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计成本,但求完美、更完美
说到乔布斯的人文情怀,提及最多的应该就是:他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偏执狂”。他对完美的追求,甚至超越了对利润的渴望。正如乔布斯所说的:“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战略确实让苹果一鸣惊人。为了让AppleⅡ足够完美,乔布斯拆去了它的风扇装置,以免它发出“嗡嗡”的响声破坏了整个设计的完美,同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彩色电脑外壳他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原材料市场。就像投资人皮罗特所说的:“乔布斯及其整个苹果团队是我见过的完完全全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在产品设计上,乔布斯更是疯狂地追求完美。乔布斯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为了让新iPhone的音质更加出色,他决定让计算机和小提琴手进行“二重唱”。在乔布斯的严苛要求下,苹果生产的手机不仅外形优雅、美观,而且在技术上有很多创新之举。它就像一件艺术品,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而这一伟大的工业设计都是源于乔布斯的人文情怀——不计成本,但求完美、更完美。
有一则财经新闻曾经这样报道过乔布斯的事迹:苹果新研发出来的产品已经全部完成,只等发布。在发布日前一天,乔布斯发现新产品还有两颗螺丝暴露在表面。于是,乔布斯严格下令,所有的产品全部返工重来。这种极度完美主义的倾向,让乔布斯将产品“砍掉重来”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同时,对完美的苛求成了苹果产品打败对手的法宝。
以iPhone为例,如今的市场比iPhone配置高的手机确实很多,但就性能而言,现在还没有任何一款手机能超越iPhone。在设计iPhone 1时,乔布斯的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手机外形。
当图纸出来后,乔布斯问研发人员:“这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外观?”
研发人员回答说:“我们已经尽全力了。”
乔布斯听了以后,恼火地把图纸扔在办公桌上说道:“我要的是最完美的设计,而不是尽力的设计,请重新设计,直到最好为止。”
就这样,研发人员从头开始设计,终于完成了iPhone的完美设计。
如今,iPhone在手机行业的地位已经无与伦比。追根溯源,苹果和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苹果能让手机的各个性能达到最完美,这是其他公司很难做到的一点。
这就是乔布斯不计成本地追求完美的人文情怀,也是其工匠精神最大的体现。对此,有人说,苹果就像一间艺术家的工作室,乔布斯则是一名熟练的工匠。

确实如此,工匠们在建造万丈高楼的时候,如果不是吹毛求疵地追求完美,怎么可能让高楼耸立不倒。其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把事做正确了,做完美了,那么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把好手。诚然,乔布斯是一个好工匠。他对完美的残酷追求,不仅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从乔布斯的追求完美故事中,可以了解这样一个事实: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手段、企业崛起的必然选择。一个追求完美的企业可以使自己离崛起更近些,所以作为一种追求方向,致力于完美的目标不能放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乔布斯已经为此做了最好的证明,但关于企业是否应该追求完美或者如何追求完美,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常常标榜自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于是,常常在一细小的问题上面耗费精力,导致因小失大,错失良机,饱尝追求完美的苦果。还有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完美,导致员工情绪低落,没有凝聚力,最终以失败结束。
追求完美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乔布斯追求完美造就了苹果如今的辉煌,工匠们追求完美建立了几十年屹立不倒的高楼。企业要知道,完美是没有止境的,一切要从不完美开始,在不完美中进步。企业需要的是一种脚踏实地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迸发出创造力,从而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工匠精神解析
培养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企业的战略问题,哪些方面必须放弃完美思想而抓住发展机遇,哪些方面更应该注意效率而不是强调细节,从而做出相对完美的取舍,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