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来源

“文化软实力”,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于1990年在《谁与争锋》中首次提出注3。在这个概念中,“软实力”,指依靠强制、威胁、打击或利益之外的柔性方式而发挥作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代是如此常见,以致遍布政界、商界、娱乐界、宗教界等社会各界,比如政治领袖的亲民(或铁腕)形象、商界领袖的魄力、演艺明星引发的疯狂追随等,都会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惯常的影响力。不过,近些年来,经由学者们的科学归纳和合理拓展,“软实力”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常用的概念之一。

文化软实力是当代新概念,但并不是当代新现象。从理论上讲,凡是有集团与集团展开权力竞争或实力较量的地方,就应当有文化软实力或软实力的存在。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权力竞争都天然地倾向于全方位运作,包括运用文化软实力去影响对手。可以说,文化软实力现象实际上是古已有之。《孟子·梁惠王下》就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说法,用于形容在类似于武王伐纣一样的正义战争中,被占领区人民不但没有国破家亡的悲哀,反而欢迎仁义之师。这表明,一支仁义之师本身就拥有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文化软实力效应。既然现象古已有之,那么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自然也可以追溯得更加久远。

虽然晚至20世纪90年代,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才正式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予以正式命名,可是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不是突然间产生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实际上,在中外都可找到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研究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所不能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去界定、诠释和丰富“文化软实力”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系统的建设问题。

本章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问题做初步的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