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刮法
正确的刮拭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疗效,缩短病愈的时间。操作时需注意持板方法、刮拭方法、刮拭顺序及刮拭要领等。
持板方法: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
(一)基本的操作方法
1.平刮法
就是用刮板的平边,着力于施术部位,按一定方向进行较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2.竖刮法
用刮板的平边,着力于施刮的部位上,方向为竖直上下而进行的大面积刮拭。
3.斜刮法
用刮板的平边,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进行斜向刮拭。适用于人体某些部位不能进行平、竖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操作手法。
4.角刮法
用刮板的棱角和边角,着力于施术的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如鼻沟、耳屏、肘窝、关节或具体穴位等处。
(二)复合操作方法
主要介绍5种刮拭方法,既针对刮痧的特点,又借鉴针灸、按摩的某些手法,适合于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特点和病症需要。
1.面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时用刮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角,以45°角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刮拭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或穴位。
2.点按法
用刮板角与穴位平面呈90°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猛然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手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3.拍打法
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体表部位的经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别是肘窝和膝窝处,拍打时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涂刮痧润滑剂。拍打法可治疗四肢疼痛、麻木及心肺疾病。
4.按揉法
用刮板角以20°角倾斜按压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转运动,刮板角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速度较慢,按揉力度应深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常用于对脏腑有加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
5.疏理经气法
按经络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经刮拭,用力轻柔均匀,平稳和缓,连续不断。一次刮拭面宜长,一般从肘膝关节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于刮痧后对经络进行整体调理,可松弛肌肉、消除疲劳。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和刮拭部位,几种刮拭方法可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三)其他操作方法
1.揪痧法
揪痧法是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施术者五指屈曲,用自己示指、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施术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揪起,然后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这样一揪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叭叭”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这时被揪起部位的皮肤就会出现痧点。
2.扯痧法
扯痧法是指术者用自己的示指、拇指提扯病者的皮肤和一定的部位,使表浅的皮肤和部位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面部的穴位,如太阳穴、印堂穴等。
3.挤痧法
术者用拇指和示指在施术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块紫红痧斑为止。
4.拍痧法
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施术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挑痧法
术者用乙醇棉球消毒挑刺部位,左手捏起挑刺部位的皮肉,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部位,将针横向刺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厘米,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或青筋。有白色纤维组织的地方,挑尽为止。如有青筋的地方,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瘀血。术后用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6.放痧法
放痧法又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
(1)泻血法: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下端,上端用橡皮管结扎,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1厘米深,然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可轻按静脉上端,以助瘀血排出,毒邪得泄。此法适用于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用以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淋巴管炎等病。
(2)点刺法:即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示、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厘米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量,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穴、十二井穴或头面部的太阳穴、印堂穴、攒竹穴、上星穴等。
7.焠痧法
用灯芯草蘸油点燃后,在病人皮肤表面上的红点处烧燃,手法要快,一接触到病人皮肤,立即离开皮肤,往往可听见十分清脆的灯火燃烧皮肤的爆响声。适用于寒证。如腹痛、手足发冷等。
贴士
挑痧法及放痧法必须进行灭菌操作,以防止感染,针刺前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点刺时手法宜轻宜快宜浅,出血不宜过多,以数滴为宜。注意勿刺伤深部动脉。另外,病后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为防止晕针,患者最好采取卧位,术后休息片刻再走。
挑痧法、放痧法和焠痧法须由医师或在其指导下进行操作,个人在家庭中进行操作较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