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身抗体作为自身免疫病最具特征的实验室标志物,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众多自身抗体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重要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ANCA相关血管炎(AAV),也可见于炎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病。临床实验室检测ANCA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间接免疫荧光(IIF)法作为发现ANCA的基本实验室检测方法,开创了ANCA实验室检测临床应用的里程碑,现已成为ANCA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
IIF检测ANCA(IIF-ANCA)是根据靶抗原的理化性质不同及所在实验细胞基质特征,在甲醛、乙醇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等实验基质上呈现特征性荧光模型,可分为核周型ANCA(pANCA)、胞浆型ANCA(cANCA)及不典型ANCA(aANCA)。不同荧光模型的ANCA见于不同的疾病患者,可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ANCA检测的相关国际共识、国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及AAV的分类标准中,IIF一直是实验室检测ANCA的重要方法。但是,IIF-ANCA荧光模型的判读与实验基质及实验操作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实验室人员的判读经验对结果起关键作用。目前,全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IIF-ANCA的结果判读对于临床实验室人员仍是一大挑战。因此,相关临床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师急需IIF-ANCA荧光模型结果判读和相关临床解析的书籍,此乃本图谱成书的初衷。
本书的编写立足于临床实践,参与编写人员均为来自全国各省市从事本专业临床一线的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师,荧光图谱判读示例也均来自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采用一例一解析的方式,由不同实验基质上的荧光图片、IIF-ANCA判读结果、ANCA谱结果、临床资料及IIF-ANCA判读解析5部分组成。为方便读者查阅,书稿中的实例顺序分为pANCA、cANCA、aANCA及阴性,同时结合是否存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干扰和靶抗原是否阳性做了相关细分。除此之外,本书也包括了ANCA的相关概述、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因此,本图谱解析力求提供给读者更好的临床应用实践,也阐述了ANCA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临床应用新进展。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对从事此专业的临床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由于IIF-ANCA荧光模型结果判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对于书稿中的某一具体实例会有不同的解析观点,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道们批评指正,期待一起学习提高。
在本书出版之际,特别感谢董怡教授、曾小峰教授和王惠珍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也感谢参与本书撰写的所有编者的辛勤付出,在此一并致谢!
2019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