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题
1资本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答:(1)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如筹资公司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和向股东支付的股利等。这里的资本是指企业筹集的长期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长期债务资本。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资本成本也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或最低报酬。
资本成本从绝对量的构成来看,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因使用资本而承付的费用,如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向股东分配的股利等;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本活动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费用,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因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发行费用等。
(2)资本成本的作用
资本成本对于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乃至整个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①资本成本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
a.个别资本成本率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依据;
b.综合资本成本率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
c.边际资本成本率是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
②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经济标准
一般而言,一个投资项目,只有当其投资报酬率高于其资本成本率时,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否则,该项目将无利可图,甚至会发生亏损。因此,通常将资本成本率视为一个投资项目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或必要报酬率,视为是否采纳一个投资项目的取舍率,作为比较、选择投资方案的一个经济标准。在企业投资评价分析中,可以将资本成本率作为折现率,用于测算各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和现值指数,以比较、选择投资方案,进行投资决策。
③资本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基准
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将其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反之,如果利润率低于成本率,则可认为企业经营不利,业绩不佳,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和降低成本率。
2财务分析中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答: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主要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评价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
①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越大。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也并非好现象,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②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③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的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的直接偿付能力,现金比率高,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偿付债务是有保障的。
④现金流量比率,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是从动态角度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流量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好。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的长期负债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等。通常,评价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
①资产负债率,也称为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财务风险越大;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②股东权益比率,是指股东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小,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③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是股东权益比率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权益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小,财务杠杆越大。
④产权比率,也称为负债股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产权比率反映了债权人所提供资金与股东所提供资金的对比关系,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财务状况越好,债权人贷款的安全性越有保障,企业财务风险越小。
⑤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产权比率的延伸,将无形资产从其分母(即股东权益总额)中扣除所得。其计算公式为: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无形资产净值)
⑥偿债保障比率,也称为债务偿还期,是指负债总额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偿债保障比率反映了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偿还全部债务所需的时间,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⑦利息保障倍数,也称为利息所得倍数或已获利息倍数,是指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⑧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是利息保障倍数的延伸。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是现金利息支出的多少倍,它更明确地表明了企业用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3无风险收益率的内涵和估算方法。
答:(1)内涵
无风险收益率,也称为安全利率,是指没有投资限制和障碍,任何投资者都可以投资并能够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是指资产在一般条件下的获利水平。无风险收益率是收益法评估中的重要参数——折现率(资本化率)的基础,即: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其中,风险收益率也受无风险收益率高低的影响,例如,以CAPM模型估算股权资本的风险收益率Rp=β×(Rm-Rf)。因此,在收益法中,无风险收益率的估算至关重要。
(2)估算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无风险报酬率可以参照相应期限国债利率、央行票据利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或者国债回购利率。
①选择相应期限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国债以国家信用为前提,以财政收入为保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记账式国债,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并且发行利率由市场供需及市场利率决定,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选择流动性和市场化程度较好的记账式国债来估算无风险利率,更为准确。
②选择央行票据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央行票据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票据,基于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央行票据的风险性较小,安全可靠,流动性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收益也较为稳定。因此,央行票据利率可以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估计值。
③选择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银行存款利率是银行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本金之比。我国的银行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从而银行存款和国库券一样具有的风险极低,并且具有收益性。因此,银行存款利率可以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估计值。
④选择银行间拆借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银行间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在保证自身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进行临时性同业间拆借资金的利率。银行同业拆借的期限多为日拆,以一至两天为限,可以反映一定的收益率。因此,银行间拆借利率可以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估计值。
⑤选择国债回购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国债回购利率是指投资者在卖出债券时,同意在将来某个约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购回该债券借以获得资金上的融通时所支付的利率。国债回购相当于以国债作为抵押的抵押贷款,违约风险较小,安全性较好。国债回购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市场利率,因为其受行政的干预较少。因此,国债回购利率可以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估计值。
二、分析题
1政府对生产牛奶的企业征税,会不会与消费者有关?如果相关,分析影响因素。(税收负担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如何分配)
答:略。
2什么是交易成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天猫和淘宝等网上商城与实体商店相比的优势。
答:(1)定义
交易成本,又称为交易费用,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总体而言,可将交易成本简单的分为以下几类:
①搜寻成本,即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②信息成本,即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③议价成本,即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④决策成本,即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⑤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即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⑥违约成本,即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2)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与实体店相比,网上商城的优势在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采购成本
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企业在网上从事采购活动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有效地较少采购过程中的劳动力、印刷和邮寄所需的费用,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②库存成本
企业的各种成本中,库存成本占据不容忽视的比例。在某些行业,甚至占据企业总体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减少库存以至实现无库存是企业降低成本必不可少的措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目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原材料无库存和产成品无库存的生产方式,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③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
通过网络,企业可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地为顾客提供服务,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此外,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调研也比传统的广告和调研方式费用低,从而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利用互联网可以降低企业的交通和通讯费用、人工费用、财务费用和办公室租金等。
④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
网上商城可以让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省掉常规多层次的经销体系,因此交易过程中的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3APEC会议期间政府限制产生污染的生产企业和汽车尾气,从而有了APEC蓝。解释什么是外部性,以及如何消除外部性。
答:(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却并没有为此而承担后果。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①正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②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2)消除外部性的措施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例如,在生产污染情况下,政府向污染者征税,其税额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反之,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便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另外一个企业。如果影响是正的(外部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负的(外部不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即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③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例如,某条河流的上游污染者使下游用水者受到损害。如果给予下游用水者以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财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质量之下而受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游污染者便会同下游用水者协商,将这种权利从他们那里买过来,再让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遭到损害的下游用水者也会使用他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污染。总之,由于污染者为其不好的外部影响支付了代价,故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别。
三、论述题
1可转换债券的特征以及其优缺点。
答:(1)定义
可转换债券,可简称为可转债,是指由公司发行并规定债券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可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2)特征
从筹资公司的角度看,发行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务与股权筹资的双重属性,属于一种混合性筹资。
①利用可转换债券筹资,发行公司赋予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可将其转换为该公司股票的权利。因而,对发行公司而言,在可转换债券转换之前需要定期向持有人支付利息。如果在规定的转换期限内,持有人未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发行公司还需要到期偿付债券本金,在这种情形下,可转换债券筹资与普通债券筹资相似,具有债务筹资的属性。
②如果在规定的转换期限内,持有人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则发行公司将债券负债转化为股东权益,从而具有股权筹资的属性。
(3)优点
①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可转换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普通债券,故在转换前,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低于普通债券;转换为股票后,又可节省股票的发行成本,从而降低股票的资本成本。
②有利于筹集更多资本。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通常高于发行时的股票价格,因此,可转换债券转换后,其筹资额大于当时发行股票的筹资额;另外也有利于稳定公司的股价。
③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具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双重性质的筹资方式。可转换债券在转换前属于发行公司的一种债务,若发行公司希望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转股,还可以借助诱导,促其转换,借以调整资本结构。
④有利于避免筹资损失。当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高于转换价格超过某一幅度时,发行公司可按赎回条款中事先约定的价格赎回未转换的可转换债券,从而避免筹资上的损失。
(4)缺点
①转股后可转换债券筹资将失去利率较低的好处;
②若确需股票筹资,但股价并未上升,可转换债券持有人不愿转股时,发行公司将承受偿债压力;
③若可转换债券转股时股价高于转换价格,则发行遭受筹资损失;
④回售条款的规定可能使发行公司遭受损失。当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低于转换价格并达到一定幅度时,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可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所持债券回售公司,从而使发行公司受损。
2评估并购中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的思路和作用。
答:(1)价值类型的定义
①市场价值,是指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公开市场上最佳使用状态下最有可能实现的交换价值的估计值。评估市场价值所依据的所有信息资料全部来源于公开市场。
②投资价值,是指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投资价值属于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类型。
(2)选择价值类型的影响因素
①目标企业后续经营战略
如果目标企业按原有企业管理战略持续经营,则选用市场价值作为评估的价值类型;如果目标企业按兼并方企业管理战略持续经营,并且考虑兼并方特定的协同效应,则选用投资价值作为评估的价值类型。
②并购动机
如果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为主要目的,则应选用投资价值作为评估的价值类型;如果以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资源为主要目的,由于存在可比市场的公平市价,双方较易寻找参照物,则应选用投资价值作为评估的价值类型。
(3)评估思路
①市场价值适宜采用资产基础法
资产基础法,也称为成本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实际上是通过对企业账面价值的调整得到企业价值。在运用成本法评估目标企业价值之前,应对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相匹配的单项资产进行认定,以便在委托方委托的评估范围基础上,进一步界定纳入目标企业盈利能力范围内的资产和闲置资产的界限,明确评估对象的作用空间和评估前提。对于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各个单项资产的评估,应按贡献原则评估其价值,应考虑各个单项资产之间的匹配情况以及各个单项资产对于整体企业的贡献。
②投资价值适宜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和市盈率法
a.现金流折现法,是指根据目标企业被并购后各年的现金净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所折算的现值,作为目标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b.市盈率法,是指通过市盈率作为乘数与被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推算出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评估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必须对并购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主要体现在对目标企业未来预期收益或未来现金流量的估算上。也就是说,在估算目标企业未来预期收益或未来现金流量时,必须考虑兼并方与目标企业并购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同时也不能忽略兼并方与目标企业整合出现问题甚至失败所带来的并购风险。
(4)作用
①评估目标企业市场价值的作用
市场价值概念具有明晰性和可把握性,是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坐标。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的合理性是相对于评估时点整体市场而言的,即整体市场认同,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于整体市场上潜在的买者或卖者来说是相对公平合理的。因此,市场价值是衡量资产评估结果公允公正的基本尺度和标准,可以作为目标企业的交易价格的基准。
②评估目标企业投资价值的作用
在评估时点,投资价值只对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来说是公平合理的,即局部市场认同,投资价值的相对合理和公允性是受特定兼并方严格限制的。因此,评估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是与特定的兼并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为特定的兼并方提供较为准确的收购价格参考。
3论述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要“结合当前,适当超前”的必要性。
答:(1)“结合当前,适当超前”的含义
“结合当前,适当超前”是资产评估准则的一项制定原则,具体是指评估准则的现实性和超前性,即:
①现实性主要是指评估准则对现行评估实践的规范作用,要求评估准则解决现有的实践问题。
②超前性主要是指评估准则的制定不完全拘泥于目前的评估实践,而应考虑未来一定期间评估业务发展趋势和需求,使评估准则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长远的规范作用。适度超前性,就是在上述思路指导下,规范近期将要发生的评估行为。
(2)必要性
①资产评估准则制定要结合当前,避免对资产评估实务震动过大
资产评估准则是评估实践的指导和规范原则,使资产评估师的绝大多数执业行为有据可依。同时,制定资产评估准则也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评估理论的指导。因此,在制定评估准则时,应当关注于重点执业领域,结合当前的评估执业需求,结合资产评估行业的现实状况,避免对资产评估实务震动过大。
②资产评估准则制定要适当超前,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
由于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在国际上发展的不均衡性,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评估实践处于低层次循环发展的状况,准则制定应考虑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资产评估准则的制定不能拘泥于现有的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资产评估准则在理论上可适当超前,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
③现实性与超前性是资产评估准则制定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资产评估准则既要研究规范目前评估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资产评估准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因此,资产评估准则的制定应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即“结合当前,适当超前”,保持其连续性。如果处理不好现实性与超前性的关系,就会影响准则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从而不利于整个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