更新时间:2022-09-26 14:37:18
封面
四哥的胜利:绝代帝国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巩固政权刻不容缓
一、话语权之争,同样不容大意
二、犒赏功臣,是为做给天下人看
三、立威与立暴,原本不过一墙之隔
四、论借刀杀人,我只服朱棣
五、开出的支票,从来不是为了兑现
第二章 用制度创新巩固靖难成果
一、创设内阁,影响后世五百年
二、人才辈出,都能为朝廷所用
三、让读书人能看到希望,令新政权更有希望
四、恢复锦衣卫,非为重走父皇之路
第三章 文化创新影响深远
一、永乐大典,朱棣性格的写照
二、圣法心学,确立国家纲常规范
第四章 择选太子就是国本之争
一、两个儿子,没一个称心
二、靠儿子上位,当然也算本事
三、不甘失败,朱高煦力图反扑
第五章 达成忽必烈无法做到之事
一、有人递枕头,我就睡上去
二、有前瞻能力,方能成就大事
三、见招拆招,方能笑到最后
四、顺水推舟,完成忽必烈未竞之业
第六章 扬帆西洋彰显大国自信
一、捉拿建文?别低估了朱棣的智商
二、能人这么多,为啥偏偏是郑和
三、船坚炮利,但目标却是和平
四、兵不厌诈,郑和玩出了朱棣的境界
第七章 永失无可替代之人
一、遇到对的人,过一夜就能守一生
二、一个贤内助,胜过无数平庸的大臣
三、母亲的死,令骨肉相残更无禁忌
第八章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一、论挑拨离间,朱棣难遇对手
二、统帅的愚蠢,带来的是国家的灾难
三、御驾亲征,方能提振国威
四、胪朐河边,朱棣重返二十岁
五、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六、将计就计,让敌人无路可走
第九章 朱瞻基的名字岂能白叫
一、经营东北和西域,只为遏制蒙古
二、恃才放旷,解缙走向末路
三、构建双保险,东宫群臣祭出大杀器
四、选择朱瞻基,就是选择了大明的未来?
第十章 再度亲征改写历史
一、贵州设省,比收服安南更有价值
二、有些问题,还得靠拳头解决
三、个人的小失误,改变的是中国大历史
四、欲加之罪,全世界都有理由
第十一章 痛下决心终结储君之争
一、解缙之死,留给后人太多反思
二、用人不疑,文臣集团的崛起
三、专注削藩十五年,朱棣终成正果
四、痛下决心,将朱高炽赶出京城
五、姚广孝至死,都在为朱棣还债
六、创设东厂,实属败笔一枝
第十二章 迁都北京改写历史
一、顺应历史趋势,政治中心不断东移
二、从南京到北京,朱棣做到了继往开来
三、殊遇同归,英雄所见略同
四、疏通大运河,排除迁都最后一道障碍
五、迁都北京,重塑此后六百年历史
六、万国来朝,东亚世界体系初告完成
第十三章 既然迁都就不再动摇
一、勤于政务,表面风光下甘苦谁知
二、是天怒人怨,还是有人心怀叵测?
三、修省求言,朱棣引发群臣大辩论
四、鱼吕之乱,戳中朱棣的痛处
第十四章 最好的归宿在战场
一、袭击朵颜三卫,实为失策之举
二、政变未遂,朱高燧的历史感叹号
三、也先土干归降,让朱棣有台阶可下
四、夜会胡濙,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五、魂断榆木川,留下太多遗憾
第十五章 朱棣之后再无朱棣
一、仁宗离奇驾崩,是否真有隐情
二、宣宗亲征,让朱棣第二不再出现
三、仁宣之治,真的值得过分吹嘘?
四、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五、土木堡之变,大明重回历史老路
六、从太宗升为成祖,朱棣凭什么?
尾声:永乐大帝的遗产与历史地位
后记
附录:朱棣的双城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四哥的胜利:铁血权谋
推荐序:重新认识朱棣及靖难战争
第一章 千里奔丧却遇阻
一、重大变故之时,必须当机立断
二、舍不得孩子,安抚不了皇帝
三、刚登基就犯大错,朱允炆种下祸根
第二章 在失意中不断成长与成熟
一、惊人巧合,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二、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成功的征服
三 、朱棣面前,朱标是不可逾越的高山
四、朱标英年早逝,出现权利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