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发展
国际结算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现金结算到非现金结算、直接结算到银行结算、凭货付款到凭单结算、人工结算到电子结算的长期衍变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结算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特点和发展趋势,即支付票据化、货物单据化、履约证书化以及单据电子化(见图1-2)。

图1-2
一、货币结算
原始的结算方式,即卖方一手交货,买方一手交钱,款货两清,通常被称为现金交货方式(Cash on Delivery,COD),现极少采用。如果国际结算采用现金/货币结算,必须使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Freely Convertible Currency)。这种结算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如自然灾害、劫持、盗窃的风险,长途运送现金造成的高成本和高费用,因运期长而造成资金的占压,不利于资金周转。近代早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张,区域性的国际市场逐渐形成,通过运送现金来清偿债权债务早已不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于是出现各种以商业票据来结清债权债务的结算方式。
二、票据结算
票据结算(Settlement by Negotiable Instrument)是以流通票据(如汇票)替代现金流通,债务人主要以票据清偿其债务。所谓“支付票据化”是指受票人或制票人(Drawee/Maker)凭提示票据而非现金支付票款给收款人。早在15世纪,国际汇兑业务中就使用了汇票。各种汇票中,以银行为受票人的即期付款汇票就是支票(Check /Cheque),而出票人(Drawer)和受票人结合为一个制票人的承诺付款的汇票就是本票(Promissory Note)。国际结算中广泛使用汇票,少量使用本票。
汇票的受票人或称付款人(Payer)多数情况下是银行,即通过银行以汇票来办理支付结算。世界各地纷纷建立银行票据清算所,即使汇票的受票人是公司,也要在汇票上加注担当付款的银行,也就是说,几乎全部汇票都须经银行来办理付款结算。
如今办理国际结算的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更加有利的条件。
(1)不断更新使用网络化和电子化手段开展业务,服务于贸易领域。
(2)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相对而言,进出口商占有资金却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3)不同币种不同期限的外汇票据通过外汇市场(多为银行)进行买卖兑换后,国际上债权债务得以抵消和清偿,节省了进出口企业的费用和利息支出。进出口商也无需自己寻找清算对象,而是把相关信用工具委托银行代为办理。
三、凭单结算
凭单付款结算,是指卖方凭商业单据要求买方付款,买方也只凭商业单据,而非凭货物向卖方履行付款义务。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商和运输商有了分工后,卖方往往将货物交给运输商来承运,运输商将货物的相关收据交卖方,由卖方转寄买方,买方凭此向运输商提取货物。随着海上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原本简单的货物收据衍变成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B/L),且越来越完善。海运提单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物权凭证(Title to the Goods),如此,货物便单据化了。交单就相当于交货,持有提单等于拥有物权。海运提单因此也就成为可以流通转让的单据(Negotiable Documents),当转让给银行持有时,银行控制此单据,可凭此向买方索取货款;买方可凭海运提单提取货物。卖方也可把提单作为质押品,获取银行的融资。
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均有履行合约的责任义务。卖方有按期、保质、保量发运货物的义务,买方有按期足额支付货款的义务。为证明双方的履约行为,特别是卖方的履约行为,往往要求由官方或非官方的第三方机构出具各种证书或证明文件,以示合同双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履约证书化。
货物单据化和履约证书化为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创造了方便条件,因为银行只需凭“相符交单”(Complying presention)即可付款,而不必凭货支付。面对国际贸易中林林总总的商品,商业银行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各种商品的专门知识,凭单结算为银行提供了凭单向卖方融资、向买方索取货款的可能与便利。
四、电子结算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结算已经迈进电讯化时代。结算电子化(Settlement through Electronic Means),是指国际结算的各个业务环节采用电子化处理方式,如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技术制作和传递发票、提单、保险单等商业单据和准商业单据,以电子方式审核、传递单据。例如,在国际汇兑的电汇业务中,汇出行可以发出电讯汇款指示给汇入行,委托后者解付汇款给收款人;在信用证业务中,采用SWIFT开立信用证,进一步实现电子化交单,并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practices,UCP)电子交单补充规则办理各种单据的制作、传输、审核及支付。
尽管电子化结算快捷、高效,但其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国际结算涉及多领域、多行业的实际业务,因此结算电子化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齐头并进、协同配合,要实现全面铺开尚需时日。但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在已经网络化、电子化的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中,电子化结算继续扩大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