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我们正在迈向学习社会,迈进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的内涵和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呈现出普及化、终身化、多样化、泛在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特点和趋向。这些重大变化要求建立新型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现实需求。首先,终身学习意味着学习的 “终身化 (lifelong)”,即教育和学习不再局限于人出生后的前20年,而是延展到一个人 “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涯,人们将各阶段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认证和有效衔接的需求逐渐增长;其次,终身学习意味着教育与学习的 “多样化 (lifewide)”,即学习途径、资源、形态与方式趋于多样,从原来强调单一的正规教育向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 (或非固定形式)学习并重转变,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可,特别是对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进行认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最后,社会的开放与多元推动着学习者的选择性和流动性增大,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教育体系、层级、机构、项目以及不同产业、职业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带来了人们对不同类型、不同教育机构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和转换的需求。面对终身学习背景下学习成果认证的各种现实需求,偏重正规教育的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已难以相适应,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成果也能获得恰当认可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满足整个社会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

构建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建立包括国家资历框架在内的新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我国于21世纪初就提出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作为构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探索新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重要内容。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学分银行等任务目标。近年来一些地区和教育机构就“学分银行”建设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实质性的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从研究情况看,我国关于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研究虽然从数量上增长很快,但大多数是对境外研究成果的介绍,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结合我国实际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见,薄弱的研究状况难以为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上述意义来说,王海东博士的这本著作对于我们深化相关研究、加快推进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独特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专业研究人员,对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进行了持续而系统的研究。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本人近年有关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他的研究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为什么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及如何构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颇具价值的观点和建议。这本学术专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终身学习)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舶来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西方发达国家都领先于我们。作者对著名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习和借鉴境外相关的政策理论、分析方法和制度建设经验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研究将理论研究同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实践探索的分析紧密结合起来,分析了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的进展及问题,特别是作者关于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价值及改革方向的探讨,是深入并切合实际的。第三,突出研究的应用价值。作者不仅对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框架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针对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探索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向、路径和操作性政策建议。

构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来说至关重要。期待本著作对推动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韩 民

2017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