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馆珍藏古籍图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儀禮鄭注

《儀禮鄭注》十七卷,漢鄭玄注。線裝二册,版框高21.2釐米,廣30.2釐米。

是書爲嘉慶二十年黄丕烈士禮居影宋嚴州本。宋嚴州經注本《儀禮》原爲王敬銘家藏,後歸黄丕烈所有,《黄丕烈書目題跋·百宋一廛録》云:『余於癸丑(1793)歲除得單疏本《儀禮疏》,因思得隴望蜀,欲再得《儀禮注》,以爲雙璧之合。越明年春,果得《儀禮注》于書船友,其實嘉定王狀元敬銘家物也。』顧廣圻爲之校書,定爲宋嚴州本。黄氏據此影刻刊行。黄氏此書『悉存嚴本面目,其中説闕斷壞之字,間據陸、張、賈、李四家書是正完補』,并將其校語附書刊行。今是書乃書賈欲冒僞爲宋本,故僅有正文,不附校語。

是書半葉十四行,每行二十四或二十五字,小字雙行每行三十一至三十三字,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版心刻書名卷次簡稱『儀某某』及當卷葉碼,版心底部亦影刻嚴州本刻工姓名,有陳才、陳先、陳暹、陳盛、丁悦、方逵、方通、方立、方迂、方達、葛珍、黄祥、黄著、劉忠、馬忠、錢忠、任文、沈亮、王德、王華、徐宗、楊思、葉明、張圭諸人。

是書每卷頂格首題『儀禮卷第某』,次行頂格題篇名及『儀禮鄭氏注』。正文大字頂格書寫,雙行小字夾注。卷末題『儀禮卷第某』,并記本卷經、注之字數。

是書封面有趙鈁所題『士禮居景宋刻嚴州本儀禮鄭注』,并有識語云:『得此書已三十年,今日□興題之。乙巳十二月十四日病中。元方。』

是書第一卷首葉有安儀周藏書印及『季振宜印』,然此兩印經趙鈁鑒别,當爲書賈作僞所加。

第八卷卷末有趙鈁識語:『此士禮居景宋嚴州本,摹刻精絶,复翁又覓舊薄綿紙印之以孚蟬翼點漆之目,固以爲好之者賞弆之資,非使人眩于黎邱也。當時若此印本必無多作,蓋佳紙難得。如此本上下闌外所餘無幾,即可想見乃後之書估撤去首尾,僞印圖記,其意蓋以充宋刊也。舊時此種欺妄屢見不鮮。前睹涵芬樓藏《周易程傳》殘本,目爲宋刊,細審之乃以古逸叢書刻版染以似此書之紙印之,故爲殘闕,復無收藏印記,其作僞之工又加一等矣。乙巳十二月十四日病中鐙下題記。元方。』并有欽印『鈁』。同葉又有補識:『此書曾爲陸子穎明所借,書中句讀具有師法,但惜其未竟耳。他年退閒,當俾完此墨汁因緣。無悔再識。』可知此書中之句讀乃是陸宗達所加。

《儀禮》經注本最早刻本爲五代監本,宋代亦迭有翻刻。是書影刻自宋嚴州本《儀禮注》。宋嚴州本《儀禮注》,傳爲宋刻之最佳者,張淳曾據是書而作《儀禮識誤》。嚴州本後爲黄丕烈所得,而顧廣圻爲校是書,據張淳《儀禮識誤》所列之嚴州本内容與此比照,以爲兩者相同,故定此本爲嚴州本,顧氏有跋語云:『張忠甫校此書,有監本、巾箱本、杭本、嚴本四種,今《識誤》所存嚴本者十許條,以此本驗之,無一不合,其爲嚴本决然矣。經注之文并未依張更易,後來竄改者亦未由闌入,故可證今本者多也。』宋刻經注本《儀禮注》世所罕見,故黄丕烈重刊此本,於嘉慶乙亥刻成。此本乃是影寫上板,一仍宋本舊貌。黄氏所得嚴州本第十七卷原闕第八、九兩葉,故用明李元陽本補足,旁注云『宋本原闕嘉靖本補刊』。後附《宋嚴州本儀禮經注精校重雕緣起》《嚴本儀禮鄭氏注校録》及《嚴本儀禮鄭氏注續校》。黄氏此刻又收入《士禮居叢書》,清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蜚英館曾影刊,民國四年(1915)上海石竹山房又影刊,後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又有同治九年(1870)楚北崇文書局重雕本,流布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