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中的古村镇:湖北省应城市巡检村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农民工的现状调查

2009年底,巡检村有户籍村民386户、1447人。其中,有外出人员的农户为213户,外出人口370人,占村民户数的55.18%、村民人口的25.57%。2010年1月,《中国百村调查·巡检村》课题组对上述有外出人员的213户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4份问卷的回答“不可信”。据对“可信”和“基本可信”的209份问卷的统计分析,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客观情况

1.外出的年度、年龄和年数

表1 开始外出的年度

表2 开始外出的年龄

表3 到2009年已外出年数

表1和表2的数据说明:(1)开始外出的年度,1992年前的18人,占8.61%;1993~1999年的39人,占18.66%;2000年以后的152人,占72.73%。这说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出的人员最多。(2)开始外出的年龄,16岁以下的8人,占3.83%;16~20岁的74人,占35.41%;21~29岁的70人,占33.49%;30~39岁的44人,占21.05%;40岁以上的13人,占6.22%。据此计算,开始外出的平均年龄为25.7岁。这说明,多数人是在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劳动能力较成熟的年龄才开始外出务工经商的。(3)到2009年已外出年数,不足1年的18人,占8.61%;1~2年的33人,占15.79%;3~5年的46人,占22.01%;6~10年的65人,占31.1%;10~20年的39人,占18.66%;20年以上的8人,占3.83%。据此计算,平均外出7.4年。从总体看,该村的外出人员已有了较为丰富的在外务工经商经验。

2.外出的途径和培训

表4 外出途径

表5 外出培训

表4和表5的数据说明:(1)从外出途径看,自找门路125人,占59.81%;亲友、父兄介绍74人,占35.41%;通过中介和上网各3人,各占1.44%;其他(为多种途径)4人,占1.91%。这说明,该村村民外出主要靠个人闯天下,中介组织作用微乎其微,政府没有发挥作用,网上寻觅开始发挥实效。(2)从外出培训看,没有培训164人,占78.47%;学校培训和拜师学艺各14人,分别占6.7%;政府培训5人,占2.39%;中介组织培训3人,占1.44%;其他9人,占4.31%。这说明,在培训方面,学校培训和拜师学艺起了较大作用。总体而言,巡检村外出人员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政府和基层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3.开始工作和2009年工作的情况

流动性大是外出人员的一大特点。巡检村外出人员从开始到2009年,工作地点、行业和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6~表8)。

表6 外出人员的工作地点

表6的数据说明:从开始外出到2009年,工作地点的变化情况是,在本村的由49人减至4人,其比重由23.44%降至1.91%,下降了21.53个百分点;在本村外、本地级市范围内的由31人减至11人,其比重由14.82%降至5.26%,下降了9.56个百分点;在本地级市范围外、本省内的由21人增至32人,其比重由10.05%升至15.31%,上升了5.26个百分点;在外省市区的由107人增至159人,其比重由51.2%增至76.08%,上升了24.88个百分点。显然,工作地点的变化趋势是由近到远,而且越近降幅越大,越远增幅越大。

表7 外出人员从事的行业

表7的数据说明:从开始外出到2009年,所在行业的变化情况是,第一产业的种植业由39人减至1人,其比重由18.66%降至0.48%,下降了18.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由87人增至128人,其比重由41.63%升至61.24%,即上升了19.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有关行业由70人减至68人,其比重由33.49%降至32.54%,即下降了0.95个百分点。从总体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所在行业的变化趋势是,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集中,其中第一产业的降幅最大。

表8 外出人员从事的职业

表8的数据说明:从开始外出到2009年,个人职业的变化情况是,农林牧渔业劳动者由39人减至1人,其比重由18.66%降至0.48%,下降了18.18个百分点;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由113人增至137人,其比重由54.07%升至65.55%,即上升了11.48个百分点;营业员服务员、个体业者、小商小贩由37人增至43人,其比重由17.7%升至20.58%,即上升了2.88个百分点;办事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军警人员由15人增至21人,其比重由7.19%升至10.05%,即上升了2.86个百分点。这就是说,除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大幅下降外,其他职业群体基本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普通工人、技术工人等蓝领增幅最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白领也有一定增幅。

4.2009年的收入和支出

表9 2009年的收入

表10 收入分组

表11 2009年的支出

表12 支出分组

表9和表10的数据说明:(1)从收入水平看,2009年人均20399元,是巡检村村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的3.96倍。据统计,2009年20%收入最高的42人,人均收入35793元;20%收入最低的42人,人均收入仅14787元,前者是后者的2.42倍。(2)从收入结构看,工资占95.06%,补助、奖金、社会保障等合计仅占4.94%。(3)从收入分组看,10000~20000元组人数最多,占47.37%;20000~30000元组人数次之,占18.18%;5000~10000元组人数第三,占16.27%;不足5000元的占5.26%;30000元以上的占12.92%。

应该说明,随着209名外出人员一起在外的还有157名家庭成员,在外人员共有366人,户均1.75人。表11、表12的数据是按209户家庭支出计算的:(1)从支出水平看,户均11170元,人均6379元。(2)从支出结构看,第一是吃饭支出,占41.72%;第二是房租、水电支出,占19.24%;第三是交通、通信支出,占14.62%;第四是衣着支出,占11.13%;第五是医疗支出,占4.88%。此外,“赶情送礼”、孩子读书和文化消费等其他支出,占8.41%。这说明,外出人员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就吃饭支出而言,总额974000元,户均4660元,人均2661元,按每年在外10个月计算,每人每月生活费平均为266元,即每人每天不足9元。(3)从支出分组看,5000~10000元组最多,占27.27%;10000~20000元组次之,占26.32%;2000~5000元组第三,占18.66%;不足2000元的占13.88%;20000元以上的占13.87%。

据统计,2009年这209户收支平衡情况如表13和表14所示。

表13和表14的数据说明:(1)在209户中,收入大于支出的有202户,占96.65%;支出大于收入的有7户,占3.35%。这说明,外出务工经商不可能百分之百赚钱,存在一定风险。(2)在收入大于支出的202户中,10000~20000元组最多,占34.16%;5000~10000元组第二,占18.32%;20000~30000元组第三,占15.35%;30000~50000元组第四,占13.86%;不足5000元的占15.35%;50000元以上的占2.97%。(3)在支出大于收入的7户中,收入不足2000元的,占42.86%;2000~10000元,占57.14%。其原因有三:一是职业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状态;二是出现工伤或事故,不能正常劳动;三是老板出状况,不能正常发工资。

表13 收入大于支出

表14 支出大于收入

5.2009年的劳动情况

表15 劳动合同

表16 履行合同

表17 每天工作小时

表18 劳动强度

表19 防护用品

表20 劳保措施

表21 工资发放

表15~表21的数据说明:(1)从劳动合同看,无合同占25.36%,有合同占74.64%,但其中有文字合同的仅占36.36%,这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巨大隐患。(2)从履行合同看,在有合同的156人中,能履行的占57.69%,部分履行的占28.21%,另14.11%为不能履行或不能保证履行。(3)从每天工作时间看,8小时及其以下的占17.22%,8小时以上的占80.86%,其中10小时以上的占46.89%,即差不多一半的人经常处于超长时间劳动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问题。(4)从劳动强度看,“较大”的占40.67%,“一般”的占38.76%,“不大”和“很大”的分别占12.44%和7.66%。(5)从防护用品和劳保措施看,有帽子的占21.03%,有鞋子的占16.92%,有服装的占15.90%,有口罩的占5.64%,有手套的占3.59%;有饮料的占21.13%,有体检的占16.49%,有休假的占15.98%。总体而言,防护用品和劳保措施都少得可怜。(6)从工资发放看,能及时、足额发放的169人,占80.86%;另外40人,连劳动报酬都无法保证及时全额领取。尤其是,有5人不能或很少领取劳动报酬,这是极其严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6.2009年的生活情况

表22 居住情况

表23 建筑面积

表24 每月租金

表25 餐饮情况

表26 卫浴情况

表27 医疗情况

表28 娱乐情况

表22~表28的数据说明:(1)从居住情况看,免费提供住房的有102人,占48.8%;交费、租房居住107人,占51.2%。(2)从建筑面积看,人均12.92平方米,其中:8平方米及其以下的占36.36%,8~20平方米的占41.63%,20平方米及其以上的占22.01%。(3)从每月租金看,租房居住的107人人均约150元,其中:50元及其以下的占12.15%,51~100元的占13.08%,100元及其以上的占74.77%。(4)从餐饮情况看,免费的占28.23%,供中餐的占6.22%,自己购买或自己做饭及其他占65.55%。(5)从卫浴情况看,免费的占33.01%;另2/3得靠自己解决。(6)从医疗情况看,医保组织部分自费的占11.96%,其他都得自费治疗。(7)从娱乐情况看,老板设施免费消费的占6.7%;另90%以上都得靠自己消费。总体而言,外出人员的生活只能保证有房住、有饭吃,而且主要靠自己,有关单位提供的福利少之又少。

(二)主观看法

在《中国百村调查·巡检村》外出人员调查问卷中,课题组还设计了几个问题,专门询问外出人员的看法和建议。这些问题及其回答情况如下。

1.“您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有哪些好处?”

对于这个问题的有效回答共175项,大体可分为4类:(1)增加收入,改善生活。109项,占62.29%。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可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不用投资,可促进就业;家里没田种,外出可找到谋生机会;可赚钱供孩子上学。(2)既赚到钱,又增长才干。44项,占25.14%。他们的回答主要是,既赚到钱,又学到谋生技能;减少父母负担,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开阔眼界、见世面、长见识。(3)搞活经济,促进建设。20项,占11.43%。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可搞活经济,促进建设事业;对提高家庭收入、促进发展都有好处。(4)不知道、说不清楚。2项,占1.14%。

2.“您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还存在哪些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有效回答共146项,大体可分为6类:(1)政府关心很不够。19项,占13.01%。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希望政府组织农民工就业;关心农民工人权状况;农民工没有组织,政府放任自流;政府应加强中介管理,多设专业、可靠、免费的中介机构;担心受骗,不安全;交通费用高;信息不灵。(2)社会保障不健全。16项,占10.96%。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工作不稳定;劳动条件差,安全没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老板不遵守劳动法;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很难维权。(3)打工条件比较差。42项,占28.77%。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工作时间过长;加班没有加班费;居住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太低,福利太少;有时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八小时外的事没有人管。(4)职业培训不充分。24项,占16.44%。他们的回答主要是,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跟不上形势,应加强培训;法律意识不强,维权困难;没有手艺、没有技术、没有专长,只能干苦力活;应搞技术培训。(5)留守问题相当多。6项,占4.11%。他们的回答主要是,无法照顾老人;孩子无人管。(6)说不清楚。39项,占26.71%。他们的回答主要是,问题很多,说不清楚;没有具体看法;不知道怎么说。

3.“为了搞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您对政府有哪些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的有效回答共154项,大体可分为5类:(1)完善立法和监督。32项,占20.78%。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多关心农民工;好政策要落实到位;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检查;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减轻劳动强度;搞好社会治安;火车票应优惠一些,打击票贩子。(2)搞好服务和维权。40项,占25.97%。他们的回答主要是,搞好服务、提高福利待遇;多提供劳务信息;政府应帮助农民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提供医疗保障;加大维权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设立维权办事机构。(3)加强培训和宣传。38项,占24.68%。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多组织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法律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加大对年轻劳动力培训,提高打工者素质;搞好订单式培训;对大学毕业生应跟踪培养,重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4)发展本地经济。9项,占5.84%。他们的回答主要是,应该放宽政策,让做生意的人放心;最好能在本地办厂,在本地务工经商,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照顾家庭,解决老人、孩子照料问题;小孩在外读书费用太高。(5)说不清楚。35项,占22.73%。他们的回答主要是,说不清楚;没有具体意见;不知道怎么说;没有意见。

巡检村外出人员的上述情况和看法,只是全国农民工庞大群体的沧海一粟、林海一叶,不可能全面反映全国农民工的现状。然而,滴水见太阳,一叶知春秋。从这个角度看,巡检村外出人员的上述情况和看法,又可以看做21世纪初期中国农民工现状的一个缩影,因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