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内阁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一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民初内阁制度研究”,是一个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选题。

从学术上来讲,作为舶来品,内阁制度为什么会被移植到中国?移植到中国后是怎样运行的?作为内阁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它与总统和国会的关系如何?本来,内阁制度在西方是民主的结果、分权的产物,而移植到中国后则发生了变异,甚至成为专制集权的工具,成了一个形似而神不似的“民主”制度。而作为舶来品,内阁制度被移植到中国这个环境后为什么会发生变异?近代中国效仿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制度的努力,虽然最终失败,但对近代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在学术上、理论上需要加以研究、厘清的问题。本选题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探明历史真相,发现历史背后的东西。

从现实来讲,自清末以来,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历史和实践说明这一过程是曲折的,近代中国走了很多弯路。清末预备立宪,仿行宪政,因建立了一个失去民心的“皇族内阁”而告失败。北京政府时期由于军阀政治的强大,结果则是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制度,但实质上内阁、议会以至于宪法、民主都成了专制集权的幡幌旗号和工具,甚至走向反面。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发展实际上也是一个集权的过程,这种集权以“党国体制”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将国家权力集中于某个人或少数人手中,是对民主的一种背离。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和践行民主政治?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书的研究希望基于历史,面向未来,寻求历史之殷鉴,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更准确地领悟和把握民主政治的精髓,弘扬以法治政府、保障人权、权力制衡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政治文明,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以期对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实践、新形势下的政府机构改革有所帮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突破攻坚期,向纵深发展。同时,也希望在改革开放的新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国情,正确处理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