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攻心术:美国联邦警察的超级心理战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强势攻击,逼迫就范——FBI强势攻击的心理策略(3)

然而在调查开始后不久,调查人员就遇上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投毒犯罪的随机性。原来,在这起案件中,调查人员既没有发现投毒者的特定目标,也没有发现在案发现场留下的痕迹,因此如果按照常规的侦破思路,调查人员不会有任何发现。尽管如此,调查人员仍然产生了一种感觉:他们与这个隐藏在暗处的投毒者似曾相识。这时候,调查人员找到了一项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结果表明,一些销声匿迹、滥杀无辜的狂徒作案的动机往往都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因此,调查人员认为这个投毒的人一定有某种心理缺陷,可能曾经患过很严重的忧郁症,而且还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后来,调查人员决定扭转自己的侦破思路,不再探求投毒者选择羟苯基乙胺胶囊的原因,而是从作案者的心理下手——多年的侦破经验告诉调查人员,若想侦破这个案件,就要对作案者施加压力,但是却不能让对方产生对抗情绪。因此,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人员想到一个办法:借助媒体的力量进攻投毒者的内心。

之后,警方与媒体取得联系,鼓励他们发表文章,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这些文章中把投毒者描写成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因为警察认为作案者会把受害者“非个性化”,例如强迫作案者看一个被害死的12岁的小女孩的脸,他就会产生犯罪感,进而会彻底交代他的罪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作案者进行攻心战争。但重要的是,警方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向媒体公布关于这起案件的信息——首先就是对案情进行描述;还要简单介绍警方对案件的分析;另外,就是要在文章中表明警方侦破案件的决心。

联邦调查局的破案精英认为,他们应该在媒体中表明自己侦破案件的决心,强调“联邦调查局在州政府和地方当局的帮助下正在全力进行侦破案件的工作,即使花费毕生的时间,也一定要将真凶缉拿归案!”不可否认,正是这句话给犯罪分子以震慑的作用。后来,美国警方在不断侦破中,抓获了一名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虽然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谋杀罪。不过,令人们高兴的是,自从这名嫌疑人入狱之后,芝加哥地区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投毒案件了。不可否认,在侦破“胶囊谋杀”的案件中,“立威造势”的方法给联邦警察破案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信心满满、威势十足地对另一个人宣传他的观点的时候,另一个人很容易就会受其影响,从而放弃自己的主张或观念,转而迎合这个人的观点甚至按照对方的思维行动。可以说,那个威势十足的人此时就达到了进攻他人内心的目的。

有时候,人们在写文章或者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也会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实际上这也是利用了“立威造势”的方法。在普通人看来,名人的言论是不可置疑的权威,而引用名人的言论就会给自己的观点“立威”,从而增加可信度。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够轻而易举地攻入他人的内心,并且往往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很多商家都会聘请一些“明星”或“专家”来代言,帮助自己推销商品,其道理也是如此——在“明星”或“专家”的宣传和推销下,自己的产品就会无形中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威信,自然会吸引大批消费者购买。用FBI的话来讲,立威造势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心理控制术,而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你彻底攻占对方的内心。

FBI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你与对手进行攻心战的时候,“立威造势”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攻心高手在使出“立威造势”这一招数之后,会及时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换句话讲,就是及时告知对方你的“威势”属实。

很多时候,对手为了达到攻心的目的,往往会在攻心战术中使用“我们”一词,其目的就是告诉你,你的对手是一个庞大的团体,很多人都在密切注意你的行动,其目的就是用一个“庞大的、实力雄厚、能力超群的团体”在谈判中协助他在你的心中树立威势。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真的被对手蒙蔽了眼睛,进而相信对手的话,放弃了攻心的计划,那么很遗憾,这表明你在这场攻心战中失败了,而对手则利用“立威造势”的方法赢得了胜利。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破获了一起恐吓性质的案件——某人给一个银行行长打去了恐吓电话,告诉对方前几天西南贝尔公司派去银行的技术人员是他的人,这个人在行长所在的银行中安置了一枚炸弹。打电话的人告诉行长,他只要用遥控器就可以将炸弹引爆。为了恐吓行长,这个人告诉银行行长,他已经控制了行长的妻子,并要求行长给予他一大笔金钱才不引爆炸弹。听到自己的妻子处于危险中,行长惊恐万分,立即让秘书给自己的妻子打电话。可是,家中并没有人接电话,于是,此时行长相信了这个恐吓电话的内容。

后来,联邦调查局在破案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个人在给行长打电话之前就给他的妻子打了电话,谎称自己是西南贝尔电话公司的。这个人告诉行长的妻子,这里经常有人投诉说“接到骚扰电话”,而他们正在跟踪这个人,所以在当天中午12:00到12:45之间不要接听任何电话,以帮助他们抓捕打骚扰电话的人。行长的妻子深信不疑,果然没有在这个时间段接听电话,而行长接到恐吓电话并且打给妻子的电话正是在这个时间段。由此可见,这个人根本没有控制行长的妻子,也没有派遣任何人给银行安装炸弹,他的目的就是让行长相信他的话,并且逼迫行长答应他的要求。实际上,这个讹诈者所用的计策也是被FBI深深追捧的“立威造势”的方法。他知道,当他告诉银行行长“安装炸弹”、“控制其妻子”的时候,银行行长必然会惊慌不已。为了安全,银行行长不得不在这些条件之下答应自己的要求。这样,讹诈者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事实果真如此,这个讹诈者无疑是这场攻心战争中的胜利者。可是,由于联邦调查局及时介入,并成功运用了一套更高明的侦破手法,很快便揭穿了这个人的谎言。显然,在这里联邦调查局才是真正的攻心胜利者。

以上的案例告诉我们,“立威造势”的确是在攻心战争中屡试不爽的策略,因为很多人在听到威势十足的话语之后都会放弃自己原有的主张或信念,转而迎合对方的说法,这样他们自然会被说服。此时,攻心者便达到了占领并且控制他人心理的目的。

5.必须拖过三分钟热度,然后才能够谈及胜利

很多人在与对手周旋、斗智斗勇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攻心异常艰难。因为人们常常要面对异常固执的对手。无论人们用何种方式与他们谈话,这些人都能够巧妙应对,丝毫不露破绽,此时这场攻心战似乎到了相持阶段,如果一方不肯认输,那么这个过程就要持续下去。但是,那些谈判精英却不畏惧这样的对手,无论对手表现得多么镇静自若,这些谈判高手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向对方发起攻击,逼迫对方不得不就范。而在这种时候,拖延办法就是改变战局的最佳方法之一。

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三分钟热度”是人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没错,无论人们做什么事情,最初的阶段都是人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如果人们长时间工作或学习,久而久之,最初的旺盛精力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殆尽,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如果你挑战一个刚刚开始某项学习或工作的人,那么你很难在竞争中胜出;可是,如果你在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或学习失去热情的时候再去向他发起挑战,他就会很容易败在你的手下。而FBI也由此得出了一个进攻他人内心的有效的策略——拖过三分钟热度。

FBI的这种攻心智慧告诉人们,在很多时候,势头猛烈的攻击并不一定会让人们在言语交锋中胜出,而拖延在这时则是能够让人们胜出的技巧之一。FBI的攻心精英认为,当你在攻心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固执的对手的时候,应该考虑“拖延办法”。遇到一个固执的对手并不意味着你在这场交锋中一定会失败,但是你一定要清楚,此时只有拖过三分钟热度,你才可以接近胜利。

不可否认,FBI的拖延办法有其科学之处,人们在生活中的表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人们决定做某件事情之后,最初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一心一意地想将这件事情做好。因而此时的人们斗志昂扬。可是,如果在这个时候人们恰好遇到了另一件更着急的事情,就不得不将原本决定好的事情暂时搁置一边,一段时间过后,当人们再次着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热情,而这就意味着,人们此时已经过了“三分钟热度”。

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都不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而是利用拖延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拖延中不了了之的。例如,两个人之间因为一点小事情发生了矛盾,其中一个人十分生气,信誓旦旦地要与另外一个人理论一番,给他一个教训。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的怒气就会消失不见,而这个人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吧!”其实,这也是一种拖过了“三分钟热度”的表现。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三分钟热度”来形容一个没有恒心的人,此时“三分钟热度”是一个贬义词,而FBI则从这句话中获得灵感,发明了一个进攻他人心理的好办法,这就是“拖过‘三分钟热度’”,其利用的就是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的时候的最初的热情。没错,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三分钟热度”,在这“三分钟热度”中,人们针对某件事情的想法和行为很主动,一旦过了“三分钟热度”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变得十分消极被动,而这时则是攻心的最佳时机。

许多攻心高手在向他人讲述攻心秘诀的时候,都会讲述这样的案例:

在20世纪80年代,位于硅谷的一家电子公司生产出了一个新产品,即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但是,在这家公司刚刚把这种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尽管产品很新颖,但是公众却并不能接受其性能,而公司恰好在此时负债累累,面临破产危机。如果能够成功将这个集成电路销售出去,必然会给公司带来起死回生的希望。

果然,一家来自欧洲的公司慧眼识珠,派遣三名代表前来洽谈转让事宜。看起来,欧洲的公司十分有诚意,但是在交谈中,对方提供的价格却只有研制费用的三分之二。面对这种情况,电子公司的代表只好站起来说:“先生,今天先到这里吧!”结果,在谈判开始的三分钟之后,这次谈判就结束了。但就在当天下午,欧洲公司的代表就要求重新谈判。这次,对方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因此电子公司以一个较高的价格转让了生产新型集成电路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