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社会认知和群体决策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科学的研究说明,个体认知或个体智能受社会认知的影响;社会认知与群体决策是一种与个体认知、个体智能相互依存,各具特点的智能现象;社会认知具有神经科学的基础;社会认知改变并丰富了智能进化的模式。
1.8.1 个体认知和智能的社会性
在前面几节,已经分别介绍了人作为个体智能基于生物学、生物化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形成和发展机理。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科学的研究指出,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智能的表现形式)具有必然的重大影响。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过程,其核心是理解社会心理现象的信息加工机制及潜在机制,也是社会知觉的同义词[1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和群体知觉。自我知觉就是从外貌特征、人格特征两个方面回答我是谁,回答关于自己的认知从哪儿来。人际知觉就是回答我们是如何认识他人的,是对他人的外貌到内心世界的认知。群体知觉是人际知觉的延伸,对社会群体的整体特征的认识,认识其存在性和差异性。
自我知觉和自我参照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有着重大影响,作为结果,必然影响主体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夫认为,“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关于他人是怎么看我们的观点,以及我们关于如何应对不同情景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经验习得并储存在记忆当中的”[127]。
图式、启发式和刻板影响是个体在认知他人和社会行为中几类重要的模式[128]。图式是在个体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自动形成的一个认知框架,指导我们思考和理解世界。图式存在于各种可以遇到的社会事件后场景中,它有助于准确有效地组织信息,但也可能经由对我们注意什么、寻找什么、记忆什么而影响判断。启发式是一种减少我们在认知过程中心智工作量的便捷模式,有便利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锚定和调整启发式以及框架式启发式等类型,这些模式使我们快速导向结论,同样存在出现偏差的、谬误的可能。对刻板影响(stereo type)这个概念,社会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本质上是指关于特定社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认知表征,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该社会群体内外对这个群体的表征。刻板影响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认识特定社会群体提供了框架,也是偏见、歧视的一个来源。
另外一些学者从社会表征视野分析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社会表征是指“人们通过不断地和居住于周围的朋友、同事讨论,通过所阅读的报纸和收看的电视等媒介来使自己进入普通和日常的生活中去。简而言之,社会表征就是通过对社会影响的沟通而支撑起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并建立起不同群体之间边界的原则和方式”。“从社会表征的观点看,知识不单单是一种对事件的描述,知识也是产生交互作用和沟通的源泉,知识的表达总是与人类的兴趣紧密相关。知识产生于人们之间的会面和交互作用,其中包括了人类兴趣和要求,甚至是各种满意或挫败的情绪”[129]。
社会认知科学还研究了与个体认知相关的态度、情绪、亲和、攻击等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原因。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认为,个体的认知受社会认知的影响,个体的判断、决策和行为(即个体智能)受社会认知的影响。
1.8.2 社会事件与群体决策
社会认知心理学在智能事件中区分出了社会事件,在决策行为中区分出了群体决策,提出了智能发展的新的类型及其特点。
任何社会或社区,不时发生涉及多人甚至整个社区或社会的事件。对这些社会事件,不同的主体对责任、原因、利益有不同的判断。
企业、机构、国家存在大量的事务需要集体决策,社会认知科学研究了群体决策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些群体决策的模式[130]。群体决策体现了群体智能不同于个体智能的不同特征。既有个体智能提升群体智能的可能,如科研团队的群体智能;也有群体智能弱于其中的个体智能的可能,如正确的判断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
1.8.3 社会认知的神经科学发现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目的是寻找社会行为背后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自我参照、自我知觉、对他人知觉、汇合自我知觉和他人知觉、社会反应和社会群体评价、社会知识表征和运用社会知识进行决策等方面,都找到了相应的神经活动特征[131]。
实验证明,通过与自我相关联而进行加工的信息会记得更好。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有两种假设,一是自我是深度加工的一个极端点。通过这个极端点的信息会被深加工,因而记忆也会被显著改善。之所以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得到深加工,是因为这样的信息必然吸引主体更多注意和投入。二是认为自我事实上是一个特殊的认知结构,它不同于其他认知结构,具有帮助记忆或信息组织的功能。
一些研究说明,与自我参照加工有关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甚至允许人们在没有主动思考我们自己时就开始进行。对大脑静息状态下仍在持续进行许多心理加工的发现,进一步说明自我参照加工属于大脑功能的一种默认模式,也称为基线模式。自我知觉是一种动机过程。这是指自我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他判断不同的,这个过程经常不正确,因为人们通常用积极方式看待自己的动机,而这一特点有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有些研究表明,扣带前回的最腹侧部分对人们更关注与自我有关的积极信息起到关键作用。综上所述,前额叶皮质中的几个区域是自我对认知具有独特影响的神经基础。
推测他人当前心理状态的能力,是我们在广泛的社会行动中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社会认知心理学者创造了心理理论一词来描述我们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心理理论在解释推测他人心理状态能力上取得很大成功,重要的原因是有神经基础的支持。一些研究成果显示,内侧前额叶皮质在对他人内心状态形成印象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考虑他人的其他类型信息时作用不明显。而且,内侧前额叶皮质只对生命体形成印象时起作用,不对非生命体形成印象起作用。右半球颞顶联合区是另外一个与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相关联的大脑区域,而且特定地在感知他人心理状态时激活,在感知他人其他信息时并不激活。
自我知觉和他人知觉汇合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结论。人们可能依靠自我表征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社会心理学的模仿理论就是基于这一现象。模仿理论认为自我知觉和他人知觉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内侧前额叶参与了这两种知觉,当思维过程涉及共同心理机制时,内侧前额叶对于思考自我和他人都是重要的。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之间的密切关系称之为共情,共情是有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来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受过程。这个社会认知的特征同样被神经科学的研究证实,主要存在于脑岛和扣带前回中。
社会反应和社会群体评价,包括刻板印象的认知过程,社会知识表征和运用社会知识进行决策等社会认知过程,同样证明存在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的支持。
1.8.4 社会认知对智能进化和发展的影响
社会认知在多个方面影响着智能进化和发展。一是促进了神经系统的进化,为生物的智能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二是提出了社会事件及其分析判断和决策这类新的智能任务;三是研究了群体决策,提出了群体智能新课题。
关于社会认知的神经科学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人与动物的认知活动引发固定的神经系统反应,这样的反应又改变遗传基因,将如此固化的结构写入基因。历经大量世代循环,包括社会认知在内的认知功能在遗传的基础上实现了正向进化。脑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是10万年前适应更新世狩猎社会的进化产物[132],在人类生活超越那个时候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后,为适应新环境的进化,社会认知对神经系统的反馈并前馈到遗传功能,为生物认知功能进化,特别是最高级阶段的进化提供了最有效的证据。
社会认知依赖个体进化又超越个体,形成了智能发展新模式。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之间的密切联系,人际关系和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说明了每个个体的认知受到社会认知的深刻影响。每个个体的认知构成了社会认知,相互之间又互相影响。社会智能突破了个体智能发展的静态模式,形成了在社会认知影响下,以个体智能动态发展为基础的社会智能发展新模式。
社会事件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是一类需要新的智能行为求解的问题。对一个需要多个个体、甚至多个群体的个体参与共同决策的社会事件,提出了问题求解的社会模式,直接引发了群体智能这个新课题,本书不专门对此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