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精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内经精要》,系清代医家吴达侯编撰。吴达侯,字宗善,古疁(今上海嘉定)人,生于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卒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据《嘉定县志》记载:吴氏“居嘉定县西门外大街,自少从父习医,精医重德。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党政府颁布有关废止中医药政令,吴氏联合医界同仁,建嘉定中医师公会,自任主席,抵制其政令,拯救传统医学,并与同仁开办博济施医局,替穷人纾难。犹解囊、募捐,为家乡修桥、铺路、开河,膺服公益。其著作有《内经精要》《膏方存案》等”。

《内经精要》刊行于1909年,吴达侯有感于《内经》“宏篇浩论,辞旨渊深,且藏府、经络、病证、脉候、运气、针灸、治方,各错综其间,学者难于搜讨”,故撷取其中“论理之文”,以类纂的形式,卷束成册。因其摘取《内经》中至精至要之言,故署曰《内经精要》。本书共分九门,对所录经文之深文奥义难解之处,选录王冰、林亿、张志聪、马莳、吴崑、汪昂等诸家注解,或另加诠释以阐发经文蕴义。

该书现仅存清宣统元年(1909)初刻本,曾于1980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出版。本次整理以清宣统元年初刻本为底本,以顾从德本《素问》及赵府居敬堂本《灵枢》为他校本,并参以其他医家《内经》注本。根据不同情况,按以下几种校注方法处理:

1.原书为竖排繁体,现改为横排简化字。

2.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书进行标点。

3.因该书原文分门罗列《内经》不同条目并对其或选录各家注,或作者注疏,为体现原书文貌,底本中之讹、夺、衍文及错字等,均未改动,参以他本,出校说明。

4.异体字、古字、俗字原则上径改。特殊情况及处理:①书中作者原注涉及注疏的异体字,保留不改,如“乾,音干”等;②今仍沿用之古字保留不做修改,如“藏府”“谿谷”“阴蹻阳蹻”;③因语境而保留之古字,则出校说明今字;④书中所有作者所注音切,多本诸《康熙字典》,与现代读音不同者不做改动,不出校记说明;⑤通假字,一律保留,并在首见处出校记说明。

5.对个别冷僻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特殊情况处理:原文作者在注疏中涉及注音注释之难字难词,则不另出注解释。

6.底本中属原著者改动,并加注明之原文,保留原貌。

7.注文中之疑文难以订正者,存疑待考。

8.因原书以选录各医家《内经》注疏为主,凡小字注文引用本书凡例中提到的注家,如马莳、张志聪、吴鹤皋,则不出注说明引文出处,文中有如“张隐庵云、吴鹤皋曰”之处,均加以引号标注始末。凡例中未提及的其他注家均出注说明引文出处。

9.原书目录在每卷之前,今一并置于正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