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八
扫一扫,进入课程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上六:比之无首,凶。
一、语译
比。有吉。推求占筮的抉择,能够把握元之德,永远地贞定,则免于咎患。如感觉不安宁,应迅速来归。延后来迟的人,必遇凶险。
初六:有诚信去上比,没有咎患。有诚信,如水充满了缸。最后,来临的是意想不到的吉。
六二:自内而比,把握贞定之性,则有吉。
六三:上比却不得其人。
六四:在外而能上比,能贞定,则得吉。
九五:显示了可比,君王狩猎时,网开三面,让前面的野禽逃走。城内的人民也不因君王狩猎而受到警诫,则得吉。
上六:上比却没有首领,则有凶险。
二、解义
1.本卦名“比”,“比”字是象征两人相并,表示亲密的意思。本卦由内坤外坎两卦重叠而成,其象有以下各义:
(1)坎在上,为水,坤在下,为地。水流地上,密合无间,这是比的主旨,是比喻精诚合作的意思。
(2)水四散于地上,喻王者的教化无处不到。
(3)本卦仅九五为阳爻,其余皆为阴爻。故九五为主爻,其余五阴爻皆相比于九五。
2.卦辞:“比。吉”,因九五为中正之君,如能比附、亲附于中正之君,则得吉。“原筮”,“原”是推求原意,“筮”是占卜以求抉择。为什么这里要做抉择?因为亲附于人很重要,不能选错了人。“元”和前面的“原”字对照,是指原其本意,也指动机之意,“永贞”是指有所坚持,不能三心二意。这样才能“无咎”。“不宁”是指九五之下的四根阴爻,阴性柔弱,有不安之象。“方来”是指即刻,不容迟疑地来比附于九五。“后夫”指上六一爻位居九五之上,指失去了比附的时机,所以有凶之象。
3.初六:本爻位不当,与六四不相应。上面又有三阴挡路,比附不易。所以说“有孚”,正强调本爻所缺少的,故反说它需要更多的诚信,才能往上相比,才能免于咎患。“有孚盈缶”。“缶”即瓦做的器具,是指简单、朴实,没有雕饰的瓦器,象征我们素朴的心,这里一再强调满心的诚信。“比”按照占卜的“比”的条例,是两邻近爻之间的相比,是由下向上的相比,所以本爻除了向九五相比外,也是向六二相比、求合,由于六二和九五相应得吉,所以初六通过了六二,也得到了“吉”。“终来”,是指最后,也是指开始困难,后来则得到吉,“它”表示不是直接地,而间接地通过了六二和九五的相应而得到的。
4.六二:本爻当位,与九五相应。因在内卦之中,所以说“自内”,也象征来自内心的真诚。“贞”是指贞固他的心性,由于本爻为阴,所以就贞之德来说也指谦虚之德,才能与九五之阳刚相合,而得吉。
5.六三:本爻不当位,与上六不相应,又乘内卦众阴之上,阴过盛而有虚骄之态。由于这些情况,他的“比”得不到应该比附的人。
6.六四:本爻当位,与初六不相应。由“比”的条例来说,他上比于九五,一阴一阳正好相合相和。在易占中凡第四爻是阴,第五爻是阳,各得其位,就是说谦柔的大臣辅助阳刚的君主,才是真正绵密无间的绝配。
7.九五:本爻位当,与六二相应,而又是一阳为众阴所辅,故为伟大的君王之象。“显比”,是指这一阳爻光辉四射,照破黑暗。“显”的意思是显出了他的开放,让人前来比附。“王用三驱”,是指古代君王田猎,侍卫人员先用网把野兽围住,再让君王射猎。后来的君王表示仁心,把前面的网打开,让能逃的先逃。所以“失前禽”,就是让前面的野兽逃走。“邑人不诫”,是指古代君王出游,都要先警告百姓,躲在家中回避,可是此处九五之君却非常亲民,让百姓照常生活作息,这种不扰民的行为才能得吉,因九五与六二相应,君民相亲,所以有吉。
8.上六:本爻当位,与六三不相应,以一阴驾临在九五阳刚的君王之上。位子已超过了应该比附的对象,在他上面已无人可比,“无首”之“首”是首领或君主,而他又不能回首下比,所以有凶象。
三、处变学
(一)自修
1.初六:本爻上两次出现这个“孚”字,“孚”是诚信。可见在上比之初,诚信的重要。因为在开始时,我们发心找好的上司去比附时,动机很重要。动机不正,非但所找非人,而且也扭曲了比附的真意。在处变学上,所要比附的不一定是上司,因为上司本身也要有比附。这个比附的对象是理义、是原则。孔子说:“义之于比”(《论语·里仁》),正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本爻之初,要修诚。心中不诚,即心中没有了理义与原则,又如何能向外去寻求?“有它吉”,就是不要直接为了目的而求吉,要无为自然,而得吉。
2.六二:“自内”指发自内心,这是连接前面诚心而来的初六。这个“贞”字来自本爻的阴柔,即谦虚,也就是谦虚自守。初六、六二都是阴爻,初六讲“孚”、讲“诚”,乃是劝告的话。如果六二还是讲诚的话,未免偏于阳刚,所以本爻以谦虚为主,使初六之诚通过谦来表达。在本爻上,除了修德外,更注重求知,由于谦的自知不足,才能虚心向学,这也正是孔子说的“好学近乎知”。所以上比,除了德性之外,更重求知。
(二)应变
1.六三:“比之匪人”是就占卜位置来说的。在运用上,是一种反转。我们常说女子嫁错人,是所嫁非人。政治上选错了主,是所事非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是本爻正面的意思。本爻在内卦坤土之上,面临外卦之坎险,所以这一爻的应变非常重要。按“比”的条例来说,除非两爻相应,下面一爻须向邻近之上一爻相比,即六三比于六四,再由六四比于六五。也就是说六三需通过六四,才能向九五相比。九五是君主的话,六四便是大臣。如果六四是贤臣的话,这样的“比”便是合乎道的。相反的,六四如果不是良臣,而是权臣,则六三不得其人而比,正是爻辞上说的“比之匪人”。《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王孙贾是卫灵公的权臣,自喻为“灶神”,希望孔子巴结他,孔子却以“获罪于天”来婉拒他。另外还有一段故事:卫灵公宠爱南子,南子的地位相当于六四,所以孔子见南子。后来子路不悦,孔子即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这两处,孔子都以“天”为喻,“天”是指的义理、原则,当然在占卜上也指君王。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六三不宜贸然求进,应安于其位,做好本分的工作。在坤六三与讼六三都出现“或从王事,无成”的爻辞,用在这一爻上,也就是不求有成。如果走政治的路线,也许六三要比于六四,再比于九五;不走政治的路线,六三在它的位置上,直接上比于九五,也就是说把九五转为理义或大原则,直接沟通。《论语》中便有这样的看法,“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不一定在朝为官,才算为政,如能把孝悌之德推行在礼法上,才是真正的为政之道。用在本爻上,六三不一定走六四之路,他的上比理义,即上比于九五了。这即是六三直接和九五的理义和原则相比的道理。
2.六四:本爻爻辞就在一个“外”字,这个“外”就占卜来说,是指外卦,与六二爻辞的“内”正好对应。在处变学上,“外”和“内”的对比还有另一层意义。六四之下的三爻全是阴,六四是其他三爻的领导,照“比”的定义,应该是上比,六四上比于九五。九五是唯一阳爻,是光明的,六四必须带领内卦的三个阴爻,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如果六四的这位领导,不向光明去比,而是向下接受其他三爻的比,即只向内营私结党,正如孔子说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小人的比就是向下的比,私心的比。所以爻辞上的这个“外”字正点出了本爻须向九五去做正比。在应变上,即是“亲君子,而外小人”。本爻以下的三个阴爻,固然可喻为小人,但不是天生有恶性的人。如果六四能上比,也就连带这三爻的上比也通向了九五。如果六四向下营私,内卦的三爻也就透不上去,只能在黑暗中斗争。所以六四要有大功夫,转黑暗为光明,转小人为君子,这就是一个“义”字,应该“喻于义”与比于义。这个“义”字就在九五之中。所以六四要比于九五,通于九五,再回来把内卦的三个阴爻转向光明。
3.上六:本爻“无首”两字是警诫语,其用意是要“有首”。但它已超过了九五的首领,已在“无首”的位置,又如何能“有首”?在占卜上,只说一个“凶”字,便判了他死刑,但在处变学的应变上,我们却须求变而避凶。上六一爻是在真正的天上,九五是天子,九五须以上六为比,在政治上,九五的君王是比附的对象,但在德性和人生的运用上,我们却以天为终极的比附,即老子所谓的“配天古之极”(六十八章)。在我们应变时,也许走到极境,无路可通,无条例可循,这时候只有以“天”为比,以“天”为首。这不是放弃努力,听天由命,而是遵循天道,相信天理。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七十九章),因为“无亲”,好像“无首”,不能相比,但为善之人,必合天道,自能有善果。所以在这一爻上,转“无首”为“有首”,以天道为首,以天理为最高的指导原则。
(三)自处
九五是处变者自处之位。就爻辞上来看,有三个特性。
1.“显比”。本爻九五中正,他有德性、智慧和才华,是能吸引别人归向于他的,这个“显”字正说明了这种特色。《系辞传》说:“显诸仁”(上传第五章),即是以仁德而显,使别人能“亲仁”。但这个“显”,不是显耀你的光芒,照得别人张不开眼,而是显出你的开放、你的平易,使别人容易亲近你。很多做领导的人,一脸严肃,使人却步;很多做父母的人,个性偏执,让儿女难以侍候。古代的帝王常被描写为“天威难测”。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这样,使君主孤立,拉远了其与人民的距离,于是也变得民意难测了。所以本爻是主导,应开放自己,让别人容易来亲比。
2.“王用三驱,失前禽”。这里网开一面的做法,也许来自商汤的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说:“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曰:‘汤德至矣,及禽兽。'”汤说的“尽之矣!”就是一网打尽,做得太过分了。网开三面,几乎等于没有张网了。这个想法,用之于处变学,就是即使要人心归附,也不宜用权谋、用方法,使他们放弃自我和你相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所以真心的亲比,乃是合志同心的和,而不是勉强的同。
3.“邑人不诫”。这是指在上位的人不以高位自居,而要走入群众,听听他们的声音。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第四章),“同尘”就是和世俗之人相处。庄子也说:“与世俗处,而不傲倪于万物”(《庄子·天下篇》),即是不自高于万物。在占卜上,下面的四根阴爻,一一地向上比附于九五。在处变学上,领导者不要高高在上,等待别人来比附,而应走下去和群众亲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