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直至今日,肿瘤的治疗仍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其中化学药物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个用于肿瘤治疗的化学药物是1943年的氮芥。绝大部分化疗药物的研发观念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效应发挥其抗癌作用,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毒性,特别是对那些新陈代谢旺盛的骨髓细胞和黏膜细胞毒性最为明显。所以,研发更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的控制肿瘤生长而对机体损害最小的药物成为1980年后主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科学家开始较全面研究靶向制剂,其研发观念也逐渐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转向以分子为靶向的药物研究。
抗肿瘤药物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化学治疗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一、化疗药物
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激素及激素拮抗剂类和其他六大类(详见表1-1)。
表1-1 常用化学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二、分子靶向药物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靶点,可将主要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类(详见表1-2):
表1-2 常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