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长求索:章楚藩散文随笔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欧四国之旅(一):童话王国丹麦

2015年6月中,我夫妇俩随“名人”旅游团作为期12天的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的四国之旅。我们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出发,乘飞机至美国东部纽约,然后转机飞越大西洋,至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再转机飞越波罗的海至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光坐飞机就花了十个小时。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古色古香的特色,因为这里与巴黎有许多相似之处,被人们赞誉为“北欧的巴黎”。这里集聚着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乡村与庄园,古老与神奇,自然与人文,激情与宁静,曾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先参观了玫瑰城堡。这是一座童话般的宫殿,也是哥本哈根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它是1634年作为丹麦国王克里斯汀四世夏日行宫而特意修建的,以荷兰文艺复兴样式设计,青铜屋檐和红砖墙壁是其主要特色。此后几代国王都曾在此居住。

1883年后,这里成为了历代国王的宝库,陈列着许多装饰品,如华丽服饰,绘画以及陶器等文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华贵的大理石天花板,价值连城的荷兰挂毯、纯银铸成的狮子雕像,还有各种纯金的器具。尤其克里斯汀四世的皇冠更是镇馆之宝。皇冠上精美的黄金雕刻,熠熠闪光的珍珠宝石等,让人惊叹不已!

玫瑰城堡已成为丹麦博物馆,游客可以尽情参观,且可任意摄影。馆外有卫兵把守,其及时换岗的仪式,也成一个看点。

我们还参观了位于西兰岛北部的菲德烈堡(又称为“水晶宫”)。此宫建于17世纪克里斯汀四世时,于1625年落成,共有60个厅堂,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

水晶宫的主城堡为三边形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宫殿,左翼是教堂。城堡广场内有一座建于1888年的、以海神Neptune为主题的雕像喷泉,很有特色。自1671年至1840年,丹麦的历代国王都在水晶宫教堂举行加冕典礼。

水晶宫于1878年被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该馆收藏了丹麦16世纪以来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画,还有许多艺术品。

在参观丹麦皇宫时,我特别关注丹麦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丹麦历史上从公元8世纪到10世纪为二百年的海盗时期。丹麦人与挪威人、瑞典人一起,被称作维京人,他们的殖民、袭击、贸易活动遍布整个欧洲。从11世纪起,丹麦发展成封建体制,国势渐强。1397年丹麦与瑞典、挪威组成共主联盟(卡尔玛联盟),拥戴丹麦玛格丽特为王,三个构成国在联邦内享有平等地位。在联邦成立后的125年里,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的历史始终围绕着这个联邦展开。后来瑞典独立,联盟解体,丹麦的民主化进程在19世纪30年代年代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1849年6月5日,丹麦由君主专制制度过渡到君主立宪制。此后,挪威王国、瑞典王国也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实际是民主制度,它是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民主政体。丹麦政治系统在丹麦宪法的框架下运作,修宪需要议会同意,且在全民投票中须得到40%的支持票。根据丹麦宪法,国家权力三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各部互不隶属。议会的最大党提名首相人选,首相以及内阁大臣们负责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议会一般每四年选举一次,但首相有权宣布提前举行大选。

这是丹麦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君主立宪为民主政体的实质。现在的玛格丽特女王二世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仅有象征意义。如在首都哥本哈根的某一条街上,人们可能会见到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倘若自行车前筐里有西红柿、马铃薯,那便是女王买菜回来。在王宫开支特别拮据时,女王会翻译文学作品,以稿费补贴日常费用。在丹麦,即使最激进的党派,也从未提出过要改变君主立宪制。

在丹麦,由于实行依法治国,三权分立,互相监督,故经济发展而政治清明。2012年世界清廉国家排名,在175个国家中,丹麦名列第一。有感于此,我在参观哥本哈根皇宫过程中,作《丹麦君主立宪》诗一首:


野蛮转为封建制,

三国联盟堪盛世。

时移事异治道变,

民主法治大趋势。


我们又去朗厄里尼港湾海滨公园,观赏海中巨石上的美人鱼铜像,这是哥本哈根的精神象征。1912年,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Edward Eriksen)以安徒生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为背景,塑造了这尊美人鱼铜像。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叙述了一条多情的美人鱼,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救了一个落海的王子,双双坠入了情网。但因身为人鱼而无法与王子长相厮守,美人鱼于是向海中女巫求得灵药,变成了人身,但也因此而成了哑巴。虽然人鱼获得人身,但因不能说话而无法与王子情意沟通,终于王子娶了另一位美貌的公主而弃她而去。钟情可怜的美人鱼相信王子不会变心,一定会回来的。她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地守在岩石上,不管阴晴风雨,仍是痴痴地盼着,但王子却始终没有回来,伤心绝望的美人鱼最后投水身亡!在安徒生童话中,“美人鱼”是一个最哀怨动人、令人情柔肠断的爱情故事。我在观赏、摄影后,即写《美人鱼》小诗一首,以作留念。

美人鱼

美人鱼像坐海滨,

哀恋情态面目真。

四海游客争观赏,

爱情悲剧感人心。


2010年,这尊美人鱼铜像首次远渡重洋,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丹麦馆现身。四五年前,我曾参观过上海世界博览会丹麦馆,也曾于这尊美人鱼铜像前摄影,今昔双双作留念!

在丹麦我们还参观了克伦堡宫,这里曾为丹麦的军事要塞,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以其作为写作背景。克伦堡宫地处丹麦西兰岛的尖端,建于1420年,对防止海盗肆虐、保护海上运输起过重要作用。

丹麦国王菲德烈二世选中了这个高墙深壕、环境优美的古堡,决定用被征服的船只的过境税将它改建为王宫。宫殿用沙岩砌成,四周红砖墙环抱,一色的铜屋顶,雄伟壮观,当时为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

现在,克伦堡宫已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历史博物馆,主要收藏大量挂毯和一些名画、瓷器等,精美绝伦,堪称国宝。

克伦堡宫也因莎士比亚一部不朽作品《哈姆雷特》以此作背景而闻名遐迩,为此,人们在古堡外院的墙上塑造了一幅莎士比亚的浮雕像,以此作为纪念。

丹麦这个人口只有500万的小国,在科学、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文化领域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如科学方面,在电磁学、核物理学、光学、天文学、解剖学、医学等领域,它都取得极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共有13位丹麦人获得诺贝尔奖。我作《丹麦文化三大家》小诗一首,并概述以他们为代表的丹麦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童话大师安徒生,

波耳量子力学成。

克尔凯郭尔哲学,

存在主义世流行。


安徒生(1805—1875),因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美人鱼》(原称《海的女儿》)、《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国王的新衣》等。安徒生生前获得皇家致敬,因为他给全欧洲的孩子带来了欢乐而被高度赞扬。影响所及,他已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

波耳(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波耳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对应原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由于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值得注意的是,波耳获诺贝尔奖的勋章上刻有中国古代的“太极图”,这表明中国《易经》的太极哲理和西方的科学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他最为大家熟悉的哲理思考成果是把人生境界划分为三个阶段:感性、理性和宗教性(或称审美、伦理、宗教)。感性阶段即人生追求感官满足的阶段,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但也有一些人领悟到其间的无聊和寡德,便上升到理性的道德阶段。人在道德阶段是非分明、行为端正,似无懈可击,但其德性更多地出自一种外在的规范、一种自我克制,因此必然因压抑天性而陷入痛苦。能够意识到这种痛苦并愿意从更高层面上获得解脱的人,即靠着“信心的跳跃”,就有可能进入宗教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个人就会不受物质诱惑,不怕舆论压力,挣脱尘世网络,漠视道德评判,不仅可感受到人生的极乐,而且依靠信心的力量能够战胜疑问和达成理性上通常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只有信仰,才能使人重获“凡事俱有可能”的希望。

后人视克尔凯郭尔为存在主义鼻祖,“精神上的父亲”,其影响的时代并不在他所在的19世纪,而是20世纪。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保罗·萨特、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都受其影响。其哲学思想还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

我们这次游丹麦,较多接触的是人文景观,欣赏、理解和获得这些人文知识,进行深度旅游,也是我们北欧之旅的主要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