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2008年是值得庆祝、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还有一个多月,已经发生了许多大喜大悲的事情——对于中国尤其是这样。这里只说两件喜庆的大事: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年是30周年,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系统工程今年也是30周年,系统工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此之时,在喜庆的氛围中,承蒙出版社和编辑同志关心,拙作《系统工程引论》修订出版,这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是中国系统工程的领军人物。他与许国志院士和王寿云将军于1978年9月27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重要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吹响了系统工程在中国的进军号。30年来,系统工程在中国得到了两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一是以钱学森院士等学者为代表的学术界,二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系统工程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需要系统工程;系统工程与改革开放共生共荣,与时俱进,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也可以称为钱学森学派。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同志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胡锦涛同志谈起系统工程时说:“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就读过您的有关报告。您这个理论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很有创见。现在我们强调科学发展,就是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钱学森院士的爱戴与关心,也是对于系统工程工作者的支持与鼓舞,是中国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契机和强大推动力。
1.第2版所作的修改
《系统工程引论》自2004年10月出版(下称第1版)以来,每年重印一次,2008年7月第5次印刷,总印数达到13500册。这个数字与那些“国学热”的热销书无法相比,但是,与“同类项”即系统工程教材相比,还算是不错的。
鉴于使用拙作的教师和读者比较认可本书的结构与选材,所以第2版采取“驾轻就熟,小改微调”的办法。其主要的变动是:
根据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发展和变化,有些章节增加了一些文字。例如,在1.1节,p2增加了航天时代的最新进展:我国的嫦娥一号、神舟七号、夸父计划,美国的凤凰号火星探测等;
若干细节作了更新或补充:例如p17、p95说到的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E.Shannon)已于2001年去世,补充了这一信息;
也有一些删节,例如附录A5删去了,使得体例更加一致。
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大家的关注与欢迎,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有的朋友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谨表示感谢!有一些新作,参考和引用了我们的内容,也向他们表示感谢!知识总要多多传播才好,我们只希望引用拙作时有所说明,不要走样。我们期待朋友们继续关注,继续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按照第1版前言中的E-mai l地址发给作者即可),以便继续改进本书。
2.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1]、[2]钱学森院士等著《论系统工程》《创建系统学》,现在有了新的版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合编的《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库》,包含4本书:《工程控制论》(新世纪版),《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参考文献[14]薛华成教授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已经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版对这些都作了新的标注。
笔者近几年对系统工程的研究继续进行。发表了几篇文章,增列为参考文献[54]~[56]。
此外,我们还发表了几篇文章: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途径研究(孙东川,林福永),管理学报2006(2,首篇),127~131,142;
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孙东川,张振刚,孙凯),美中经济评论,2008(1),总第74期,57~63;
谈谈创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若干问题(刘人怀,孙东川),管理学报,2008(3),323~329;
再谈创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若干问题(刘人怀,孙东川),中国工程科学,2008(12)。
这几篇文章似乎与系统工程没有多少关系,其实,它们是系统工程的应用研究。我们认为:创建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研究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需要千军万马长期作战;创建途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希望朋友们能够共同参与!
3.两个基本概念的说明
为了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有两个基本概念要在这里加强说明。
1)Hall方法论的第三维是什么
在本书中,霍尔(Hall)方法论的第三维是“专业维”而不是“知识维”,这是笔者做过一番考证的。请大家查看本书参考文献[34]。
2)不宜提“系统工程学”
钱学森院士提出了系统科学体系,本书2.5.2节作了介绍。他指出:不要提“系统工程学”,因为不存在什么“系统工程学”。钱学森院士是在1985年讲的,见参考文献[1]《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的《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体系》一文,288~299。这篇文章很重要,笔者建议大家都读一读。
4.编写好系统工程教材,做好系统工程的教育与普及工作
系统工程的教育与普及工作是永远需要的,因为学校里年年有新的大学生与研究生,社会上年年有新干部和新的管理者,他们都是新的普及对象,更不必说其他人员也经常需要知识更新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系统工程学科才能不断发展,这就是辩证法。
笔者有幸亲耳聆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前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国志教授(1919—2001)1998年夏天在北京举办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讨班上的讲话——他呼吁“重视教材的编写”。许先生说:现在国内有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导向,普遍重视出版专著而不重视出版教材和科普读物,我不大赞成。因为专著只是给少数人看的,不是“同行”一般是不看的,所谓“同行”,往往并不多;而教材是给很多人看的,教育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延续多少年,使千千万万的人受益,甚至不止一代人。国外的许多著名教授和科学家都很重视编写教材,尤其是在他们退休前后编写,把他们丰富的学识和宝贵的教学经验写进去,所以国外有许多经久不衰的好教材。好的科普读物也非常重要,好的科普读物是高水平的杰作,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得出来的,非要名家大家不可。许先生的这番话是至理名言,当时未有录音,笔者根据自己的记忆转述于此。
许先生对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建设呕心沥血,建树颇多。许先生亲力亲为做系统工程普及工作,包括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些系统工程培训班上亲自登台讲课——笔者孙东川在1980年暑假赴京参加当时五机部举办的系统工程师资培训班,就亲耳聆听了许先生讲课。在厦门、北京等地举办的大中学生系统工程夏令营,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许先生都非常关心,亲临讲话和指导。
第2版增加了1名作者孙凯,他已经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正在做博士后研究。他为本书做了不少工作。管理学博士钟拥军也做了不少修订工作。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为了避免烦琐,在本前言中作了说明的事项,在“后记”中就不作相应的改动了。
我们认为:系统工程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还没有实现其应有的辉煌。我们期盼系统工程在中国早日实现其应有的辉煌!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坚定的信念:系统工程将永葆青春,一万年以后仍然需要系统工程,所以,要把系统工程红旗永远扛下去!
编著者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