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关于汴绣的起源,据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开封汴绣厂顾问黄先堂先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还没有“汴绣”这个名字,关于“汴绣”这个名字的来历还得从一个叫张福有的人说起。1954年,张福有同志为响应政府号召,大搞生产自救运动,成立了绣花合作组,这就是开封汴绣厂的前身,合作小组刚开始只有七个工人,工人们自带设备和原材料,开始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产品主要包括儿童服装、儿童帽、儿童斗篷、枕套、帐沿等。随着工人的增多和生产规模的扩大,1956年合作组转为合作社,时任开封市委统战部部长贾子云同志到合作社视察工作,座谈会期间议论起社名时,贾部长提议:“外地有苏绣、湘绣,咱们就叫‘汴绣’好了。”从此便有了“汴绣”之说。
二、发展
汴绣制作工艺发展历程如图1-2所示。

图1-2 汴绣制作工艺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
王素花自幼热爱刺绣,10岁起就跟着姥姥韩程氏、母亲韩美英习练绣艺。为了继承宋绣(1956年宋绣改称为汴绣)这一传统工艺,1954年冬,7人成立开封绣花合作组。合作组成立以后,新老艺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传统平针为主的技艺基础之上,又对散针、乱针、滚针、水纹蒙针等几十种针法进行了创新。创新后的针法使得作品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富有立体感。
1957年,开封市汴绣合作社挂牌,王素花就是该社录取的首批绣工之一(图1-3)。当时所谓的合作社,其实就是在某个小巷中一处宅院里,占上几间房,招来十几个工人,支上架子、棚子,挂上牌子,就成了汴绣合作社。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冬天冻得人直哆嗦,夏天热得人汗珠顺着脊梁往下淌,常是衣服裤子一块湿。夏天没有电扇消暑,冬天无火炉取暖不说,连张凳子都没有,屁股底下垫着的几块砖头就是当时的坐具。工资更是少得可怜,一个月下来满打满算才4元钱,所以不到一个月,招进来的工人就走了一大半。诱惑不是没有,当时纱厂、机械厂也在招工,工作条件优越不说,仅工资每月就有21元,是汴绣合作社的5倍还多,但王素花并没有为之所动。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干绣花的人,她曾经说过,人这一辈子,想干自己愿意干的事的人,肯定不少,但能够如愿完成的,恐怕不是很多。因此,她非但不以为苦,反而感到莫大的荣幸。

图1-3 1957年王素花刚参加工作的工作照
1958年,开封汴绣厂成立,这是开封市的第一家汴绣国有企业。王素花通过对河南民间刺绣的挖掘、继承、发展、创新,同时向国内四大名绣学习借鉴,使汴绣在继承四大名绣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技巧和艺术效果都达到了新的水准。开封刺绣行业进入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汴绣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北宋年间),以《清明上河图》的绣制成功为标志。王素花在汴绣厂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唯恐干的活比别人少,久而久之,她便在姊妹中间落下了一个雅号“傻媳妇”。尽管大家口头上说她傻,实际上她的一言一行都被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参加工作仅三个多月她就被破格提拔为刺绣车间的副主任,不久又被提拔为主任(图1-4)。
1959年,《清明上河图》绣制成功,为国庆十周年献了一份厚礼,该绣作还曾经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它将东京汴梁的繁华热闹景象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外客人无不为之叹服。

图1-4 1958年王素花任开封汴绣厂刺绣车间主任的工作照
2.20世纪80年代
1983年,王素花任开封汴绣厂厂长,同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到开封汴绣厂视察(图1-5)时,对省委书记刘杰和汴绣厂厂长王素花说:“汴绣是你们河南的精品,争取尽快走出国门。”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王素花经常和我国刺绣界的同仁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图1-6)、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了汴绣工艺的发展与创新,诸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百骏图》《五牛图》等一批批汴绣精品随之出现,这些绣品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或被国内外汴绣爱好者重金购去。除此之外,又发掘了新的题材,如仿古长卷、装饰画、皮影画等。绣法上,将历史上的双面绣发展为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其代表作品如异色绣中的《洛阳牡丹》,三异绣中的《中日友好》《嫦娥奔月与天女散花》[1]。1982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汴绣被评为继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之后的第五绣,其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80年代汴绣曾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奖”,新闻媒体争相报道。80年代后期,汴绣市场的竞争局面随着开封工艺美术公司、开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成立开始形成,预示着汴绣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图1-5 198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h依林视察开封汴绣厂

图1-6 王素花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艺术家合影
3.20世纪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汴绣公司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公司数量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几十家,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增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55岁的王素花面临退休,不再担任开封汴绣厂厂长,但她并没有选择安度晚年,凭借对汴绣的钟情创办了开封市艺苑宋绣厂。1996年,开封艺苑宋绣厂与美国迈克公司在美国洛杉矶联合举办了中国宋绣展,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在美国引起了巨大轰动。1997年和1998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使大批国企职工下岗,为了再就业,他们自觉参与到汴绣市场的竞争中去,使汴绣的发展再次掀起高潮。
除此之外,90年代,西洋画开始出现在中国传统刺绣领域。用线调色和用线作画是西洋画绣制中最难掌握的技艺。王素花创新的新针法——乱针绣应运而生,这种绣法不仅可以增强光影效果,还能将光影色彩效果中的微妙关系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这是两种文明、文化、思想的交叉和融合,完美地将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结合起来。
4.21世纪以来
2007年1月,开封汴绣行业协会成立,它的诞生,把从事汴绣行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使汴绣发展更加规范,为汴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6月3日,王素花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杰出传承人”称号(图1-7)。2010年,河南汴绣在上海世博会亮相,令众多国外友人驻足观看(图1-8),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到王素花布展的绣品前参观(图1-9)。2013年6月5日,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王素花作为获奖者之一应邀莅会(图1-10)。如今,王素花创办的开封市素花宋绣工艺有限公司(图1-11)和宋绣艺术博物馆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宋绣艺术博物馆馆名是由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将军所题(图1-12)。
多年来,王素花和她的员工们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美化人们的家庭生活和打造优美的社会环境,绣制了很多精美的绣品。这些绣品,有的远销美、法、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我国台港澳地区;有的成为家庭或者单位墙壁上的珍品;有的被收藏家收藏;有的被作为市礼、省礼馈赠嘉宾。单是近年来公司申报的专利就有三项,它们分别是:《洛神赋图》《百鸟朝凤》和《千手观音》。其中,《百鸟朝凤》长达10.05米,堪称汴绣产品中的“巨无霸”,这件作品针法细腻、工艺精湛,倾注了她和广大绣工们大量的心血。在第十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评比中,被评为刺绣作品的最高奖——“山花奖”,为汴绣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具体如图1-13~图1-16所示。

图1-7 王素花参加中国民间工艺杰出传承人大会并与冯骥才合影

图1-8 王素花公司员工在上海世博会展示刺绣技艺

图1-9 河南省委领导亲自到王素花布展的绣品前参观

图1-10 王素花在“薪传奖”颁奖大会现场

图1-11 开封市素花宋绣工艺有限公司院景

图1-12 邵华泽将军题词的宋绣艺术博物馆

图1-13 《洛神赋图》局部

图1-14 《百鸟朝凤》局部

图1-15 《千手观音》

图1-16 “山花奖”奖杯
王素花的绣品蜚声海内外。2014年3月19日,一批葡萄牙游客参观筹建中的宋绣艺术博物馆(图1-17和图1-18)。2014年9月22日,以美国大费城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任美清为代表的一批美籍华人到开封宋绣艺术博物馆参观(图1-19),他们参观后赞不绝口。在宋绣艺术博物馆内有一个留言簿,里面记载着参观者的观后感,这是参观者对王素花作品最真实的评价(图1-20)。除此之外,香港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还专门对王素花老师进行了采访(图1-21和图1-22),并进行了节目录制(图1-23)。

图1-17 王素花向葡萄牙客人介绍藏品

图1-18 葡萄牙客人参观后写下观后感

图1-19 王素花迎接来自美国费城的客人

图1-20 中外参观者的留言

图1-21 王素花接受香港电视台采访

图1-22 王素花接受河南电视台采访

图1-23 公司员工(前排左一、二排右一)参加河南电视台拍摄的非遗节目录制现场
凭着将近60年的从业经历,王素花的汴绣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成为中国刺绣界的大师级人物,她的绣作不仅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和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高度称赞,并且获得了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表1-2)。
表1-2 王素花所获奖项荣誉一览表






王素花不仅刺绣技艺高超,而且道德高尚、心地善良、热心公益事业,她自费对残疾人(图1-24)、贫困户进行刺绣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十几年来王素花老师累计培养了2000余名工人,带动了近2万人就业。当地政府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相关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图1-25和图1-26)。

图1-24 王素花培训的轮椅上的绣花姑娘

图1-25 省委领导在王素花的陪同下视察公司为残疾人提供的生活环境

图1-26 中国残联的相关领导到刺绣车间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