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东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4.1 总体评价
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东北地区临近朝鲜、韩国及俄罗斯,跨境贸易频繁,国际交流通畅。东三省乃我国改革开放后重要的工业地区及农业地区,有着“大粮仓”的美名。在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逐渐开始重视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动金融业发展,努力建设各省自身的区域金融中心。

图4.1.1 东北地区各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历期变化
•分析东北地区各区域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变化,4个金融中心中,大连的金融中心建设工作较为领先,得分历年来均在全国28个区域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之上。
•沈阳的综合竞争力分数与28个区域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但是其在本期中分数稍有落后。长春及哈尔滨两座城市水平基本相当。

图4.1.2 东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比较
•在本期指数的评价中,大连市排名位列第14位,下降2位,沈阳排名第20位,下降3位,哈尔滨排名20位,排名尚无变动,长春排第29位,下降3位。
•在本期金融产业绩效评价中,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均有上涨,其中大连涨幅最大,反超沈阳,再次登上区域排名第一,哈尔滨一扫去年得分下降的颓势,在本期评价中得分大幅度上调,如图4.1.3。

图4.1.3 东北地区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绩效分项得分历期变化

图4.1.4 东北地区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实力分项得分历期变化
•在金融机构实力评价方面,地区中4个区域中心城市得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连及哈尔滨的金融机构得分有略有上升,而沈阳及长春的得分呈下降走势。
•大连的金融机构发展再次反超沈阳,并一改在往期中得分不相上下的态势,实现小幅度领先。同时,哈尔滨与长春金融机构实力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
•东北4个区域金融中心本地金融机构法人数量较少,规模不足是其得分偏低的原因。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数量共计19家,证券公司数量共计6家,保险公司法人数量共计8家,没有本地公募基金法人机构,同时在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中无明显进步。

图4.1.5 东北地区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分项得分历期变化
•本期大连与沈阳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分延续第九期的下滑态势,目前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失、上市公司数量减少等。
•哈尔滨与长春的综合得分常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近三期指数评价均处于上涨趋势,其中长春在本期报告中的得分已与沈阳相同。
4.2 大连金融中心评价
大连是辽宁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位于我国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市印发《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09—2030年)》,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从往期得分与排名来看,大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排名存在背离,特别是近几期以来,在得分不断上升的同时,全国排名却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大连近年来金融业发展增速较其他区域金融中心要慢。十年间,大连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变化不大,大约上升了6分左右,在本期中综合竞争力得分为42.6分。

图4.2.1 大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2017年,大连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82.2亿元,增长2.1%,占地方生产总值的9.3%;上缴税金46.5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3.4%。大连市2017年年内直接融资额达到607.18亿元,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414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195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329.7亿元,赔付支出95.6亿元;年末保险深度达到4.48%,保险密度达到人均4718元(常住人口统计口径)。
在本期CFCI以及风险指标评价方面,大连在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机构实力的得分上实现增长,其中金融产业绩效得分增长33.66%,单项排名上升2位,金融机构实力排名上升1位,但是金融生态环境下降了2位,如表4.2.1所示。
表4.2.1 大连在CFCI 10中的评价结果 (%)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大连金融业宽度及增加值在东北区域具有绝对优势,如图4.2.2所示。

图4.2.2 大连金融产业绩效同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2017年,大连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排区域内第2位,仅次于沈阳。
•大连直接融资取得较大进步,2017年境内股票市场累计1270亿元,是区域其他城市同期数值的2倍以上。
•大连的保险密度排名也是区域内最高的,达到人均4718元。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大连在东北区域中机构国际化程度和准金融机构发达程度远远领先区域平均水平,如图4.2.3所示。

图4.2.3 大连金融机构实力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大连拥有4家本地法人保险公司,为区域其他城市的2~4倍。
•大连的准金融机构在市场上较为活跃,其母基金管理机构、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数量均为区域内第一位。其中融资担保机构116家,是长春的2倍以上,沈阳的5倍左右。
•大连拥有2家本地法人合资保险公司,共计8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大连设立分公司。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大连在31个城市中排名第19位,东北地区排名第2位,在城市交通、经济基础、经济外向度及社会保障方面具有优势,如图4.2.4和图4.2.5所示。

图4.2.4 大连金融人才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4.2.5 大连金融商业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大连拥有166.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位列区域第1位,当年飞机起降架次也是区域内首位。
•2016年,大连接待104.40万人次入境游客,为区域其他城市同期的2倍以上,接待国内旅游者7634万人次,同样为本地区第1位。
•2016年,大连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047万册,电影票房销售4.8亿元。
•截至2017年底,大连市拥有26家上市公司。
•大连的金融专业服务稍显弱势,注册会计师数量及专业的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在区域中都处于落后状态。
•大连为海港城市,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514.7亿美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4亿美元,均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
•大连社会保障参与情况良好,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区域内第1位。
4.3 沈阳金融中心评价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对全省乃至附近地区具有较强的金融辐射能力。2016年,沈阳市出台《沈阳市发展产业金融加快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产业金融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沈阳建设为东北区域的金融中心,并出台《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及《国务院关于沈阳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等措施,辅助跟进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在过去十期的指数评价中,沈阳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所有上升,但总体名次呈现下滑趋势。沈阳的得分与排名产生背离的原因与大连相似,沈阳金融业尽管在不断发展进步,但与同等水平城市相比,上升幅度较小。在首期CDI指数报告中,沈阳位列第10位,在本期中沈阳排第20位。

图4.3.1 沈阳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2016年,沈阳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26.08亿元,占当年GDP的7.68%,同比增加4.1%。截至2017年底,沈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752.9亿元,比年初增长9.0%;本外币贷款余额13160.6亿元,比年初增长2.8%;证券交易额402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在第十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沈阳的金融产业绩效得分上升了10%以上,但是其排名下滑了4位,其他一级分项指标排名均有所下滑。如表4.3.1所示。
表4.3.1 沈阳在CFCI 10中的评价结果 (%)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沈阳的金融深度超过区域平均水平,如图4.3.2所示。

图4.3.2 沈阳金融产业绩效同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2017年,沈阳市存款余额到15753亿元,本地证券交易量达12952亿元,保险深度6.33%,皆为区域中首位。
•沈阳金融业增加值及金融宽度与区域内平均水平相当,2017年贷款余额达13161亿元,区域内排名第1位,境内股票市场累计融资量为473亿元,保险密度为4473元/人。
•沈阳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与区域内其他金融中心相比稍显落后,2016年从业人数为6.05万人,仅仅排区域内第3位。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沈阳在机构国际化程度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准金融机构方面稍显弱势,如图4.3.3所示。

图4.3.3 沈阳金融机构实力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沈阳拥有16家外资保险机构设立的分公司,是区域内拥有此类保险公司最多的城市,拥有11家外资银行在本地开设的分行,位列区域内第2名。
•沈阳的准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私募基金数量、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在区域内排名最低,分别为48家及28家。
•沈阳的银行类机构、证券类机构与保险类机构公司数量不多,但是业务量相对较好,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达9507亿元,证券公司资产总规模108亿元,经纪规模达4679亿元,保费收入达371亿元。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沈阳在31个城市中排名第20位,东北地区第3位,尤其是金融人才环境占据绝对优势,为本地区首位,如图4.3.4和图4.3.5所示。

图4.3.4 沈阳金融人才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4.3.5 沈阳金融商业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沈阳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4%,公园面积约9369.96万平方米,是区域内公园面积最大的城市。
•沈阳辖区内每万人拥有0.51块电影银幕,票房销售总额达5.2亿元,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1425.9万册,皆为区域内第1位。
•沈阳拥有9家三甲医院,病床58860张,执业医师26504人,相较于区域内其他城市皆处于优势。
•沈阳的社会保障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三类保险参保人数皆为区域内第1或者第2位。
•截至2017年底,沈阳市拥有24家上市公司,较上期减少3家。
•沈阳的经济外向度较差,实际利用外资仅8.16亿美元,不到区域内同类型城市的三成。
•沈阳辖区内注册会计师1270人,执业律师3460人,专业保险中介机构432家,都处于区域内的中上水平。
4.4 长春金融中心评价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15年,吉林省政府及长春市政府首次提出要将长春建设成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在吉林省发布的《吉林省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大对长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
长春市作为我国老牌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较为缓慢,在过去10年中,综合竞争力得分虽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是总体排名一直在24名左右徘徊,在本期报告中,长春市排名下降至第29位。

图4.4.1 长春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从往年数据来看,长春金融业增加值为区域内最低,金融业发展仍然以银行、证券及保险三大传统金融业为主,2016年长春市金融业增加值为260.59亿元,占当年GDP的4.35%。截至2017年底,长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540.9亿元,比年初增长3.8%;住户存款余额4622.8亿元,比年初增长8.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375.7亿元,比年初增长4.1%。股票交易成交额7535.5亿元,保费收入240.7亿元。
在第十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长春本期的金融产业绩效得分增幅虽有20.42%,但是排名却下降了一位,为全国第31位,其余两项指标排名分别是无变化及上升了5位,如表4.4.1所示。
表4.4.1 长春在CFCI 10中的评价结果 (%)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长春的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如图4.4.2所示。

图4.4.2 长春金融产业绩效同东北地区区地平均水平的比较
•长春在2017年度境内股票市场累计融资量达505亿元,为区内第三位,保险密度为3197元/人,处于区域内末位。
•2017年长春本地证券交易量为5742亿元,保险深度为3.69%,皆处于区域内落后水平。
•2016年长春共有4.72万金融从业人员,相较于2015年仅增加1000余人。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长春的银行类机构与证券类机构得分高于区域水平,如图4.4.3所示。

图4.4.3 长春金融机构实力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截至2017年底,长春拥有8家本地商业银行机构,为区内之最,拥有商业银行支行数量1049家,为区域内的末位。
•辖区内有证券公司两家,资产总规模达604亿元,承销金额达307亿元,经纪规模达20849亿元,皆为区内排名第一位。
•2017年拥有本地法人保险公司数量2家,保费收入240.7亿元,赔付支出达74.4亿元。
•长春市在机构国际化程度方面处于劣势,辖区内仅有两家外资银行在本地设立分行,尚无国外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在辖区内设立分公司。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长春并不出色,只有经济外向度较区内平均水平有绝对优势,如图4.4.4和图4.4.5所示。

图4.4.4 长春金融人才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4.4.5 长春金融商业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截至2017年底,长春拥有6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道路面积为7712.67万平方米,为区域内首位。
•长春拥有12家三甲医院,位列区域内第1位,但是病床张数(43871张)及职业医生人数(21251人)却只位列区域内第三位。
•长春在文化娱乐项目上略有欠缺,得分低于区域内平均水平,仅有电影荧幕254块,2017年度,票房销售4.2亿元,公共图书藏量仅为490.6万册,皆处于区域内的末位。
•长春市外资利用水平较高,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64.98亿元,为区域内第一名。
•长春从事专业服务人数较多,注册会计师(1180人)及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数量(499家)位列区域内第3位及第2位。
•长春社会保障参与水平低于区域内平均水平,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仅为161.53万人,区域内其他城市参保人数为长春的2倍以上。
•2017年长春共有24家上市公司,比2016年多增加1家。
4.5 哈尔滨金融中心评价
哈尔滨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农业基地,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为区域内重要的国际性商贸金融都市及对俄贸易港口。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5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92.9万人,为本指数评价中东北区域人口最多的城市。2017年,哈尔滨市正式提出了建设东北亚金融中心的新一轮金融“十三五”规划,要把哈尔滨打造成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的金融服务中心。

图4.5.1 哈尔滨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在第十期CFCI指数评价排名中,哈尔滨综合竞争力评分趋势向上,在本期中达到32.2分,与第一期相比增幅接近80%,但是总体排名在第25名左右波动,在本期和上期指数评价中,哈尔滨皆排全国第25位。
哈尔滨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382.2亿元,同比增长2.3%,2017年,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512.6亿元,比上年增长7.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968.3亿元,增长10.2%;股票交易成交额10203.1亿元,下降24.6%;保费收入3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
在第十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除了金融人才环境,哈尔滨市的其他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其中,金融商业环境得分增幅达到55.4%,排名上升3位;金融产业绩效得分上升29.09%,排名未发生变化;金融生态环境总体得分上升23.59%,排名上升2位,如表4.5.1所示。
表4.5.1 哈尔滨在CFCI 10中的评价结果 (%)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哈尔滨金融业从业人员得分高于区域内平均水平,如图4.5.2所示。

图4.5.2 哈尔滨金融产业绩效同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哈尔滨2016年金融产业从业人员共有7.49万,在区域内排名第1,同比增加9.5%。
•2017年,哈尔滨保险深度5.99%,位列区域内第2位;保险密度为3482元/人,为区域内第3位。
•2017年哈尔滨境内股票市场累计融资量达597亿元,位列区域内第2位;本地证券交易量8711亿元,位列区域内第3位。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哈尔滨除了机构国际化程度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外,其他皆与平均得分持平,如图4.5.3所示。

图4.5.3 哈尔滨金融机构实力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截至2017年底,哈尔滨拥有61家私募基金,2家融资租赁机构,72家融资担保机构,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机构数量不多,但种类齐全,助推哈尔滨准金融机构得分略高于平均水平。
•哈尔滨辖区内有6家本地法人银行机构,1家证券法人机构,本地法人证券公司经纪规模为6569亿元,为区域内第2位。
•哈尔滨仅拥有一家本地法人保险公司,但是保费收入达380.5亿元,为区域内第1位,赔付支出达87亿元,为区域内第3位。
•在机构国际化程度方面,哈尔滨拥有7家外资银行在辖区内设立的分行,但是在辖区内设立的营业性机构数量较少,外加只有5家外资保险在辖区内设立分公司(为辖区内第三位),导致哈尔滨的机构国际化程度项目得分低于平均水平。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哈尔滨的教育环境得分独树一帜,远远高于其他项目得分,专业服务得分也高于区域内平均水平,较为弱势的项目为城市交通,如图4.5.4和图4.5.5所示。

图4.5.4 哈尔滨金融人才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4.5.5 哈尔滨金融商业环境与东北地区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截至2016年底,哈尔滨拥有63.62万名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为区域内首位,普通高等学校51所,“211”院校4所,皆为区域内第1位。
•哈尔滨截至2017年仅拥有2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为区域内最低。
•哈尔滨的城市绿化得分落后于区域平均水平,共有公园绿地面积4418万平方米,为区域内第3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3.6%,为区域内末位。
•在生活成本方面,哈尔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2583元,为区域内第4位,住宅销售面积达894.49万平方米,为区域内第2位。
•在旅游吸引力方面,哈尔滨较受国内旅游者的青睐,2016年接待境内游客数量7040万,位列区域内第2位。但是哈尔滨对于境外游客略微缺乏吸引力,同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1.76万,为区域内第4位。
•截至2017年底,哈尔滨共有1710位注册会计师及520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为区域内最多的城市。
•由于入境旅游者人数为区内最低,哈尔滨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26亿美元,位于区域末位,实际利用外资32.07亿美元,为区域内第2位,进出口额仅为39.75亿元,远远低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同期水平。
•哈尔滨辖区内共有上市公司26家,与大连并列区域内第1位。
•哈尔滨社会保障项目得分低于区域内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较低,仅有97万人,在区域内位列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