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释义
群玉山、瑶台:群玉山,传说中王母所居之地。西晋所出竹书《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晋代郭璞注曰:“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瑶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云雨巫山:传说楚襄王游高唐山时邂逅巫山神女,本为楚国向巫山女神祈雨的传说。战国时楚国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汉宫、飞燕:指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汉书》记载其本为长安宫人,学歌舞于阳阿公主府,成帝“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又召其妹赵合德入宫为昭仪。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十分得宠,《西京杂记》云:“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这里是借赵飞燕喻杨贵妃的美貌。
赏析
李白担任供奉翰林时,一日,唐玄宗和杨妃观赏牡丹,召李白作诗,李白便作了这三首诗。三首诗都十分巧妙地借花喻人,人面花光交融,既称赞了杨妃的美貌,也歌颂了唐玄宗的君王恩泽。第一首一开始便将杨妃的霓裳与花容写得极其唯美,加上沐浴在春风露华下的牡丹,花人相映,令人遐想。接着发出感叹:这样的花容,恐怕只有在神仙居住的仙境瑶池才能亲眼看见!诗人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可以说是非常巧妙地“奉承”了杨妃。第二首诗不仅停留在画面上,娇艳欲滴的牡丹也是活色生香的,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将牡丹进一步拟人化,在艳如牡丹的杨妃面前,楚王对巫山神女的爱恋也不过是“枉断肠”。再想想当年在汉宫擅宠的赵飞燕,也不过是倚仗红妆,怎及天然如牡丹娇艳芬芳的杨妃?第三首则从花人相映的仙境回到现实,如此倾国倾城的花容,使得君王“带笑看”,后句“春风”两字也是借指君王,君王带笑,就算心中有恨闷愁苦的负面情绪,也为之消释了。最后一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栏外,人倚栏杆,构成了一幅优雅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