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医学院系开大会 书记表扬我发言
1974年6月,即毕业前的1个月,我们小组的被安排到大冶县××小队与贫下中农“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恰好在遇到黄石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一起同住一个小队,分到几家农户不同房间打地铺,到是黄石“知青”小学妹关照我们大哥儿多些,10多个男女学生在一个水田插秧,大家谈笑开心,同学们一起煮饭吃,黄石市初中“知青”女生在土灶上做炒菜做饭,我们在灶下烧火,大家也不觉得累,其乐融融。多数情况下是收工后她们做好饭,我们只管吃,甚至还帮我们洗碗,烧洗澡水,洗衣服等等。
有一次晚上专为湖北医学院学生安排在大队部开“忆苦思甜”大会,突然下雨,雨越下越大,电闪雷呜,瓢泼般大雨,伸手不见五指,农村羊肠泥泞田埂无法行走。
面对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黄石市“知青”小学妹想到我们没有带雨具去,她们义不容辞地给我们送雨伞斗笠和手电筒,我们几个人喜出望外,甭说,心里有多高兴呀!我20多岁还第一次享受大雨有靓女学生妹给我送伞的美好感觉,人们常说“及时雨”,我们这里则是“及时雨伞”。小学时期历经历许多上学放学时的风风雨雨,每当看见别人家有人送雨具时,自己盼不到有家人送伞,这次破天荒有同学们送雨伞,能不高兴吗?
大家都是“知青”,有共同语言,短短的半个月时间相处,纯洁的友谊其乐无比。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到了返校时间,我们全班同学该返校回武汉了。
黄石市“知青”们对我们依依不舍,她们热泪迎眶目送我们,以羡慕的心情依依惜别,学生时代同学们的纯洁友谊留下美好的记忆。
不难看出她/他们非常羡慕我们回省城,因为黄石“知青”们没有回城的指望。还将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第二年,她们有一部分同学也被抽回武汉市当工人,其中有一个靓女生找到附一院来了,不难看出,她很想很想跟晏炳元同学拍拖,不知怎的后来未见发展下去。也许是她姗姗来迟,更可能是本外科女护小H护士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那时我们刚刚毕业留大学任教的年轻人,在婚恋“市场”上十分“走俏”。男医生也不会挑三拣四,更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不如那花好,大都是一炉“恋”成。不象如今婚恋“市场”上bye, bye!率老高老高。
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前教育,学习、发言、学习园地等场所表决心,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三个去向,去边疆、去农村、去“三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湖北医学院三千人的教育革命大会上,各大班,各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笫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基础部都有学生和教师代表发言,每人限5~8分钟,我的发言恰好按时讲演完毕,刚刚离开主席台。
最后环节是领导总结,医学院党委书记尤洪涛作总结性重要讲话,东北人讲话的话尾老是带“什么来着”,开口第一句话就问道:“刚才发言的那个同学叫什么名来着?”
我们连队的指导员袁凤英连忙接话作答:“他叫晏继银”。尤洪涛书记继续说,讲得很好嘛!啊!发言很有水平嘛!教育改革是个永恒的课题,你们这个班是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是教育改革的“铺路石”,是“上、管、改”的主力军……。
大会散会后,一行3~4个同学从大礼堂走回到学生缩舍楼下时,同班好友朱润庆同学深有感叹地说:“晏继银,你今天放了一颗政治卫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