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这样做11位手机号都记不住
一次与朋友聚餐,我们聊起工作,朋友问我:“记忆宫殿是什么?”我简单地回答:“帮你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旁边立马响起一个声音:“我记忆力衰退得厉害,现在手机号都记不住,还有救吗?”
我很淡定地问:“真的记不住吗?有没有兴趣测试一下?”
朋友好奇:“好,试试!不过我的记忆力真的很差。”他还是强调了一下。
我:“13×-87-21-45-56,好,你试着回忆一下!”
朋友:“13×-872-1……”(后面“嗯”了很长时间,硬是没背出来。)
我:“这样,听我解说一次,要是背下来,这杯酒你就干了吧!”
朋友惊喜道:“有这么神奇?别说一杯,三杯都行。”
“你喝定了!”我自信地说。接着,我说道:“13×是运营商的号,这个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想象“一条白痴的鳄鱼,师傅看到叫我溜”。一条白痴鳄鱼,就是8721;师傅叫我溜,就是4556。好的,现在你回想一下。”
朋友:“13×87214556,哈哈,厉害,厉害,干杯!干杯!”
为什么第一次他没有背下来呢?原因很简单,他的心里不断在重复数字13×8721……多次重复时,我们观察可以发现,他的嘴巴没有发出声音,但是喉咙微微在动。为什么喉咙处会微微在动呢?聪明的朋友一定想到了:他在读,他的心里不断在默读这些数字。
心理学上把这种读出来的重复记忆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记忆时间很短,只有30秒左右,最多1分钟就忘记了。
如果你是推理高手或是喜欢侦探小说的朋友,你一定会顺着这个思路,想到:重复声音的记忆一定就是我们所说的死记硬背。对,没错,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记忆有好处吗?
大部分人会认为:没有!因为这样没有效率,费时间,吃力不讨好,记不住!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死记硬背有它的好处,而且好处很大,关键在于怎么运用。如果死记硬背,想记住11位电话号码并且记忆超过20分钟,那是很困难的。因为短时记忆30秒后就开始遗忘,过20分钟记忆就只剩一半左右。那如何才能长时间记住呢?如果硬背100次呢?1000次呢?1万次呢?10万次呢?假如你能读完10万次,估计这一辈子你都忘不了这个号码!咦?我们有疑问了,重复次数决定了记忆的时长吗?重复为什么能记住?如果搞清楚这个原因,也许我们就可以减少重复,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没错,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些问题。他们发现,重复之后大脑会建立更多的神经细胞连接。
那么,所有的重复都可以建立神经细胞的联系吗?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重复都可以建立神经细胞的有效连接。也就是说,有时候你重复1万次也没有用,仍然无法建立深度记忆的脑回路。
聪明人此刻肯定会问:那什么样的重复有效?
答案非常简单,甚至你可能会不屑一顾。真话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还会被人小看。但是大道至简,真理往往朴实无华。简单地说,有效的重复就是:重复时用心并且有反馈。
小班训练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因为上课不认真听,漏掉了知识点。我和他的家长商量之后,为了让他以后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也为了让这个小朋友懂得不认真是需要承担后果的,决定给他一个惩罚。于是我对小朋友宣布:因为他的不认真导致他没学会,所以现在要补学。补学完成之后,因为他浪费了家长和老师的时间,所以必须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要求他抄写指定的内容10遍,作为今天不认真导致大家被耽误时间的惩罚,小朋友同意了。
结果出乎预料,这个小朋友10次全抄错了。
原来,第一遍抄时他就粗心大意地抄错了,第二遍复制第一遍的,同样还抄错字。这样下来,10遍全部错了。看着他抄写的内容,我十分无语,家长也一脸无奈地望着我。我给了他的家长一个暗示,然后对小朋友说:“因为抄写出错,加大惩罚力度,再抄写50遍,这次一个字都不能错。”小朋友急了,眼眶瞬间红了,看着他的家长说:“我再也不敢了,能不能只抄10遍?”他的家长很配合地告诉小朋友,不能讨价还价,老师说多少遍就必须多少遍。做人要有担当,错了就必须认罚。
第二次抄写的时候,小朋友全神灌注在抄写上,每写完一个词都再读一次保证一个字不错,非常用心。抄到第10遍的时候,我们告诉他,因为表现好,为了鼓励他,免去40遍的抄写。
第二次抄写的时候,因为这个小朋友很认真,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于自己抄写的内容都能脱口而出,完全背诵。
通过这件事,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什么叫有效的重复。用心的重复与不用心的重复,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假如第一次抄写的时候,没有人告诉小朋友,他抄写出错,并且就此对他进行惩罚,那么他是不可能认真、用心的,也不可能有后面的改变。这里,老师对他的行为进行的反馈是让他获得改变的一个重要指标。相信大家读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什么是有效的重复,并且也能明白什么是“有反馈”。如果你的重复结果没有指标,那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做得好不好。
所以,用心的重复加上准确的反馈是重复记忆最重要的核心。
也许你觉得有了“用心”和“反馈”这两个法宝,重复就无敌了。那我便要问你,每次学习间隔多长时间、重复多少次最好?越多越好吗?
每次讲课,我问起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会发出感叹:“还真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其实,科学家们也很关心这两个问题。他们做了很多实验,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作长时程增强。由于实验过程比较复杂,我在这里直接告诉大家结果。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以双倍的努力学习,下狠劲,要比一次慢慢来好很多,大脑的印象会更深。
另外还有一个实验,叫过量学习。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次学习最好的结果是超出50%,也就是说,如果你读10次已经记住了,最好就是再读5次,15次就是最佳效果。超过1.5倍之后,效率反而下降。
这些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想学习一个信息,就需要连续学习,并且每次重复不要超过1.5倍。
那间隔多久复习更好呢?
一个叫艾宾浩斯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长期实验,最后得到一个结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你背100个单词,20分钟之后可能只能记住50%,也就是一半,两天之后还能想起来30%,也就是接近1/3的内容。20分钟就忘了一半也就是1/2,但是两天之后还能想起1/3,这个遗忘速度就是先快后慢。
(1850~1909)
上面这3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下狠劲好好学习,只要学习量超过50%就可以了,每次学习都要认真地一口气完成。
总结起来,就是要认真用心地重复,要有正确的反馈,还要保持一口气重复1.5倍的量,事后1小时之内还要复习一次。这样重复到脱口而出,基本上就不会再忘记了。但是,这样效率太低了,我们有没有办法减少重复,也同样达到最后脱口而出的效果呢?答案是有的,这也是本书存在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