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 研究思路

本书借鉴国内外有关政治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运用结构功能主义体系分析和评价方法,立足于政治生态建设主要是解决政治发展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这样的应用基点,来开展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全书研究思路依次遵循着理论追溯—实践探究—验证评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分析逻辑来组织篇章结构。首先,以政治体系的结构、过程及功能为内在分析层次,重点通过对政治生态理论的学科地位与现实意义、生态化政治体系的结构要素、结构特性、过程特征与价值功能等生态属性进行分析,来提炼和构建政治生态理论的概念范畴和规则,试图打开政治生态的内部“黑箱”,揭示政治生态的表层形态与深层结构,阐述政治生态理论的基本原理,揭示其本质内涵、理论价值,以及对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其次,是开展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分析,即借鉴政治生态理论对政治发展问题所具有的启示,对照分析当代我国政治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试图设计提出当代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及评价制度,初步形成一个原理分析—现状分析—对策分析—评价分析的完整研究回路。

全书的写作线索:运用结构功能分析视角,以政治生态理论体系的发展演进为基础,综合考察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力图对比分析和总结提出带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生态化政治发展路径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为建设生态化政治和责任政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 基本框架

出于以上考虑,本书将按照以下框架展开讨论:

第一章,对政治生态理论的学科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阐述。从政治生态学的理论假设、基本范式和研究方法出发,阐述政治生态理论的学科地位和方法论意义。探讨运用生态理论模拟构建政治学理论体系,及其在研究方法上和视角上的变革与创新。在对政治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意义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政治学科和中国政治发展及现时代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主要启示。

第二章,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主要对优良政治生态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行考察论证,其中包括对系统结构、体系要素、结构功能特性、发展逻辑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任何政治体系和政治形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政治生态的关系结构、价值功能及要素组成等,深刻影响并决定着政治生态的内容、形式与状态,影响并决定着政治发展及政治生态建设的方向。该章通过对优良政治生态的基本属性分析,来揭示生态化政治的表层形态与深层结构,试图打开政治生态的内部“黑箱”,在此基础上,探寻政治生态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从而为推动政治生态建设找准影响因子。

第三章,重点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双面分析。整个分析从政治生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出发,以1978年年底的改革开放为界,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政治体系的结构功能,还是内外部生态环境都有明显改善,中国正在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预示着现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元年的到来。同时,该章指出,我国政治建设现状离政治生态化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结构功能的相对失调、转换功能的生态回路链接不畅、生态价值偏离、生态场域博弈失调、生态产品预期评价缺失等五个方面。

第四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的多维诱因。着重从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结构功能转型升级受阻、障碍性“文化坝”的形成,以及社会转型因素制约、政治生态评价面临多重困境等方面,探究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存在问题的多重根源。认为影响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因素繁多,既有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痼疾、集权体制机制的羁绊、社会转型的陷阱、体系间发展的不平衡、预期评价的缺失等原因,更有赤裸裸的既得利益者的百般阻碍。该章从现实性角度出发,指出当前开展政治生态评价因其所具有的初始性和独特性,难免会在实际评价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与阻碍。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全面考察分析,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现实坐标和分析样板。

第五章,重点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提出设想。该章主要遵循政治体系的结构、过程及功能等内在逻辑分析次序,运用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动态性、平衡性等系统理论原则,以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基本模式,以及在对中国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和人类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合理扬弃的基础上,从政治的内部结构功能完善、宏观世界政治生态环境改进,以及建立政治评价制度三个方面,初步搭建起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架构。并提出建设“合作政治”、“整体政治”、“生活政治”、“有为政治”、“开明政治”、“参与政治”等概念。这部分章节内容与前面几章内容一脉相承,既融入和遵循了第一章、第二章所阐述的政治生态基本原理(理论依据),又以现实中国政治生态实际为参照坐标(现实依据),力求将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目标框定在科学、合理的范围。

该章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点就是按照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在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作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出政治生产力和政治产品概念,并尝试开展对政治生态建设的状态进行评价分析。正如阿尔蒙德所认为的那样,对政治生态(体系)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是一般政治分析家往往试图回避而实际上回避不了的问题。为有效揭示政治发展中所隐含的价值选择和政治倾向问题,为推进政治生态化发展提供自我诊断的工具,该章提出,对政治生态进行评价本身就是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建设责任政治、民主政治的前提与基础。该章主要对政治生态评价的一般原理,包括概念与缘起、功能与意义、基本假说、基本原则等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借鉴政府和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政治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型与基本方法,设计提出开展政治生态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鉴于像我们这样努力把评价性的看法纳入科学分析框架中去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我们所做的将不过是个开端。但是,我们认为有责任做这样的努力,也希望更多的研究者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至此,本书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研究,已从理论探源起步,到对中国政治实践状况的分析与验证,再到对建设路径的探求与构想,最后上升到对实际建设成效的论证和评价,五个章节环环相扣,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分析回路。这一分析框架侧重从三个层面来把握政治的发展变化,揭示政治的形态特征与发展转型的内在逻辑:一是侧重于结构功能的内在分析,主要是对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进行整体把握,而不是孤立地、零散地看待政治问题。二是侧重于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变化的动态分析,认为政治是由各种相互作用的政治要素共同组成的自适应系统,政治与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且与内外政治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这一分析主要是从历史过程来把握政治内在特征和运动规律,描述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过程,所以也叫历史分析。三是侧重于场态分析。生物有生态场,政治生态也有场,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历史因素,如自然界磁场一样,看似无形却处处存在,在特定时空领域左右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走向。

结论,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理论和政治生态建设进行总结升华,分析得出政治生态化发展是现代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政治生态化的实践和实现与政治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与善政、与美丽中国建设等具有互通性。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以确信:第一,政治生态理论绝非空洞的理论,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生命力的实践性内涵;第二,只有将理论与当代中国最鲜活的政治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握理论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分析,理论研究才具有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