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诗话(新编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的话

罗孚先生,原名罗承勋,一九二一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二〇一四年逝世于香港。一九四一年在桂林加入《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曾任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香港《新晚报》总编辑。他还曾任香港《文汇报》“文艺”周刊主编,创办了《海光文艺》月刊。以辛文芷、吴令湄、文丝、程雪野、丝韦、柳苏等笔名,在内地和香港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著有《北京十年》《香港,香港……》《南斗文星高》《西窗小品》《文苑缤纷》《香港文丛·丝韦卷》《繁花时节》和《我重读香港》等,编有《聂绀弩诗全编》《叶灵凤读书随笔》和《香港的人和事》。一九八三年,因“将我国重要国家机密提供给外国间谍”而被判刑十年,假释后在北京居住,一九九三年回香港定居。

罗孚先生的写作,一直与诗相伴。他在桂林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写诗,喜爱黄仲则、龚自珍、苏曼殊、周作人等人的诗。后来办报时和柳亚子、艾青等人有过“诗交”,也常在报上写诗。曹聚仁在《书林又话》中说:“哪知和《大公报》的朋友相识以后,才知道李侠文、陈凡、罗承勋诸先生,都会写旧诗谈旧学,从旧诗词中写出新意境,远不是区区所可企及。”在北京居住期间,和聂绀弩、杨宪益、黄苗子、陈迩冬、舒芜、邵燕祥等诗人和写诗的朋友一起写诗论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北京的十年是诗的日子,不是日子过得像诗,而是颇有闲暇读诗。因此读了一些诗集,也想方设法读了一些还没有形成集子的当代人的诗。”从此他开始了“诗话”的写作,评介“新文艺家的旧体诗”成为他此后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启了一种亦诗亦文、夹叙夹议的“诗话风格”。

这些“诗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大都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等报刊上。一九九七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初步整理出版,名为《燕山诗话》,二〇一一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再版。“燕山诗话”的由来,一则是作者的这部分文章是在北京所写,一则是作者为表达对邓拓以及杂文集《燕山夜话》的敬意。本次整理出版,补充了罗孚先生在一九九七年以后写的“诗话”文章和当时未收入的文章,并进一步做了修订。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