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福建家族文学研究:以侯官许氏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概述

明清时期,福建家族文学高度繁荣,涌现出大量文学家族,标举风雅,引领一时文学风尚。其中,侯官许氏表现尤为佼佼。

侯官许氏自晚明兴起,经历明清世变而不衰,以诗画仕宦传承六代,历时二百余年,人才辈出,一时称盛。其代表成员交游广泛,文采出众,甚至在国内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据笔者考索,这个家族自许豸以降,共有六代十三个人有诗集行世,其中又有六位兼工书画。用梁章钜《东南峤外诗话》中的话说:“累世擅三绝之誉。”这在文学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本书分为上下编。

上编以家族研究为主要内容。第一章考论侯官许氏的渊源、谱系和居舍情况。侯官许氏家族可上溯至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北宋时期的许将。许将曾深受宋神宗赏识,在政治、军事、文学上都有卓越表现,亦通天文律历,卒谥“文定”。其后人中也有不少杰出之辈。然许将家谱断续不全,侯官许氏家谱亦不知何处,笔者仅能据种种史料推知侯官许氏谱系。这一家族由明末许豸入仕始发家兴盛,则本书以许豸为第一代。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许豸之子许友、许宾,许友之从兄许珌亦文采斐然、政绩卓著。第三代的主要人物是许友之子许遇。第四代成就突出者有许遇之子许鼎和许均。第五代主要是许鼎之子许良臣、许均之子许荩臣与许王臣。第六代的突出代表则是许良臣之女许琛、许王臣之子许作霖与许作屏。当然,这些只是许氏一门中的卓越人物,从史料可知许氏家族人丁兴旺,还有一些姓名可考者,就不详述了。许氏世居福州光禄坊许厝里,许豸曾请董其昌题匾曰“笃叙堂”。其中有拜云楼、米友堂、墨庵、紫藤花庵、岸船斋、樵歇斋、君到轩、见山轩、浮冈、陶舫等建筑,屋宇宽敞,环境优雅。许氏没落后,此屋又辗转到许多名人手上,有许多轶事流传。而今,由于福州三坊七巷改建工程,许厝里大部分建筑被拆除,一部分许氏旧居由于清末为福建富商刘氏购去,今成为“刘家大院”的一部分,并且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另一部分许氏旧居则改建为“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陈列馆所。许豸还曾在乌山石林购地建别墅,可惜未建成就去世,未及于园中居住。许友将别墅命名为涛园,并进一步开拓增建,使得涛园成为明末福州最为优美的园林。然而明末清初的战火又将涛园毁灭,直到康熙年间,社会恢复太平,许遇与许鼎才得以修复涛园。涛园凝聚了侯官许氏几代人的心血,是他们富有雅趣的居舍文化的集中体现。不但许氏六代人都在此读书居住,吟咏题留,还有许多当时名士游览会集于此,留下诗文书画。

第二章叙述侯官许氏家族发展史。通过考证许氏六代主要家族成员的生平及相关成就,了解二百余年许氏家族的发展和兴衰。许豸是许氏兴家之主,官至浙江学政,颇有政绩,文学活动也相当活跃,曾师从竟陵派领袖钟惺,与竟陵派另一领袖谭元春交好,还提拔李渔和《西游补》作者董说。善书画,诗文亦颇受好评,又于石林购置别墅,是许氏六世繁荣的奠基人。著有《春及堂诗》。

第二代许友是许氏家族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善画工书,诗尤孤旷高迥,时称“三绝”。王士禛、朱彝尊、钱谦益、周亮工等名士都对他称许有加。但入清不仕,为明守节。著有《米友堂诗文集》[1],其书画作品至今流布海内外。许友弟许宾官至浙江巡盐御史,以清节著闻。与李渔交好,曾托李渔为许豸作《春及堂诗跋》,其入清后的仕宦为许氏家族的生存延续做了不少贡献。许友从兄许珌早负诗名,青壮年时遍游四方,交游广泛,与王士禛交情甚笃,又与施闰章、周亮工、汪琬等名士交好,常常诗赋唱和。清康熙四年(1665),出任巩昌府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知县,清廉自持,断案如神,深受当地老百姓爱戴。后因安定大旱,上疏请求赈灾减赋,反而得罪上司,遭到革职。晚年流寓临洮,贫病交加,客死异乡。当地老百姓至今仍有祠庙和纪念馆表示悼念和缅怀。许珌著有《铁堂诗草》。

第三代许遇也是许氏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少倜傥,喜交游。官至长洲知县,公余常邀诗友酬唱,吟咏不辍,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后卒于官。著有《紫藤花庵诗钞》。许遇少受诗于王士禛,尤擅七绝。其《家山杂忆》组诗中不少诗描写福州风土民俗格外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许遇亦善书画,多作巨幛,一些作品在日本也被珍藏。许遇还重修了在明清战火中被严重破坏的涛园。许遇弟许迈年少多才,温良谦恭,可惜英年早逝,未留下太多资料。

第四代以许鼎与许均最出名,皆能诗善画。许鼎历任浙江上虞、遂昌知县,为政不苟。著有《少少集》和《刺桐城纪游》。许均官至吏部郎中。雍正七年(1729),以荐出清查扬州亏空钱粮,不苛不纵,不久卒于任上。著有《玉琴书屋诗集》《雪村集》。又编辑许氏家集《笃叙堂诗集》。许均妻廖淑筹亦工诗画,著有《琅玕集》。

第五代以许良臣、许荩臣和许王臣最为突出。许良臣官至广州海防同知,即澳门同知,是唯一任澳门同知的福州人。著有《梅岩集》。许荩臣曾任上虞署令,著有《客游草》。许王臣,工诗画,著有《陶瓶集》《夕佳楼诗钞》。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许氏以七世同居闻于朝,乾隆皇帝钦赐御书匾额及御制诗等,堪称义门世范,传为佳话。

第六代最出名的是许琛、许作霖和许作屏。许琛是清代福建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幼聪慧,能诗工书画,有《疏影楼稿》。与许多才女都有交往,早年随父宦粤时,与胡慎仪、胡慎容往来甚密。回乡后,又与廖淑筹、黄淑畹、庄九畹、郑徽柔、郑翰莼等才女结社联吟,称一时韵事。许作霖曾任四库馆议叙,著有《桐花书屋诗钞》。许作屏少聪颖,乾隆癸卯(1783)科进士,历任各地县令,皆有政绩。诗文俱佳,与陈寿祺交好,又与张问陶有同年之谊。著有《青阳堂文集》《拜云楼诗集》。

第三章考论侯官许氏的两个重要外亲家族永福(今福州市永泰县)麟峰黄氏与侯官林氏。这两家与许氏,均为世代姻亲。永福麟峰黄氏以明末名臣黄文焕、清代著名诗人黄任最为著名,这个家族与许氏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以诗画仕宦显于世,又都在明清之际的世变沧桑中以遗民和仕宦并存的方式生存延续。侯官林氏以金石学家林侗,藏书家、书法家林佶最为著名。三个家族间的姻亲纽带,家族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和三个家族的人才辈出,不仅促进了三个家族的兴旺发达,而且对地域文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下编以家族文学研究为主要内容。

第四章重点研究许友的文学成就,并对其书画成就、生卒年、著述和交游做了一些介绍和考证。许友是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遗民文学家,其以明遗民自居,入清不仕,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故国之思和遗民心绪。此外,其资性颖异,疏旷不羁,作品中的山林之志和隐逸情结也是相当突出的。因此,许友在遗逸文学上,应有一席之地。许友在福建词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但今存词仅十首,无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许友长于行草,其书法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对日本的书法影响尤其深刻,其追随者甚至形成一个流派。许友善画竹,后因周亮工被劾案受牵连,被押往北京,虽三年后无罪释放,然对清廷益发不满,改画枯木寒鸦。许友现存书画作品分布海内外,以日本所藏居多,皆为珍品。许友现存著述约有十种,其中收录作品最丰富的是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米友堂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的《米友堂诗集》稿本也非常珍贵。许友性好宾客,交游广泛,与众多遗民文学家交往甚密,也与一些非遗民友人和方外人士交好。

第五章研究许遇文学。许遇少时受诗于王士禛,尤擅七绝。诗风情韵缠绵,丰神婉约。其风土杂咏诗很有特点,影响很大。《养根集》是其评选一些经典古文的文集,从中可见其崇尚汉唐古文的文学倾向和观念。

第六章研究许琛文学。许琛多才多艺,诗书画兼工,是乾隆时期福建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与省内外许多女诗人诗歌唱和,其《疏影楼稿》流布甚广,影响很大。她在侯官加入了以闺阁诗人及其家族姻亲为主要成员的光禄派。光禄派是清中期福建一时称盛的诗派,他们的文学活动和创作对福建地域文学的发展有颇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也对福州闺阁文学影响深远。

第七章研究许珌和许作屏文学。相对于许友、许遇和许琛而言,许珌和许作屏的文学成就不太突出,特色不太鲜明,但这两位文人存世作品不少,在当时又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许珌早负诗名,诗风沉雄豪迈,格调昂扬,受到王士禛、周亮工、施闰章等人的推崇。后出任安定知县,为官清廉却遭解组,晚年生活潦倒,诗调凄然。许作屏诗的题材基本上是围绕其个人经历而写,主要集中在抒发个人情志、家庭生活、交游唱和、山水纪游四个方面,风格上颇有韩孟之风。古文也有追慕韩柳的一面。

第八章从家风、学风和居舍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侯官许氏的文化构成。侯官许氏以节操与淡泊的家风传世,累世擅三绝之誉,其居舍文化亦体现情趣高雅之文化品性,为家族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进一步提高了家族的文化声望。

第九章是关于明清福建家族文学的一些思考。由于明代中叶以后福建家族制度的重建,明清福建文教兴盛、科举繁荣,和明代中叶以后福建文人对福建地域文学的自觉建构,推动明清时期家族文学高度繁荣。而明清之际战火频仍,尤其福建地区由于隆武王朝以福州为据点,鲁王和郑成功等反清势力与清政府的对峙、斗争不断,耿精忠之乱,使得清兵入闽后四十余年,福建社会和政局始终动荡不安。而清政府严格推行迁海令和海禁政策,又使福建的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不少名士逝世,不少文化世家衰败。而侯官许氏能够从晚明传承至清朝中后期,维持了两百多年闽中文化大族的地位,殊为难得。

余论总结了侯官许氏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许氏在丰富文学史内容、推动福建文学发展和促进福建与各地文学交流等方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而且,他们在艺术、政治等方面也都有卓越的表现。这个家族值得我们研究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1] 《米友堂集》为许友作品集统称,具体名称因版本不同略有差异,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六节“许友著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