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结语
对人权国际合作实践形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人权国际合作贯穿于国际人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的整个过程,它既是国际人权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前提,也是推动国际人权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重要促进力量。第二,人权国际合作不仅存在于人权领域,还存在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社会发展以及安全合作等领域。以人权为导向的发展方法论逐渐形成,人权主流化就是这种趋势的时代反映。第三,通过国际合作来促进人权国际保护不再是国家的专属责任,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也是人权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主体。特别是国际组织为人权国际合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平台,在制定国际人权标准、实施国际人权监督、开展人权领域的技术合作和创设区域人权机制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国际人权文件并没就如何开展人权国际合作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定。“除联合国及其部分专门机构根据其组织章程承担开展人权国际合作义务之外,绝大部分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都没有基于其组织章程或其他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开展人权国际合作的强制性义务。”[51]因此,有关人权国际合作的实践形态,如协商制定国际人权标准、参与国际人权监督程序中的建设性对话、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多边或双边人权对话、召开国际会议等都没有强制效力,并且有赖于多元主体的自愿参与。这就表明,国际行为体在如何开展人权国际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裁量余地。人权国际合作的实践形态有赖于国际行为体在合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创造,它应该是开放性的,而非仅仅局限于上文所总结的几种类型。
Multiple Practice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Mao Junxiang
Abstract: It has been general consensus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urrently that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uld promot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for human rights. In practice, the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include making human rights rules by negotiation,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s, conducting technical cooperation, reg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s, human right-oriented in policy-making, human rights dialogue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ferences or forums.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shows tha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not only run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human rights standards, but also exists in other areas such a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is not the exclusiv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s.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become the indispensible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Keywords: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actice Form
[1]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文是作者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FX104)和2011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1YBA310)的阶段性成果。
[2] 有关人权国际合作义务的法律渊源及其特征,参见毛俊响:《人权国际合作义务的双重性》,载陈泽宪主编:《国际法研究》第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3] 例如,针对其第2条第1款所规定的国际援助与合作义务,《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23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同意为实现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而采取的国际行动应包括签订公约、提出建议……等方法。”这证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制定国际人权规则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一种实现形式。
[4] 国际组织通过公约文本(相当多的国际人权公约是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以及各国批准加入也能体现国际合作。一般而言,联合国大会通过(在某些情况下是一致通过,如联合国人权两公约)公约文本,本身就反映该公约所含人权标准的国际认同度,是通过法律程序对之前起草和审议工作的认可。而各国批准加入公约,属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23条所提及的作为国际合作形式之一的“签订公约”之行为,表明各国愿意自我限制主权,从法律层面接受国际人权标准的约束以及国际人权机构的监督。
[5] UN Doc. E/CN.4/2004/44, para.2.
[6] Ibid.para.3.
[7] UN Doc. E/CN.4/2005/52.
[8] UN Doc. E/CN.4/2005/WG.23/CRP.1.
[9] Johannes Morsink,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Origins, Drafting and Inten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9, pp.4—12.
[10] 〔瑞典〕格德门德尔·阿尔弗雷德松、〔挪威〕阿斯布佐恩·艾德编:《〈世界人权宣言〉: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中国人权研究会组织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11] “Conventions, Declarations and other Instruments Found in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s”, available at http://www.un.org/Depts/dhl/resguide/resins.htm, last access on 23, July, 2013.
[12] Gerd Oberleiner, Glob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Between Remedy and Ritual,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7, pp.8—9.
[13] Ibid.,p.8.
[14] UN Doc. A/HRC/RES/5/1, para.3.
[15] Ibid., para.18.
[16] Rachel Brett, Role of NGOs—An Overview, in Gudmundur Alfredsson, Jonas Grimheden, Bertram G.Ramcharan and Alfred de Zayas (ed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echanisms, The Hague/Boston/Lond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1, p.849.
[17] 〔瑞典〕G.阿尔弗雷德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领域的技术合作》,载〔挪〕艾德等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33页。
[18] UN Doc.A/RES/921(X).
[19] UN Doc.A/RES/926(X).
[20]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Fact Sheet No.3 (Rev.1), “Advisory Services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available at http://www.ohchr.org/EN/PublicationsResources/Pages/ArchivesFS.aspx, last access on 31 August 2013.
[21] Craig G. Mokhiber, The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f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in Gudmundur Alfredsson, Jonas Grimheden, Bertram G. Ramcharan and Alfred de Zayas (ed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echanisms, The Hague/Boston/Lond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1, p.422.
[22] 2006年联合国人权条约监督机构联席会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所有国家都至少参加了一项人权条约,其中75%的国家参加了4项以上人权条约;如果一国批准了规定了缔约国报告义务的所有九项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则平均每隔5个半月就需要向人权条约监督机构提交一份缔约国报告。见《关于高级专员设立统一常设条约机构建议的构想文件》(附件一),文件编号:HRI/MC/2006/2。尽管无法统计出缔约国履行其所承担的所有程序性义务(包括撰写国家报告、派代表参加审议程序)的费用成本,但是对一些财力有限的小国、穷国而言肯定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23] UN Doc. A/HRC/RES/6/17, para.1.
[24] 根据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查机制官方网站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月24日,已经有马里、汤加、图瓦卢、布隆迪等67个国家在参加普遍定期审查机制时向自愿信托基金提出给予财政援助的申请。“Requests for financial assistance under the Voluntary Fund for Participation in the UPR Mechanism”, http://www.ohchr.org/EN/HRBodies/UPR/Pages/UPRFundParticipation.aspx, 2013年9月5日访问。
[25] UN Doc. A/51/506/Add.1,附件第2段。
[26] 例如《人权宣传和教育的十年行动计划》(1995—2004), http://www.ohchr.org/EN/Issues/Education/Training/Pages/Decade.aspx, 2013年9月5日访问;再比如,《世界人权教育方案第一阶段(2005—2007年)行动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出版物, http://www.ohchr.org/Documents/Publications/PActionEducationch.pdf, 2013年9月5日访问。
[27] G.阿尔弗雷德森,前引注15,第534页。
[28] 联合国出版物:《1995—2004年“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行动计划:人权教育——终身的课业》,HR/PUB/DECADE/1998/1。
[29] UN Doc.E/1990/23, para.9.
[30] UN Doc. E/CN.4/Sub.2/1992/16.
[31] UN Doc.A/51/950, para.78.
[32] UN Doc. E/CN.4/Sub.2/2000/13.
[33] supra note 30, para.79.
[34] UN DG Human Rights Mainstreaming Mechanism Fact sheet, Mainstreaming Human Rights for Better Development Impact and Coherence, available at http://www.undg.org/index.cfm?P=1452, last access on 31 July 2013.
[35] Gerd Oberleiner, Glob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 between Remedy and Ritual,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7, pp.103—105.
[36] See UN Doc. A/57/387, para.48.
[37] Herbert V. Morais, Glob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Law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Promoting Human Rights, Geoge Wash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Vol.33, 2000—2001, pp.90—96.
[38]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人权与世界贸易协定:利用一般例外条款保护人权》,2005年,HR/PUB/05/5,引言。
[39] James Harrison, The Human Rights Impac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ortland: Hart Publishing, pp.251—252.
[40] 早在16世纪,西班牙法学家维多利亚就提出,按照国际法,对于拒绝给予本国臣民以基本人权的国家,可以进行干涉。参见富学哲著:《从国际法看人权》,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41] 19世纪的欧洲,英、法、俄、奥地利等大国经常援引人道主义出兵干预小国内政,它与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和保障基本人权的概念有关。杨泽伟著:《国际法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42] 〔美〕路易斯·亨金著:《国际法:政治与价值》,张乃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43] 中国人权研究会:《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5日第9版。中国人权研究会:《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外交有哪些主要手段》,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7日第9版。
[44] 〔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国际人权制度导论》,柳华文译,孙世彦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8—252页。
[45] 〔比利时〕A.罗萨斯:《欧盟对外关系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载〔挪〕艾德等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页。
[46]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1年以来所发布的人权白皮书、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都无一例外地宣示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基本立场。
[47] 王孔祥:《国际人权法的里程碑:〈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载《法治研究》2013年第2期,第101页。
[48]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新闻部:“世界人权大会”,1394/Rev.1/HR-95-93241,1995年4月, http://www.ohchr.org/CH/AboutUs/Pages/ViennaWC.aspx, 2013年7月31日访问。
[49] 这次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意大利锡拉库萨举行,组织发起者是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国际刑法协会、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美洲协会、厄本·摩根人权研究所和国际犯罪学国际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会议通过了题为《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各项限制条款和克减条款的锡拉库萨原则》的文件。荷兰政府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提议,将该文件在关于各项人权国际公约的议程项目下作为人权委员会第四十一届会议正式文件予以散发,文件编号:UN Doc. E/CN.4/1985/4。
[50] 这次会议于1986年6月2日至6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组织发起者是国际法学家委员会、林堡大学法学院、厄本·摩根人权研究所、辛辛那提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29名学者就《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缔约国义务的性质和范围、缔约国报告的审查以及公约第四部分下的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一致通过了题为《关于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林堡原则》的文件。荷兰政府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提议,将该文件在关于各项人权国际公约的议程项目下作为人权委员会第四十三届会议正式文件予以散发,文件编号:UN Doc. E/CN.4/1988/17。
[51] 毛俊响:《人权国际合作义务的双重性》,载陈泽宪主编:《国际法研究》第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