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分量彩色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取样频率和量化级数是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的两个关键性参数。在数字视频设备中,对亮度信号采用8bit量化(即人们熟知的256个灰度级),是公认比较合理的选择。不过在要求较高的场合,也可以采用10bit或12bit的量化。对色差信号,量化比特数可以取8bit,也可以取得低些。
根据取样定理,取样频率应不小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选取2.2~2.7倍。在PAL制中,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的最高频率分别为6MHz和1.3MHz;在NTSC制中,亮度信号的最高频率则为5.5MHz。除了满足取样定理的要求外,还希望取样点的位置在每一帧中都是固定的,例如形成图2-15(a)所示的正交结构,或(b)图所示的梅花点结构(Quincunx)。取样点在扫描光栅上组成的二维点阵,称为取样结构。一般选取固定正交的取样结构,样点在每一行中的位置是相同的(例如,第一个样点总在行正程的起始处),以便于后续的对数字分量电视信号的处理。

图2-15 取样结构示意图
不难理解,要形成正交的取样结构,取样频率应为行频fh的整数倍。在每帧625行、每秒50场的PAL制和每帧525行、每秒60场的NTSC制电视中,625×50和525×60两个乘积几乎相等,二者扫描1行所用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两种行频的最小公倍数是2.25MHz。只要将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数值取为2.25MHz的整数倍,就可能在两种系统中都得到固定的正交取样结构。
在国际电联无线电组(ITU-R)制定的标准CCIR601中,亮度和色度信号的取样频率,fy和fc,分别规定为:
式中,fhNTSC、fhPAL分别为NTSC制和PAL制的行频。将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都量化到8bits,三个分量信号数字化后所产生的总比特率为:
8bits×(13.5+2×6.75)×106/s=216(Mb/s)(2-23)
CCIR601(或ITU-RBT.601)还规定PAL制每帧的正程有576行,NTSC制则为480行,两种制式的行正程都取720个样点,这也常称为D1格式。图2-16(a)给出了对应的取样结构,其中○点和×点分别代表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取样点的位置;图2-16(b)给出了取样后亮度和色差信号样点所构成的矩阵的大小。由于两个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均为亮度信号取样频率的1/2,这种格式被称为4∶2∶2格式。

图2-16 4∶2∶2格式
根据不同的应用,分量信号的数字化还可以采用4∶4∶4和4∶1∶1的取样格式,如图2-17(a)和(b)所示。在这两种格式中,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分别与亮度信号取样频率相同,或等于它的1/4。当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不太高时(如现场新闻报道),也可以采用2∶1∶1的取样格式,此时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6.75MHz,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为它的1/2。

图2-17 不同的取样格式
在视频图像的压缩编码中,最常使用的是4∶2∶0的取样格式,如图2-17(c)所示。在这种格式中,亮度和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与4∶2∶2格式相同,但色差信号的行数为4∶2∶2格式的1/2,因而色差信号样点所构成的矩阵大小只是亮度矩阵的1/4。
CCIR601标准还规定了分量信号的取值范围:
Yd=219Y+16 (2-24)
Cb=224U+128 (2-25)
Cr=224V+128 (2-26)
式中,Y为对取值在0~1之间的模拟亮度信号进行数字化之后的结果,U和V为对取值为-0.5~0.5之间的模拟色差信号进行数字化之后的结果。经过上式的转换并取最接近的整数值,得到标准的分量信号Yd,Cb和Cr。Yd的取值范围为16~235,Cb和Cr则为1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