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七则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1];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2],便为乡党仰望之人[3]。
【注释】
[1]义理: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董仲舒《春秋繁露·正贯》:“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
[2]苟且:不循礼法。
[3]乡党: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后来泛指同乡、乡亲。《汉书·司马迁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仰望:敬仰期望。《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文】
读书不管天性禀赋高低,只要可以做到勤学好问,遇到事想想原因,自然会有一天透彻地理解儒家经义;安身做事别嫌弃家境贫寒,只要可以做到忠厚老成,行为没有丝毫不循礼法,就是同乡们所仰仗和尊重的人。
【评析】
人有两个方面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一是人的天资禀赋,一是家庭出身。天资不关读书好坏,古人讲勤能补拙,好学辅以能思,自然会有融会贯通的一天。出身不关立身,出身好不见得能够立身成业,出身贫贱,但能以忠厚老成之道处事,终能以高尚品德得到乡里的认可。我们今天不会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实则不论读书治学,还是立身行事,都要讲勤苦、深思,也都要讲待人行事忠厚老成,二者似不同,实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