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科学理论模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论

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会经常询问“为什么”,并寻求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从对知识要素的分析告诉我们,这种追问和回答构成了知识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知其然”不是知识,“知其所以然”才能构成知识。这种形式的询问的冲动是形成知识的根本动力。胡军.知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前言,1.知识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知识系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除了生活在自然世界之内,还构造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人类适应环境的主要手段是根据不同的环境相应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各个单个知识结构的联结建立了人类群体的知识系统。人通过知识系统来看待一切,而且人们所掌握的知识系统的性质决定着人们对自然的性质和对自我的性质的看法。其次,知识系统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类自由范畴的大小。自由是人自觉地运用知识系统来说明自我及外在的一切,并超越自我的种种限制和割断外在的一切束缚能力的实现。自由实现的程度完全依赖于人们所掌握的关于自然、关于自我的知识系统的深刻性和普遍有效性。而人类知识系统的发展却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只能凭借目前所掌握的相对不完善的知识系统获取有限度的自由。正因为知识如此重要,所以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知识进行不懈的探究。Plato在《泰阿泰德》中对于“知识是什么”的追问掀起了Kant等众多哲学者的深入探索,知识论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世纪中叶社会学创立,法国社会学者Comte提出知识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41.,知识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也发展起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与自然资源、信息资源一样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参与知识研究的学科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显著,推动着作为整体的知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各个学科学者对于知识研究的日益深入,把知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专门研究已势在必行。

1.1.1 理论背景

1.1.1.1 各学科对知识的认识日益深入和交叉融合

知识研究已经被纳入到许多学科的研究范畴之内,在各个学科范畴内形成了若干的重要分支研究领域,从本学科理论视角对知识的若干方面分别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如传统哲学知识论着重研究知识的本质和知识的来源问题,后来著名后现代主义哲学者Rorty、Feyerabend等人对传统知识论进行了批判,他们否认了知识论哲学所具有的客观性、必然性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强调了知识的主观性、多样性等特点。由Merton、Mannheim、Scheler等人开创的知识社会学从知识和社会的关系着手,探讨了知识与社会相互建构的机制,并提出了行动知识的概念,即知识是一种社会行动能力。教育学主要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即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如何有效地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的问题。认知科学则对人类如何通过认知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视角进行相对深入的探究。

各学科知识研究相互之间越来越呈交叉融合的趋势。如哲学认识论原本是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研究,涉及知识的本质和起源等内容,后来又从社会的宏观层面研究社会认识论,向着“对社会的认识何以成为可能和如何达到科学”的层面上有所前进和深化。而与此同时,社会学中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在Merton、Mannheim、Scheler等人的开拓下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当然,社会认识论和知识社会学还是有少许差别的,但其研究存在着交叉融合。再如,经济学中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和管理学中的知识管理理论也存在着交叉,作为知识管理新的研究方向的知识治理研究就是以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为基础。

各学科对于知识的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研究范畴的交叉融合使人们的视野日渐开阔,从多视角来关注知识,在深化该学科知识研究的同时,也促使了若干有识之士从独立学科视角来关注知识,推动了作为交叉学科的知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1.1.2 知识科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知识科学虽然学科名称提出较早,但其研究对象的确立和学科基础理论的探索却是近20多年的事了。德国著名哲学者Fichte于1794年发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时提出了知识学的概念,他认为知识学探讨的是知识的一般发生问题,是弄清楚知识是怎样发生的、知识成立需要什么先决条件、知识有哪些基本要素、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联等。[德]Fichte.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译者导言,V.Fichte所提的知识学还是局限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之内。20世纪20年代初,波兰社会学者兹纳涅斯基发表了《论知识科学的最主要的课题和任务》一文,提出要建立专门研究知识的科学,主张把知识当作认识对象来研究。郭强.现代知识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绪论,5.自1981年以来,我国学者对知识科学从基础理论层面进行了探讨,在研究者中,图书情报学界的柯平、王知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陆汝钤、史忠植,管理学界的王众托,哲学界的何云峰,社会学界的郭强,科学学界的王绪琨等人在各自学科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陆汝钤、王众托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些著名学者的参与对于知识科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从研究机构来看,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于1997年组建了“知识科学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于2000年12月成立了“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后改名为“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在2002年成立了“知识工程中心”,后于2004年改组为“知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国际会议方面,2000年9月23日至30日,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知识科学学院发起召开了以“知识科学与创新”为主题的“国际知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据本书不完全检索,仅2009年,柯平团队就发表了知识科学理论相关论文6篇,知识科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1.1.2 现实背景

1.1.2.1 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来临

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来说,商品已经由短缺向过剩过渡和转变,但是,自然资源却由相对富足向短缺转变。这就需要依靠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且还有可能通过知识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从而创造出巨额的财富。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知识经济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创新为灵魂,以知识为主导,具有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创新化、资源新型化、消费理性化以及服务型等特征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是知识产业,即知识要素与地位的增强特别明显,知识要素的主导地位对于该产业的发展特别重要。它包括基因作物种植、信息通信设备制造、高科技产业、通信业、教育、咨询、医疗、设计、软件等产业。

知识社会也可以称为后工业社会,贝尔提出,“如果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那么后工业社会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如果资本和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恬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9.日本学者堺屋太一认为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即“知识价值社会”。这里的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指由于反映社会结构和社会主观意识,被社会所承认的,带有创造性的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日]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金泰相,译.沈阳:沈阳出版社,1999:37,15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发表了《从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建设知识共享的21世纪》的报告,指出知识社会是从自身的多样性和能力中汲取养分的社会,应当确保知识共享。同时,知识社会不可简单地理解为信息社会,在知识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来去自如,培养认知能力和批评精神,以便于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知识社会的核心是“为了创造和应用人类发展所必需的知识而确定、生产、处理、转化、传播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而人类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其基础是与自主化相适应的社会观,这种社会观包括了多元化、一体、互助和参与等理念”。并从新技术发展、学习型社会、全民终身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革新、公众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风险社会、语言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并从鼓励知识的普及利用、为更好地共享科学知识携手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共享知识环境、实现网上知识的认证和拟定知识社会指数等10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知识社会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建设知识共享的二十一世纪.[2009-11-17].http://www. un.org/chinese/esa/education/knowledgesociety/.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全方位的渗透已使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将发生愈益巨大的变化。可以断言,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已不仅仅是力量,它也是权力、是财富、是资本。要在未来求得更大的发展,本书认为必须及时掌握世界范围内不断更新的知识系统。

知识对于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影响使人们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人们产生了从大量信息中有效获取与利用知识的需求,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知识的研究,从而推动了知识科学的发展。

1.1.2.2 各类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的普及

目前,知识正成为各类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知识管理活动也成为各类组织的普遍活动之一。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最为活跃,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 M)联合专业咨询机构在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间对欧洲电信、软件/IT服务、快速消费品、咨询和汽车行业的27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7%的受访企业都有常规的知识管理活动,55.5%的企业有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 CKO),53.3%首席知识官的任期为2至4年。[德]Kai Mertins, Peter Heisig, Jens Vorbeck.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2版.赵海涛,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80.全球著名的专业咨询公司毕马威(KPM G)在1998年、2000年和2002/2003年先后开展了三次较大的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调查,据第三次调查报告显示,在欧洲,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全面认识,78%的受访者认为知识是战略性资产。KPMG. Insignts from KPMG's European Knowledge Management Survey 2002/2003.[2009-10-15]. http: //ep2010.salzburgresearch.at/knowledge_base/Kpmg_2003.pdf.这和EFQ M于2002年调查的结果大致类似。在我国,深圳蓝凌咨询公司联合《IT经理世界》等发起了“知识管理标杆研究·中国2005”活动,对国内各类企业和部分政府机构发放并回收了2072份调查问卷,发现在被调查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关注并对知识管理增加投入的占53%,把知识作为战略资产的占50%,像Dell中国、神州数码等机构认为在业务当中能够自如运用知识管理,宝钢集团公司、中兴通讯等机构觉得已经实现了知识管理制度化。蓝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知识管理标杆研究_中国2005. [2009-10-18].http://www.landray.com.cn/Uploads /Knowledge/20079259290441554.pdf.除了企业,政府机构、图书情报机构等各类组织也纷纷开展了知识管理活动,如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政府与上海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亚利桑那州图书馆等图书情报机构都实施了一些知识管理方面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各类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能够使人们意识到知识作为组织资本的价值所在,并学会利用若干方法和技术来有效地识别、挖掘、组织和管理知识资源。理论终究是要联系实际的,知识科学虽是系统研究知识的,但以知识管理为代表的知识活动是知识科学理论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点之一,既可以为知识科学理论验证提供平台,又可以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为知识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素材,从而推动了知识科学理论的发展。

1.1.2.3 知识技术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工具的进步上,如瓦特的蒸汽机代表了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也需要相应的工具,过去信息技术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感官,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外部世界提供有力的工具,如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突破人脑容量和计算速度的局限,大批量、准确地处理信息,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可以突破人力传递信息的局限性,打破信息的时空限制,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到了知识社会,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外在的信息,而是大量信息中蕴含着的有着一定逻辑条理的、含义明确的能够用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知识,知识技术的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知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延伸和扩充,是增强了处理知识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用于知识采集、模型化、重用、检索、提供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的技术。曾民族.知识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7.知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之一在于信息中意义内容的分析处理,只有到了意义层面,才算是对信息进行了理解,才能够使计算机系统具有各种知识服务的功能。王惠临,等.语言技术和知识技术——知识服务的重要技术基础.图书情报工作,2006(9):6-9.其核心一般认为是本体或语义网。从广义来理解,知识技术并不单纯是一项技术,而是以语义网为核心的、由来自于不同领域的支持知识管理或服务活动的技术组成的复杂性系统。朝乐门.知识技术的综合集成视角.图书情报工作,2008(10):37-40.知识技术在信息技术延伸人类感觉器官的基础上,更加扩展了人类智能活动的应用范围,它能够通过本体或语义网等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知识分析、组织、管理等活动,对信息中所蕴含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进行辨识和逻辑组织,深刻理解其意义内容,并加以有效的分析、挖掘、组织、管理等活动。而且,知识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研究以知识链和知识网络形态存在的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能够通过知识发现、知识地图、知识图谱等技术,充分挖掘和描绘知识单元之间的种种关联,使之明晰化、可视化,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形态的知识,从而推动知识科学的发展。

1.1.3 问题的提出

首先,知识科学还只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虽然知识科学的名称在1794年就提了出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又有了社会学学者倡议研究知识科学,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知识科学理论研究才真正全面开展起来。而且从1981年彭修义的文章开始算起,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直接相关的理论研究论文不仅总数不多,而且相对来说研究比较深入的仅有20余篇。从研究者的分布来说,有从以哲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从社会学、科学学、图书情报学等社会科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从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视角进行的研究,学科分布相对较为分散,显示了知识科学的交叉学科性质。但各个学科的学者对于知识科学的研究持久性较差,大多数人都是浅尝辄止,所以虽然研究参与者不算少,但重要论文总体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对于知识科学理论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知识科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学科地位、成熟程度、发展路径等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总体来说意见分歧较大,各自坚持各自的学科立场,缺乏比较统一的理论观点。总而言之,目前知识科学研究人员较少,文章和专著数量也较少,研究内容难以涵盖整个知识的范畴,对于知识科学的理论模型,更是缺乏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成果。

其次,综合的理论视角相对难以实现。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和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从理想的研究视角来看,综合各个学科的研究所长来综合研究知识科学比较合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目前,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知识越来越丰富,人们成为像达·芬奇那样的通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②各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要将迥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有效地加以整合,难度较大,不是少数人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像作为人文科学的哲学知识论研究和作为自然科学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工程研究两者之间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存在着巨大的区别,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因此,目前的学者大多从各个学科的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即使某些学者的视角非常开阔,也只能从综合视角提出大致的理论框架,也需要其他学科的学者利用相关的知识来充实这个理论框架。所以,目前采取某个学科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取得突破。

最后,图书情报学作为理论视角有其合理之处。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图书情报学是知识科学的重要相关学科之一。图书情报学研究经历了从文献层次、信息层次到知识层次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图书情报学都把知识作为研究的重要客体之一,把文献知识视为客观知识,把图书情报机构视为知识记忆、传播的重要机构,把图书情报工作抽象为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等。图书情报学在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并发展了元数据、本体、语义网等重要的知识技术。②图书情报学正成为了目前知识科学研究的主力学科之一。在国内,图书馆学学者彭修义率先于1981年提出了“知识学”研究的倡议彭修义.关于开展“知识学”研究的建议.图书馆学通讯,1981(3):85-88.,并进而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视角探讨了知识科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彭修义.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知识学研究.图书馆学通讯,1986(2):78-84.。2006年以来,柯平、王知津等图书情报学学者专注于此领域,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对知识科学理论起点、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以色列情报学学者Zins也于2006年提出了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的设想Chaim Zins.Redefining information science: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to knowledge science.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6,62(4):447-461.。相对于其他学科理论视角来看,图书情报学理论视角目前的知识科学理论研究素材相对丰富一些,研究内容也相对深入、全面一些,作为构建知识科学理论模型的理论视角相对来说比较合适。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试图从图书情报学的理论视角来审视知识科学理论,借鉴图书情报学知识域的研究素材,提出基于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科学理论模型,从而来推动知识科学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