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简介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在施工技艺方面出现了许多能工巧匠,出现的很多营造技法一直保留至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土木工匠祖师鲁班;宋代的《营造法式》更是系统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我们有着辉煌的成就,如殷代用木结构建造的宫室,秦朝所修筑的万里长城,唐代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辽代修建的山西应县67m高的木塔(见图0.2.1)及北京故宫建筑(见图0.2.2),都说明了历史上我国的建筑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图0.2.1 应县木塔
图0.2.2 北京故宫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在施工技术方面,不仅掌握了大型工业建筑、多层、高层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施工的成套技术,而且在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施工中推广了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挖孔桩、振冲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地下连续墙、土层锚杆、“逆作法”施工等新技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中推广应用了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隧道模、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早拆模板体系。粗钢筋连接应用了电渣压力焊、钢筋气压焊、钢筋冷压连接、钢筋螺纹连接等先进连接技术。混凝土工程采用了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制备和运输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在预制构件方面,不断完善了挤压成型、热拌热模、立窑和折线形隧道窑养护等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方面,采用了无黏结工艺和整体预应力结构,推广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使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从构件生产阶段进入了预应力结构生产阶段。在钢结构方面,采用了高层钢结构技术、空间钢结构技术、轻钢结构技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高强度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和钢结构防护技术。在大型结构吊装方面,随着大跨度结构与高耸结构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吊装技术,如集群千斤顶的同步整体提升技术,能把数百吨甚至数千吨的重物按预定要求平稳地整体提升安装就位。在墙体改革方面,利用各种工业废料制成了粉煤灰矿渣混凝土大板、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大板、煤渣混凝土大板、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大板等各种大型墙板,同时发展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体系、框架轻墙建筑体系、外墙保温隔热技术等,使墙体改革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激光技术在建筑施工导向、对中和测量以及液压滑升模板操作平台自动调平装置上得到应用,使工程施工精度得到提高,同时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在施工管理方面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BIM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过程的整个或者某个阶段中,应用多维信息模型来进行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仿真、设施运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BIM信息技术可以消除各种可能导致工期拖延的隐患,提高项目实施中的管理效率。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我国施工技术逐渐成长发展,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总体而言,我国建筑企业和国外总承包公司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专业项目承包领域和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还需要一代又一代土木人的共同努力把我国施工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