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实用读本(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做到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事故

◎如何做到零伤害

1.正确定位与规划

(1)战略定位。很多企业没有宏观的把握,也就是没有明确方向,不知道自己将向哪儿去,这是一个硬伤,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从长远角度来考虑企业总体发展方向。

(2)策略规划。每一个企业都应制订自己的远期和近期计划,来指导自己企业的日常行为和规范,这是一个企业必须建构的规划。

2.正确认识和重视安全信条

(1)所有的伤害都是可以预防的。这一条是安全信条的核心。这一条要求看上去有点过分,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坚持这条安全工作的原则,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反之,任何偏离该原则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工作的失误。

(2)管理层对安全及安全业绩负责。从上到下各级管理人员均有责任在其管辖范围内避免伤害的发生。管理层的一个重要责任是制订安全工作目标,提供资源并通过有效的监督使安全工作能持久和有效。

(3)全员参与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正如质量管理工作一样,安全管理工作离开了全员的参与也很难取得实效。现代化的公司每人每月要作一次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漏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任何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都应加以防护。本条与第一条“所有的伤害都是可以预防的”有相通的地方。前面讲的是目标,这里讲的是具体做法。一种是要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接下来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消除和改变危险源,但在实践中往往不可行。另一种选择是采用产生较少危害的工艺或设备。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采用将危险源加以隔离的方法。与此相配套的还有:制订相应的安全作业规程,员工培训,劳保装备的应用。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来保证人员的安全。

(5)安全是雇用员工的基本条件。安全作为雇用员工的基本条件,公司应加强安全的重视程度,规定每个岗位在安全方面的职责。

(6)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员工从进入公司第一天起就须接受安全培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还应不断地进行各类安全培训以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7)所有暴露的作业危险都应该和可以被隔离。所有的作业危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都应该被隔离起来,也是可以被隔离起来的。只有把危险源隔离开来,才能杜绝员工在工作中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危险。

3.规范管理

(1)规范制度。没有规则会使企业陷入僵局。小到员工守则大到企业运营,都应在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下规范运作。

(2)人性管理。除了规范的制度以外应采取人性化管理针对员工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应进行及时沟通,疏导员工情绪,消除不安全因素。

(3)加强执行力。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求员工按照操作规程工作,检查员工劳保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危险区域要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

4.加强安全分析工作

工作安全分析(JSA)程序是为员工设计的用来管理他们的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风险的工具。在进行一项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工作之前,要求参与作业的员工需在“工作安全分析用表”上写出每一作业步骤、每一作业步骤中潜在的危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工作安全分析要点如下。

(1)对所有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工作(包括日常工作)都需要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2)在编写工作安全分析时,应请对该工作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参与一起编写,有必要时,安全员应予以协助。

(3)在编写工作安全分析时,首先按顺序写每一作业步骤,这些作业步骤应写成“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在写完所有作业步骤之前,不要开始进行危险源识别。

(4)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列出危险源一定要足够具体。要尽量避免使用如“人员受伤”一类太笼统的说法。

当选择对危险源的控制方法时,首先应考虑是否可以采用另一种完全没有此危险的作业方法;如果没有,则再考虑如何应用工程的方法、管理的方法、安全作业行为、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反应计划等手段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时后果的严重性,将危险控制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

要尽量避免使用“小心”“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太笼统的说法。如果工作安全分析只停留在纸表上,那么它就不能起到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的作用,一定要利用班前会把工作安全分析中的内容给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讲清楚。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按工作安全分析上所列的作业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作业,并且要确保工作安全分析上所列的所有的风险控制措施都得到了充分的执行。

工作安全分析应该通过作业实践和吸取事故教训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完善。

5.发现隐患和发生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现场发现存在危险隐患,必须立即报告,并进行处理。任何人发现自身或者他人处于危险环境中时,必须及时提醒他人并消除危险。如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必须立即上报现场管理人员,禁止强行处理。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工厂及施工现场都必须制定隐患整改及事故报告制度。

(2)现场发生任何事故或发现隐患后,必须立刻通知现场管理人员。

(3)发现隐患后,应制订快速、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4)进行持续性监督,跟踪隐患处理措施是否有效,如无效则必须重新制订,作持续性改进,防止事故发生。

(5)任何受伤或者事故,无论有多小,都必须报告并调查,并且必须在受伤或者事故发生的24h之内,向上一级部门及公司管理层提交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

(6)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必须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救护。

(7)在准备或完成立即处理措施时,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接受事故调查。

6.建立工作现场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必须制订工作现场应急预案。例如:高处坠落,人员触电、医疗急救或恶劣天气如台风等。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定期进行应急演习。

(2)材料的堆放必须符合要求,所有施工区域必须留有一条4m宽的消防、急救车通道,保证消防、急救车可以到达任何一个施工点及区域。

(3)现场必须设置担架、药箱等急救设施。

(4)设置应急救助站。

(5)设置紧急集合点。

(6)现场配备足够的ABC干粉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

(7)进行应急培训,保证所有人员熟悉应急设备及紧急逃生通道的位置。

(8)发生急救及火灾事故时,必须派专人在路口等待,引导急救车及消防车进入施工工地。

(9)收录应急联系电话,包括当地的医院、消防中队及相关政府部门、所有管理人员的联系电话,并张贴在现场办公室或其他醒目的地方。

(10)建立员工家属联络方式并建档保存。

7.重奖重惩

(1)公司应当鼓励工作中的安全行为和奖励安全表现良好的员工。对安全表现良好的员工可以直接进行奖励,也督促各个部门奖励表现好的员工。

(2)员工的违章行为分为三级,为保障工作区域安全,对员工的违章行为实施如下处罚制度:

①一级违章一次,立即开除。

②二级违章一次,罚款×××元。

③三级违章一次,罚款×××元。

(3)三级违章的界定。

①一级违章。

a.高处作业时,不系挂安全带。

b.在高处作业面睡觉、追逐、打闹,嬉戏。

c.特种作业无证上岗,证件弄虚作假的。

d.违规指挥、冒险操作,不听劝阻的。

e.违反规定屡教不改的。

f.瞒报、谎报、虚报事故的。

②二级违章。

a.非持证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特种设备无证操作。

b.特种作业人员不按施工方案的安全要求进行工作。

c.违反各种特种作业中要求的行为:如违规指挥、冒险操作、违规作业等;特种作业时,不按要求使用及故意损坏个人劳保用品和防护用具;在氧气乙炔瓶旁边抽烟;指挥吊重物从地面有工人工作上方经过。

d.工作区域打架、偷窃及饮酒。

e.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安全设施。

f.损坏、不佩戴、不正确佩戴或佩戴不合适的个人劳保用品。

③三级违章。

a.管理人员和安全人员不履行安全职责。

b.对于违反安全的行为或状态视而不见不予以制止、纠正。

c.不做好每日的安全记录。

d.不及时落实整改违反安全要求的指令。

e.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设备。

f.发现事故隐患不及时报告。

8.技巧性地开展安全工作

(1)全员加强安全检查。公司每人每月作一次安全检查,其目的是发现安全漏洞,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况。这种做法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建立安全委员会。公司建立安全委员会,成员来自于不同层面,从高级管理层直至基层员工(如:操作工),成员多样性,使得委员会做出的安全改进计划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3)建立工具箱会议制度。通常也称作班前会,一般用于开工前布置工作时,利用这一机会来提醒安全方面的事项。

(4)提倡“三思而后行”的行为准则。这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法,简单而又行之有效。它提倡在行动前先要停顿一下,确认无误以后才开始。

(5)加强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目的,就是公司要求员工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和事故件都予以报告,并分析原因,通过发现、记录和分析这些事故和事件,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安全不能靠一时一事,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安全工作是场无止境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