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尽管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新古典区位理论代表人物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很早就提出“中心—地方”理论,认为在满足运输成本足够低、制造业产品种类足够多以及制造业份额足够大的基础上,较大的制造业份额存在紧密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并由此引发集聚,打破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态势[1]。波特(Porter,1990)利用美国医疗检测行业数据、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数据、德国的印刷机械行业数据等进行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发现国际性竞争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现象[2]。克鲁格曼(Krugman,1991)利用美国的行业数据研究产业地方化问题,通过计算美国三位数的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发现美国制造业存在高度集中的现象,并由此引申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3]。西考恩(Ciccone,1996、2002)分别利用美国各州数据与欧洲国家数据,在考虑集聚的内生性基础上测算就业密度对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美国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为6%左右,欧洲国家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达到5%,从而认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4][5]。波什可和格瑞提森(Bosker & Garretsen,2010)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规模报酬、贸易成本等假设的基础上,研究产业集聚、贸易成本与地区生产率的影响,认为产业集聚与非集聚地区间的生产率差异主要在于贸易成本的差异[6]。科尔考(Kolko,2011)研究了城市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具备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时空性,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服务业集聚能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

然而,国外的研究结论并非一致,斯伯加米(Sbergami,2006)利用欧盟国家的数据,对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与预期结果相反[8]。包蒂斯塔(Bautista,2006)利用墨西哥各州的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也不支持二者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9]。阿切图罗(Accetturo A., 2010)的研究也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因集聚负外部性的存在降低甚至为负[10]

随着产业集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范剑勇(2006)从就业密度的角度衡量产业集聚程度,通过对中国119个地级市的非农就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11]。潘文卿、刘庆(2012)在测算中国各省市制造业30个2位代码行业的HHI指数基础上,通过控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人均基础设施等变量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发现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12]。孙浦阳、韩帅等(2013)利用中国2000—2008年29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城市的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工业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为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长期作用不显著[13]。周孝、冯中越(2016)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发现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4]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讨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周圣强、朱卫平(2013)利用中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3年以前,产业集聚以规模效应为主导促进生产率进步;2003年之后,产业集聚以拥挤效应为主导制约生产率的提高,得出集聚度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15]。管驰明(2013)利用双重门槛模型,从市区产业结构服务化程度、服务业就业密集度与服务业集聚的多样化程度三个方面考察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初期,服务业集聚能够发挥更高的集聚效应[16]。王晓硕(2016)利用门槛回归验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地区经济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拐点,在人均GDP超过20154元的门槛后,会出现集聚不经济现象[17]

国内外的研究者尽管都从实证的角度对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因素考虑不足。首先,中国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差异、行业发展差距等,中西部落后地区仍处于缓慢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的区域存在“低效”的产业集聚外,几乎不具备鲜明的产业集聚特征,而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现象明显,笼统测算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容易忽视区域间、行业间产业集聚的差异性。其次,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许多研究着重研究工业企业或制造业集聚问题,忽视了服务业集聚的重要作用。鉴于京津冀地区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服务业集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