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演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本书从城市技术转移实践出发,总体研究目标是在建构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回答中国各城市在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位置以及中国技术转移体系“现状如何—如何演化—作用如何”等问题。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总体梳理中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等级层次性;(2)多维度剖析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3)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综合解析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网络的演化格局;(4)基于非对称相互依赖理论整体识别和划分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市场体系;(5)运用系列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效应。

二 研究思路

以科技全球化为背景,本书紧扣“十三五”规划关于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要求,着眼于技术转移空间研究较为薄弱即创新空间研究亟待突破等理论现实问题,立足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等重大关键需求,从适应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出发,围绕“什么是”“如何研究”“现状如何”“有何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展开系统性的研究,一方面以期建构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试图为国家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总体技术路线见图1-1。

图1-1 技术路线

三 研究方法

本书遵循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建模,再从定量结果到定性反思的研究思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如下:

(一)文献阅读与文献计量分析相结合

以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ResearchGateGoogle Scholar等学术期刊资源网站,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籍期刊为本书的文献来源地,在传统文献统计、阅读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学软件,对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研究的知识前沿、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二)大数据挖掘分析与网络查询相结合

一方面利用国内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查询,即通过访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信息服务平台、Innojoy专利检索平台等国内政府和相关统计网站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归纳与整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数据科学分析方法,采用开源数据挖掘软件(如八爪鱼、火车头采集器)对中国城市专利申请的详情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或通过Python数据爬虫、R语言编程挖掘中国专利转让的详情数据。

(三)空间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

一方面,利用ArcGIS 10.2软件,建构2000—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空间数据库和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空间数据库,另外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网络分析、栅格数据分析等工具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城市技术转移体系的时空格局和集聚模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基于Stata 12.0空间计量分析软件,构建系列回归模型,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等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生长机制、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效应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