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灵创课堂与创造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5-04-29 10:43:28
最新章节:附录2:创新思想测试题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创造学认为:“当今世界上一切都不是完美的,都可以通过创造使它更完美。”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理念“教善·学思·灵创·生长”,在教学实践层面提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实际方法: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基础教育进程中;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让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相互促进;将创新融入课程体系、教育教法、评价考核当中。全面提升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创作开放式的游戏,潜移默化地进行基础认知训练,培养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本书也可以为不同年龄层的艺术爱好者提供全新的创作灵感。
品牌:武汉市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24-11-11 00:00:00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武汉市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研究
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研究以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实践为客观根据,以现代教学思想为灵魂,深入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规律,目的在于唤醒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问题,培养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学发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的理论与社会背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当代中国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走向社科24.6万字 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教师赋能教学法
《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教师赋能教学法》解决了一些教师们的迫切需求:他们需要教授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以适应当下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作者琳达·达林哈蒙德(荣获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和珍妮·奥克斯及其同事研究了这对教师培养计划的意义,并展示了为深度学习而教的项目示范成果。本书以美国阿尔维诺学院、银行街教育学院、高科技高中、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旧金山教师驻地、三一大学和科罗拉多丹佛大学的教师培养计划为研究社科23.5万字- 会员
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本书以山东理工大学近7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活动为基础,阐述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思维融入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本书共4章,第1章双创融入课程研究,阐述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业思维的具体内容如何融入课程及知识点;第2章双创融入专业课程模式,阐述已经申请作品登记的10个教学改革模式;第3章基于二维、三维坐标模式对传感器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阐述了基于双创的二维坐标教学改革模式、基于三维坐标社科13.1万字 - 会员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2024年版)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2024年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针对院校[本科院校、高职(本科、专科)院校、独立学院、军事院校、港澳台高校等]和专业进行了“三维立体”的剖析。答疑解惑:以提要和问答形式阐述了高考志愿的政策动向、填报方法、技巧、注意事项、疑难问题。针对专业:详细介绍所有本科和专科专业的特点、选科要求、就业前景、考研方向、推荐学校等信息。针对学校:分省市绘制院校的地理社科63万字 学习力革命
本书作者宋少卫深耕中小学学习研究与教学30年,首次将人工智能思维引入基础教育。宋少卫的团队跟踪研究了106名清华大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他们的学习系统存在共性特征,同时,宋老师在学习咨询领域累积了3万多小时的实践经验,在对数千案例细致分析后,提出了“积极学习系统“这一创新解决方案。该系统由五大模块构成: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决策和程序定制。识别驱动:通过感官训练和注意力提升,确保信息的社科10.8万字- 会员
教师的AI助手:AIGC辅助教育与教学
这是一本AI教育教学的入门手册与实用指南,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前沿的知识与实用的工具,还可成为读者探索AI世界的助手与伙伴,助力学生和教师真正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本书共8章,分为两大部分:理念与趋势:首先,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其对教育的影响开始,剖析AI浪潮对知识与学习提出的全新要求;接着,探讨AI时代下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素养、人机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社科7.2万字 - 会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近十年关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成果荟萃,围绕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这一主题,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精选了30余篇有代表性的已刊论文,水平较高,内容丰富,涉及高校思想和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原则、目标、方法、路径等基本问题,以及新媒体、实践教学、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等热点问题,对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建院以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社科22.9万字 - 会员
仕学之间:清末书院生徒群体研究
为仕有绩,治学有声,是中国传统知识人一直以来的追求。清朝末年,伴随着书院数量的空前繁荣,大量学人涌入书院肄业,他们以“书院生徒”之名,一如既往地思考和处理仕与学的关系。时运国运之下,适逢科举停废、新学西学冲击,传统知识人围绕价值判断所生之困境则如影随形:科举停废,何以出仕“西学东渐”,治何之学本书将清末书院生徒置于三层相互交织的历史语境,注重从独立精神活动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视角,利用诸多私人化记录的社科19.7万字 - 会员
思政课的道理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道理》对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等思政课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思政课教学中的细节叙事、思政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贯穿及化“意识”为“方法”、化“自发”为“自觉”等新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深入阐述。全书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文字洗炼、富有新社科1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