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只有超级IP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移动IP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席卷全国,“网红”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在传播形式方面,微信公众号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导传播形式,这是由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决定的。六神磊磊(代表作:品读金庸系列,借金庸作品讽喻个别现实现象)、毕导(代表作:爆款文章《一个清华博士在供暖前给广大学子最中肯的建议》)等一批原创作者凭借其极有辨识度的文风强势崛起,其作品经常刷爆朋友圈。

微博是另一个互联网传播的重要舞台。天才小熊猫的漫画作品和图文作品就是在微博上走红的。与微信更多地植根于“熟人社交”相比,微博的开放性更强,能兼容多种传播形式。鼓励分享的微博建立了更为广泛的陌生人之间的“弱连接”,通过“六度空间”的作用,一条优质信息很可能通过病毒式的扩散传播方式成为“爆款”,热门话题的讨论量可以在10亿次以上。微博能够成为最给力的“IP孵化器”,正是由微博的这项特质所决定的。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极具优势的传播形式,符合追求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特征。制作短视频的高手往往能成为新一代的网络红人。他们的短视频轻松搞笑,又恰巧与网民的碎片化时间无缝衔接,自然当仁不让地夺取了网民的时间,于是短视频成为4G时代人们消遣娱乐的首选媒介形式。在如此快节奏、追求速成、人们不愿过多思考的新时代,热门短视频制作者似乎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大IP。

按照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说法,视频是属于信息丰富直观、让网民不必思考的“热媒介”,是最适合消遣娱乐的媒介。也就是说,视频这种形式本身就具备极强的消遣娱乐属性。而在当下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泛娱乐是网民最基础的娱乐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短视频的走红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秒拍等APP让普通网民也有机会走红,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也开始在短视频领域跑马圈地,网罗、培育优质IP,在为IP提供变现渠道的同时,各平台也因为各自差异化的IP阵容而变得更有竞争力。

还有一种催生IP的重要形式,就是短视频直播。除了抖音、快手和更早的YY等,还有手握庞大用户数的微博和陌陌,它们都开始涉足直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上百家之多。

直播的内容无所不包。从化妆、游戏到随性的街拍、聊天、唱歌、舞蹈,更有甚者,直接直播小区监控视频,据说还有几千人观看。在用户基础和资本的追逐下,直播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流量入口,甚至被认为是继微博和微信之后下一个潜在的信息流通和交互的巨大平台。

除了腾讯,BAT的另两家——百度和阿里,似乎对直播并不十分有兴趣,而真正重视直播的则是以小米、乐视、360为代表的公司,这几家公司旗下的直播产品都得到了创始人不遗余力的推广,雷军、周鸿祎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出现在小米和360的直播软件中,自己充当IP。这些公司看中直播市场,于是将移动直播与自己的品牌手机相结合,将移动直播作为其移动系统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同时将直播平台作为传播中介,将手机用户引导为主播和观众,又可以将吸引来的观众导向自己的终端产品。

凯文·凯利认为,科学的发展虽然使人类的知识增加了,但是增加得更快、更多的是知识的未知领域。科学越发达,人类未知的难题越多。IP是百变的,它既是一种概念,又是一种模式、规则、玩法,它自身正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完成进化。在未来,只要一个IP能够在一个极为细分的垂直行业取得相对优势,能够吸附可能并不太多的精准流量,那他也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IP,生存状态也会比较滋润自得。

新一代IP的崛起佐证了“IT界三大定律”之一的麦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海量的用户是IP价值的背书。可以看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明星物种,IP自身的形式、承载的内容都在飞速进化。在很大程度上,IP就是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的最佳代言人,IP价值越来越集中在个人身上。移动互联网消解了传播的中心话语权,传统媒体不再是流量的洼地。新一代IP与早期IP是有本质区别的,早期IP虽然红于网络,但仍然渴求得到主流媒体的承认;而如今的IP发迹于网络,成长于网络,变现也通过网络,不再主动与传统媒体合作。当IP们成功吸附了足够的流量并相对稳定地沉淀下来,他们自己就成了媒体、品牌,实现了自我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