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佐恩的素描作品,线条简练、收放自如。他用寥寥数笔就捕捉到了人物的神态,被誉为“线条的指挥家”。佐恩的素描、油画、水彩、版画作品都非常出色,女人体不采用职业模特儿,而是从当地女青年中挑选。罗丹对佐恩的评价:“无论在什么时代,佐恩都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绘画大师。”
安德斯·(莱昂哈特)·佐恩(Anders Zorn,1860年2月18日—1920年8月22日)是一名画家、雕塑家,也是一名蚀刻版画家,瑞典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出生于瑞典达拉纳省莫拉下辖的一个小村庄里面,因为是私生子,所以他是在祖父母的农庄里长大的。12岁前他是在莫拉学习,生活条件恶劣,属于社会的下层人员。
1872年秋天,他在恩雪平的中学学习。佐恩的外祖母对他十分宠爱,因此童年的回忆让佐恩一直对故乡亲友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中都有所体现,形成了他大部分艺术作品以描绘故乡劳动人民题材为主的风格。佐恩从小就有绘画的天赋,1875年至1880年就读于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五年专业院校的求学经历让佐恩练就了在素描、速写等方面扎实的基本功,他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绘画技能赢得了众人的赞许。在1881年毕业后,他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及巴尔干半岛等很多地方一边旅行,一边绘画创作。在巴黎和伦敦逗留期间,是他艺术创作风格形成很重要的一段时期,他在那里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开始着手研究光与色的关系。从此以后,他的绘画画面给人清新明朗的感觉,绘画的笔法畅快淋漓。他最初进入画坛,是凭借水彩画家的身份,他的画作风格用12字来表述就是笔法轻快,色彩清朗,造型准确。他在1882年创作的《直布罗陀海峡风景》、1885年创作的《乞丐》、1886年创作的《夏天的娱乐》、1888年创作的《爱情之神》等,充分展现出了他在水彩画领域的成就。佐恩在1888年后就转作油画,并很快成为欧洲著名画家之一。他善于用阔大豪放的笔法去描绘他想要展现的对象,对于画面的光感和色彩变化的追求是他画作的一大特色。1896年,他回到莫拉,给瑞典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风景画和风俗画通常都是描绘瑞典悠闲的乡下生活和他熟悉的生活场景。他常常选择裸体农妇作为绘画的题材。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蚀刻版画强于他的绘画作品,但佐恩自己不是那样认为的。1885年到1895年,佐恩与妻子艾玛来到英国、法国进行绘画创作,他在巴黎受罗浮宫里提香、伦勃朗和委拉斯开兹等名作的影响,在水彩技巧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创新。此后由于众多艺术家涌入巴黎,想要在这其中寻求艺术的真理和改变,佐恩决定离开这令人向往的“艺术之都”。追忆莫拉乡间的民俗风情和童年回忆让他再次选择了家乡,重返故里,这与繁华都市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景象又为其后期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新的灵感来源。
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佐恩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在1920年佐恩去世以后,故乡莫拉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佐恩博物馆,根据他和妻子艾玛的共同意愿,将其所有收藏品捐给祖国瑞典。不可否认的是,佐恩的一生都在为艺术奉献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