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Twitter的出现及其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

由美国开发的社交工具Twitter,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世界范围内的媒体平台,不仅成为明星、政治家的宣传平台,而且对中东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以及发达国家的骚乱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 美国Twitter的出现

2006年3月,美国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了一项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名为Twitter。目的是希望朋友们通过这个社交工具即时知道他人都在做什么,并能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得一个问题的答案。

Twitter的应用方式是:任何用户向Twitter上传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消息,该用户相应的“粉丝”(followers)就能及时查看该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所谓“粉丝”,就是指关注某一账号所发布内容的其他Twitter用户。当然用户也可以主动“追随”(following)别人。它通过限制信息字数、即时抵达、用户自主收发和鉴别真伪的方式,实现了一种自主、互动、简洁、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

Twitter因其便捷、灵活的传播方式,问世不久便在美国流行起来,并迅速扩展到全球,其影响力越来越大。Twitter在一系列突发、热点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大大超出了设计者的构想。例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Twitter在约14时35分33秒即披露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其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越了传统新闻媒体。作为信息分享平台,从个人的生活琐事到体育运动盛事,再到全球性的灾难事件,Twitter已经成为全世界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

就其本质来讲,Twitter是基于Web 2.0模式的一种服务。它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由参与者自行组织其中的内容。目前,Twitter已经成为与Facebook、YouTube和MySpace等比肩的热门网站。[1]

二 Twitter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分析,Twitter在国外不同地区所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在欧美国家,Twitter不仅成为政治家的宣传、动员平台,而且也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以及紧急状态的信息发布平台。而在中东等地,Twitter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意外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

1.政治宣传工具

Twitter作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媒体平台,很快吸引了政治家们的关注。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在Twitter上建立了个人主页。由于奥巴马的Twitter关注的对象很多,更加注重与网民的互动,而希拉里关注的对象为0,只是发布生硬的类似自己的行程一类的信息。最终奥巴马获得了15万粉丝的支持,而希拉里的粉丝不到6000人。很多网民都把Twitter视作奥巴马竞选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竞选中尝到甜头后的奥巴马紧接着又宣布白宫在Twitter上开设主页,以示亲民。美国很多国会议员都注册了Twitter账号。

在英国的政要中,英国学校和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都是Twitter的忠实用户,连历来恪守传统、拒绝时代潮流的英国王室都开通了Twitter网页。

目前,全球已有接近2/3的领导人有微博账号,其中粉丝数最多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而最勤于与粉丝互动的领导人当属乌干达总理阿马马·姆巴巴齐和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他们超过90%的微博留言是对别人的回复。

2011年2月14日,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外宣喉舌“美国之音”(VOA)宣布将全面中止中文广播节目,只继续保留中文网站。[2]有外媒评价此举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时代终结”,[3]同时表明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策略的全面转型:以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美国对外宣传的主渠道。

2.政府的政务工具

(1)美国政府鼓励开设政府Twitter

美国政府于2009年5月发布的《开放政府令》(Open Government Directive)中,鼓励各政府部门采用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以提高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性,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并鼓励市民参与部门决策过程[4]

2010年美国在Twitter平台上,仅以联邦政府机构名义开设的Twitter账号已经超过500个。一些核心政府机构甚至同时开设多个账号。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国务院,除英文账号之外,还开通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账号,一些中文微博背后也都有美国政府的影子。在地方政府层面,以各种公共部门和附属机构开设的账号,准确数量已无法统计。同时,各级政府机关还会针对某些突发事件、灾情设立临时账号[5]。例如“卡特里娜飓风”、“墨西哥湾石油生态危机”等突发事件,民众往往被要求在Twitter上关注相关政府机构[比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FEMA)]。政府在使用Twitter等微博账户中,围绕具体事务而非具体部门来灵活展开。

以美国国务院为例,该机构以多种语言开设了众多账户,并以专人轮流值班制度来维护政府Twitter,在其基本账户@ StateDept的签名档位置,固定显示当日的值班人员。此举不仅可以落实账户维护人员的发言责任,其更大的好处在于它通过“人格化”的手段,改善了政府机构账户冷冰冰的属性,拉近其与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效提升社会大众与之进行对话的欲望,而对话与瞬时反馈,恰恰构成了Twitter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显著特质。

此外,美国政府还积极利用国内Twitter及国外的微博平台“为我服务”。美国政府对于微博的参与主要落实在Twitter平台上,而在不同地区的美国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一直积极利用当地最有影响的微博平台,特别是一些Twitter服务不畅或者当地拥有更具影响力微博平台的地区。以中国内地为例,目前,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美国使领馆、美中交流机构、文化教育基金会以及部分外交官等都已经开通官方账户,在发布本职工作相关信息的同时,也积极和民众沟通互动。[6]

(2)英国推动政府Twitter的规范化运用

英国是推动政府微博规范化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英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供各级政府部门参考。虽然这份《指南》不具有强制性,但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该《指南》共有20页,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府微博管理及使用方法,正文包括四个部分:使用Twitter的目的及评价方法;Twitter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管理和使用Twitter;推广Twitter。其中有几方面内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注重“意见领袖”的力量。《指南》建议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关注“意见领袖”的留言内容,另一方面要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借助他们来宣扬政府的施政理念。

第二,注重微博使用效果评价。既然政府机构开通微博是一个普遍趋势,那就应当把政府微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像其他工作一样需要绩效考核,来评估其使用效果。

第三,注重发布内容要求。根据政府微博特点,《指南》从多样化、人性化、发布频率、时效性、可信度等多个方面对政府微博信息发布的机制提出建议。

第四,注重微博推广。《指南》建议通过门户网站、页面索引、社交媒体、关注“意见领袖”、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政府微博。[7]

3.骚乱与革命的推手

Twitter在中东近几年发生的政治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动乱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中东政治变革的信息传播平台

2009年4月,在摩尔多瓦选举发生的暴力示威活动中,为了控制局势,摩尔多瓦政府关闭电视台,但人们通过Twitter对示威活动进行图文报道。抗议组织者通过Twitter策划活动;一些不能参加抗议活动的公司职员通过Twitter发信息表达要求自由、呼吁政府更迭的意愿;政府官员通过Twitter掌握事态最新发展。当网络被切断后,组织者用群发短信的方式散布信息。摩尔多瓦的这场骚乱被媒体冠以“Twitter革命”,不仅反映出因国家经济衰退而产生的内部分裂,更直接体现了新媒体在政治活动中不可小觑的影响力。[8]

2009年6月的伊朗总统大选,内贾德阵营和穆萨维两大派都把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当作竞选阵地,发布竞选宣传片和各自的竞选消息。6月13日,伊朗内政部宣布内贾德赢得大选,但这一结果随即受到反对派及其支持者们质疑,进而演变为大规模的骚乱。由于伊朗当局对信息管制,很多反对派无法发短信,更多的伊朗人则通过Twitter发布实时信息。伊朗官方线上线下一齐行动,进行舆论控制,但Twitter网站上信息满天飞。当伊朗各大报刊网站主页一片空白时,Twitter用户却从现场传来了实时消息。反对派通过Twitter对示威进行实时报道,这些报道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伊朗局势的主要消息来源。[9]在这次活动中,新兴的网络工具聚合起来成为反对者彼此联系协调、举行抗议活动的载体。尽管伊朗当局也有先进的过滤技术,但他们无法跟上“互联网一代”的伊朗年轻人,并且事先毫无准备。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礼萨·阿斯兰对这次骚乱的评价说:“可以这样说,伊朗现在正发生两场革命,一场在街头,另一场在网络。”[10]美国政府在伊朗国内示威游行中公开要求Twitter延迟服务器维修,帮助伊朗民众传递消息[11]。2009年6月18日,美国国防部部长罗伯特盖茨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直言,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因为“这些新科技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信息”。[12]2011年年初,突尼斯民众通过Wikileaks(译为“维基解密”)网站获取关于总统本·阿里贪污腐败的信息。民众的反政府情绪迅速蔓延,游行活动正是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站组织起来。青年人通过社交网络彼此24小时不间断联系,他们上传了大量用手机、相机及DV拍摄的游行现场画面。相比之下,突尼斯政府显然没有成熟的网络控制手段。在抗议爆发之后,政府匆匆屏蔽了大量批评政府的网站和博客,又试图窃取异议者的Gmail和Facebook账号,随后还逮捕了多名博客博主和突尼斯海盗党成员。而匿名组织发起了攻击政府网站的“突尼斯行动”。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浪潮,时长一个月的突尼斯“街头革命”导致执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倒台。

18天后,埃及的“街头革命”同样成功地运用了社交网络平台来组织发动街头抗议。受突尼斯变局的导火索——自杀事件的影响,2011年1月17日、18日,开罗相继有人在自焚。为促成大规模示威,一些反对派人士充分利用Twitter和Facebook这些网络社交工具召集示威活动。网络聚集越来越多的民众,这也使得抗议规模不断扩大,暴力随之升级。为了阻止民众示威,埃及政府采用极端的封锁消息的手段,一度全面中断国内所有移动电话网络和互联网连接。但街头抗议依然愈演愈烈,导致执政30年的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

在中东政治变革过程中,Twitter和Facebook这些网络社交工具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酵、加速等技术因素,是影响政局变化的重要工具变量。[13]Twitter作为新型社交网站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社交工具,而具有政治传播和政治动员的功能。

(2)发达国家骚乱中新媒体同样发挥信息传递作用

发端于突尼斯、埃及的新媒体革命,在经历了第一阶段急风暴雨的快速胜利后,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地进入了暴露其内在缺陷的第二阶段,又在伦敦进入了第三阶段。

2012年8月4日,一名非洲籍男子在伦敦被击毙。示威者上街要求“正义”,随即示威演变为“骚乱”,并扩散到伦敦周边的三个地区。骚乱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大量地使用黑莓手机、Twitter等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社交新媒体,组织实施行动,同时还把现场拍摄的照片实时通过手机传送到社交网站上炫耀成果,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一如在突尼斯、埃及等地的“革命者”所做的那样。作为其主要对手的伦敦警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会面临新媒体的挑战,继续在使用传统的警用无线电系统进行内部指挥。但如何在社交媒体空间里与骚乱组织者争夺受众、传达信息,伦敦警方似乎还没有展现出相应的应变能力。伦敦警方有关枪击事件的官方解释,遭遇的是普遍怀疑,受害者家属更希望从其他信息来源中找出“真相”。

经历了美国、英国等数地发生的大规模骚乱、示威活动,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社会不稳定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变量:以社交网站为主要代表的网络新技术,更确切地说就是Twitter。

尽管美国等国家尝试驯服新媒体技术作为其外交政策与战略目标服务的工具,但新媒体技术的扩散,以及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用这些新工具谋求自身福利水平与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是没有实质性差别的。新媒体所具有的力量放大器、事件催化剂等功能并不会因为国别和环境的差异发生变化。这一革命的本质特征正逐渐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示,它主要表现为新媒体技术对主权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的无差别挑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