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逻辑:公司价值与商业模式重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文明进化的内在逻辑与共享原则

今天的商业竞争延续于人类最早的生存竞争。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凡竞争,都需遵循相同的原则。当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能够获取能量,竞争的优势就会建立起来。这种优势会因为先发而得到有效的巩固,常常使后来者望尘莫及,但先行的模式一旦达至资源的极限,破坏性创新便会自然产生。我们可以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模式到今天人类商业模式的进化史中看到,同样的规则发挥着恒久的作用,旧结构中的价值颠覆与新系统的价值创造交互出现,超越从来就是一种必然。

(一)陆地文明的博弈:连接的效率革命

人类文明的起源几乎产生于同一“幸运纬度带”,合适的气候条件让人类在不同地域陆续从采摘、狩猎文明进化到农耕文明,碎片化的搜寻模式让位于集约化的驯化模式。人、植物、动物从不确定的连接发展至稳定的连接,构成了一个相互驯化的生态圈,这也使得人类难以及时迁移。稳定的连接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也导致了社会压力的集聚。农耕文明带来了固化阶级,阶级压迫便会带来反抗,当更高级别的游牧运动模式冲击农耕模式时,农耕文明则备受侵扰与践踏,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的驯化模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增量的创造与存量的盘活一直会相互博弈,游牧文明运动模式在增量的创造上无与伦比,但在存量的盘活上却力所不及,疆域的扩张只能在运动中创造,但难以在停歇时融合。农耕文明沉淀的伦理智慧与游牧文明张扬的性格在欧亚大陆上相互碰撞。由于缺乏足够的组织能力和信息能力,以及运动迁徙所遭遇的未曾预料的病菌流窜,使“黑天鹅事件”增大了生态的不确定性。瘟疫加重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也加速了元朝的衰败。东西方文明都在寻求着涅槃重生。

农耕文明垂青中华大地的原因,与其说是炎黄子孙的勤勉与温顺,不如说是中华大地的平整与肥沃比欧洲割据与狭小的状态更适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农耕文明时期,中华文明凭借相对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蒙古人的游牧文明挫败了中华大地的农耕文明,但对中华文明的仰望是显而易见的。忽必烈征服了广阔疆域,东方的富饶也被马可·波罗记录在了游记中,并就此点燃了欧洲人的创业梦想。

东方财富带给了欧洲人商业的梦想,由此催生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在农耕文明时期糟糕的地理位置一跃演变成了“眺望世界的甲板”。与此同时,明朝的统治者将臣民禁锢在了土地上,失去了扬帆起航、连接世界的机会,中华文明也由此暗淡。

(二)海洋文明的崛起:连接的渠道革命

生物学解释了人类演化的内在逻辑,社会学解释了人类进化的外在规则,二者一同揭示了人类的进步其实都是时间的函数。虽然竞争的一方有可能会超出另一方半个身位,但要想一路领先,上帝却不会持续偏爱任何一方。然而,一旦加入对地理因素的考量,文明的差异就会十分明显。

从采摘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游牧文明,这都是基于陆地文明的渐进式创新,而当人类纵身一跃迈向海洋时,便开始了文明的第一次颠覆性创新。创新带来创新的动力,让欧洲从海洋文明跨越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当欧洲人不堪忍受狭小的地域限制进而全面进军海洋的时候,从明朝到清朝的统治者大多都拒绝海洋。中国本身地大物博、自给自足,加之太平洋的辽阔在客观上也的确减少了探索海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轨迹。经济学上经典的成本收益原则时常成为跨越式进化的诅咒。

当分享东方财富的欲望超越了恐惧,欧洲人的海洋文明颠覆了基于陆地的前期文明。无论是采摘文明还是农耕文明或者是游牧文明,都是基于陆地载体的演化,其连接的范畴是有限的,而一旦人类系统性地跨入海洋,存量的陆地文明价值便因与海洋的连接被渠道激活。人类的懒惰、贪婪和恐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的发展,驱使人类连接未知。欧洲的航海文明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对自然地理还是对星象天文了解的迫切程度,都远远超越中华大地在应付边疆冲突所需的科技压力。欧洲人在航海时代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加速了文明积累的步伐,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渐进式的文明博弈之间,强大与脆弱是周期性的,一旦谁更早进行颠覆性文明创新,并积累起悄无声息的先发优势时,在人性的驱动下文明就可能会转化为暴力的工具。中国因缺席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其根源在于古代中国错过了海洋文明。痛定思痛,中国过去艰难地推动了基于煤炭的工业革命1.0,基于石油的工业革命2.0,幸运地赶上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工业革命3.0,也正面临着基于智慧的工业革命4.0的挑战。

(三)工业文明的进化:连接的对象革命

工业革命1.0是人与过去植物之间的连接所带来的价值创造,这是基于煤炭的革命。工业革命2.0是人与过去动植物之间的连接所带来的价值创造,这是基于石油的革命。至此,人、植物、动物,这种有形资产之间的连接交换所带来的价值创造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已经完成。工业革命3.0是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与价值创造,人既是信息的受用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革命抹平了地理的差异,让所有人不再仅仅站在地理的制高点上,而是站在了数据的制高点中。在信息革命时代,人是基于信息驱动机器完成工作的。工业革命4.0是机器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与价值创造,人赋予机器连接信息并进行学习的能力,人要做的只是创造新需求和提出新问题。在迎面而来的工业革命4.0的时代,所有的变化与发展都将被系统所记录并形成数据的自然沉淀,然后数据通过机器连接数据进而产生全新的信息来驱动人的行为发生或改变。

当数据替代地理成为导致文明进化差异的基础元素之后,数据就是当前一切竞争的土壤。过去人类依赖化石、矿藏推动文明飞跃,现在则需要数据矿藏。过去,人类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曾经改变过地理元素的经济意义,从靠近河流到靠近海洋再到靠近矿藏;未来,人类文明的进化也会改变不同类型数据矿藏的经济意义,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从系统数据到离散数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将围绕着数据产生。谁靠近数据,谁就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谁能有效地连接数据,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话语权;谁能有效地挖掘数据,谁就可以真正创造价值;而谁能管理数据创造,谁就能占据数据、连接数据、进而挖掘数据。那么,谁是数据创造的源头呢?答案是“人及其周边的一切物质”。显然,在这样的数据源头中,人处于中心地位。人不但创造数据从而构建起经济的土壤,而且还不经意地埋下了数据的矿藏,甚至在自身都不甚明了的情况下留给商业无穷的创新机会。真正的创新是难以被设计的,它是不受精致控制的自发秩序,而要推动这一自发秩序的产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数据之间进行连接。

(四)文明进化的共享原则:低成本的破坏性创新

采摘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都是基于人、植物、动物之间的跨区域连接所构成的陆地文明演化。农耕时代人类的生存成本低于采摘狩猎,而游牧的生存成本低于农耕。文明间的博弈基于连接效率的变迁。海洋文明是渠道革命,跨越大陆的连接盘活了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空间连接的商业价值,在更大范围内对财富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在本质上仍然是从整体上降低人类的生存成本,提升文明的价值。海洋文明改变了经济地理的意义并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科技基础,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1.0到当前呼之欲出的工业革命4.0,其连接对象在发生着变化:从有形到无形,从机械到智慧。工业文明进一步提升了人类的文明价值,也降低了整体生态成本。

文明的进化是时间跨度很大的命题。在一个更小的时间跨度视角下,商业竞争与文明的冲突有很多类似之处,模式的进化对价值的影响往往都遵循相似的原则,这里的模式可以是文明进化模式也可以是商业模式,这里的价值可以是文明的价值也可以是公司价值。但无论是文明进化模式,还是商业模式,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重复博弈使超越成为一种常态。有时候,超越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而有时候超越则是悄无声息的演变,前者更多的是在文明的更迭中出现,而后者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颠覆性策略。商业模式和文明进化模式对结构的影响和秩序的重构往往遵循同一共性原则,二者之间的差别只是时间跨度的大小不同。

我们将这一共性原则归纳为:低成本的破坏性创新。

人类在农耕文明时期的生存成本低于采摘文明时期,而游牧文明时期的运营成本又低于农耕文明时期,海洋文明则再一次降低了人类整体的生活成本,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品质可能都是过去帝王将相难以企及的。因此,更低的成本可以说是文明更迭的基础力量,如果我们将其细化到商业竞争的视角,低成本的破坏性创新有以下三个维度的内涵:

第一个维度,它让今天贵且繁的产品或服务变得廉且简;

第二个维度,它可以昂贵,但能改善与之相关的客户体验,让客户总成本更低或价值更高;

第三个维度,它可以昂贵,但会导致未来整个商业活动的成本降低且(或)效率提高。

第一个维度强调的是降低产品成本;第二个维度强调的是降低客户成本;第三个维度强调的是降低生态成本。中国制造强调的就是用更低成本且足够好的产品品质低端切入市场边缘,最终颠覆主流产品市场的格局,这属于第一层次的低成本破坏性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寨”的学名应该叫“成本的破坏性创新”。当中国制造模仿到一定程度之后(模仿是所有商业进化的必经之路),不甘平庸的诉求就会自发点燃,目前“中国创造”更多强调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客户的成本,让客户觉得爽,客户对价格就不会太敏感。中国的“互联网+”强调的则是降低整个商业生态的成本,其实质就是增加客户的转移成本:在这个闭环里面运行,便捷又不贵,而一旦离开这个闭环,烦琐就会接踵而至。我们会发现,今天众多企业的商业路线图都是从做产品到提供服务再到构建平台。这其实就是从降低产品成本到降低客户进入成本或使用成本再到增加客户的转移成本。我们环顾四周的商业生态,每一条“商业护城河”莫不源于此。

一旦低成本的优势体现出来,现存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性渗透、攻击进而被颠覆,我们将带来这种变化的产品(服务)或模式定义为创新。

梳理文明的发展历程可知,一个有益的逻辑就是将大时空跨度下的显著性借鉴到混沌的小时空跨度中来。人类文明进化中所体现出的通过创造性连接带来的低成本破坏性创新这一内在原则,完全可以共享到今天的商业竞争中来,这样可以让创新创业者在一个混沌的小的时间跨度中更加明确自身的变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