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方法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移动互联网入口——二维码

二维码起源于日本,原本是DensoWave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一种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二维码呈正方形,一般有黑白两色。在3个角落,印有较小的“回”字形正方图案。这3个角落是帮助解码软件定位的图案,使用者不需要对准,无论以任何角度扫描,资料都可被正确读取。

由于二维码不仅能够用来储存表单、文字资料,更可以用来储存影像资料,而且储存量大、信息方便携带、复制成本低廉,且抗损性较高,不会有病毒、消磁、损坏、容量不足等问题,所以更拓展了其应用领域,逐渐开始流行。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二维码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因为消费者习惯了移动上网,消费者逐渐习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信息、参与活动,如大家最熟悉的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添加好友(见图1.1)。

其实在二维码的应用上,不仅仅只是获取信息、添加微信好友这么简单,应该说几乎没有哪个行业和领域不适合二维码,如票务管理、会议流程及会务管理、资产管理、文件管理、门禁及出勤管理、医疗管理、物流业管理、邮件及运输管理、生产管理、原物料管、仓储及物联管理、证照应用管理、车辆管理等,不胜枚举。但是鉴于本书的主题,在这里重点和大家说一下二维码在移动互联网营销中的应用。

图1.1 笔者的微信二维码

1.2.1 获取用户

企业在户外投放广告,用户看到了广告牌,企业如何快速获取用户的信息,并与这个用户建立联系呢?传统的方式是让用户给企业打电话或是发邮件,但是这种做法既不方便,又不一定能够获取到用户详细的资料并建立长期联系。

有了二维码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二维码,我们可以延伸推广渠道,随时随地进行推广,争取用户。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尝试运营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公众号的二维码,将二维码印到包装盒、名片上,印在广告、宣传单、户外广告上等。

除了微信外,如果我们有APP、表单系统、会员系统,也可以把它们做成二维码进行传播。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1-2:二维码让传统户外广告焕发新机

2013年“十一”期间,微博、微信上关于“沈阳中街惊现巨型二维码”的话题,被广泛转发、讨论。原来在“十一”期间,沈阳最热闹商业街中街的十字楼口,一幢楼上出现了一幅巨型二维码,整个二维码广告高约23米,宽约22米,整个画面只有一句简洁的广告语,十分惹眼,引发过往路人纷纷驻足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拍照发布微博(见图1.2)。

而扫描二维码之后,用户会进入到一个微信公众号中,该公众号属于风尚自媒体,主办方为沈阳某房地产公司。据了解,仅“十一”长假期间,已有近万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该公众号。

案例点评:

传统广告的效果日益下降,而将二维码这种新兴技术与传统广告相结合,无疑会让传统广告焕发新机,产生不一样的宣传效果。如本案例中的户外广告,以往的作用更多的是品牌展示,虽然有的广告也会在上面印上电话或网址,但是直接能打电话或访问网站的用户,并不是很多。案例中的商家将之稍微一改,便吸引来了一万多个用户,且这一万个用户是与商家建立了联系的,是可以进行长期沟通和被影响的。

图1.2 沈阳中街巨型二维码

1.2.2 互动广告

以往的广告都是死板的,而且广告的信息承载量也有限,而与二维码结合后,企业可以无限增加广告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让广告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如企业可以在杂志、报纸、广告牌等广告上面加入二维码,用户看完广告后,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或是享受更多服务,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跳转到企业网站或是微信公众号中。

扫描二维码跳转到官方网站,是一种比较“懒”的做法,如果再个性化一点,用户扫描二维码后,企业可以为其呈现详细的、图文并茂的介绍,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甚至再深入一点,我们专门请一个美女录一段趣味性、互动性强的讲解视频,视频中再配有各种动画效果。用户扫描完二维码后,手机中就出现一个美女一对一地进行讲解,甚至里面可以再设置一些互动的操作。例如,用户和美女一问一答,用户问的问题不同,美女介绍的内容也就不同。这相当于企业多了一个“虚拟业务员”,24小时随时随地与用户互动,进行讲解。

案例1-3:“维多利亚的秘密”的秘密

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做了一个很有范儿的户外广告,在各大商场门口挂出了美女图片,重点位置都被二维码所遮盖,广告文案更是赤裸裸地充满诱惑——“Reveal Lily’s secret”(Lily的真实秘密),只有当你拿手机扫描了才可以看到二维码下藏着怎样的秘密。这样的二维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窥探心理,让用户急不可待地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而扫描后展现的内衣秀会让人啧啧称奇,同时也展现了“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品牌精神(见图1.3)。

图1.3 “维多利亚的秘密”的二维码广告

案例点评:

其实这个案例正如其品牌名字“维多利亚的秘密”一样,它抓住了消费者内心的“秘密”,而这也是我们进行营销策划、创意策划时的关键所在。能不能抓住用户内心真正的需求,给他/她真正想要的,这才是营销的精髓。

本案例中,二维码位置的设置抓住了人的好奇心、窥探心理。除了这些,人们还有贪小便宜的心理、从众的心理、好面子的心理等,这都是进行策划时可以入手的地方。

1.2.3 内容互动

通过二维码还可以实现各种传统内容形式的互动,如报纸杂志。互联网出现后,首当其冲的便是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这种冲击,不仅是因为互联网的内容量更大、获取方式更便捷,还有其阅读方式的改变。如在互联网上看新闻,我们可以去点赞、去评论,可以看很多延伸内容,但报纸是根本无法实现这种效果的。这种习惯的改变是最可怕的,像笔者现在看报纸时,总是情不自禁想去用手点击评论。

而有了二维码后,这种操作便成为可能。例如,看了某篇新闻后,扫描新闻后的二维码,用户就可以对该新闻进行评论,以及阅读相关的其他文章,甚至是观看相关视频(见图1.4)。

图1.4 报纸上的二维码

除了报纸杂志外,传统媒体还包括电视。虽然电视相对于纸媒互动性强了,但是在与用户的互动方面还是不足。早期的互动方式是写信,后来是打电话。有了手机后,又增加了发短信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都相对来说比较烦琐和有局限性。有了二维码后,电视台可以直接将二维码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这样不但省去了主持人的一番详细介绍,而且还节省了电视屏幕上的播放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二维码能够更加方便观众主动参与互动,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互动,无需再编辑短信,甚至可以让观众在扫描二维码之后,直接与节目组、其他观众或是广告厂商进行互动(见图1.5)。

图1.4 报纸上的二维码

企业在设计说明书、包装盒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二维码。当用户扫描二维码后,企业可以用图文并茂、自动有趣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向用户介绍产品的特色、企业文化、产品的原料、功能、功效,甚至是客户见证等,这要比单纯而枯燥的文字有效得多。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仅仅是靠文字介绍不一定能将产品原理解释清楚,而且文字有时也不便于用户的直观理解(见图1.6)。

图1.6 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

1.2.4 活动促销

促销活动,历来都是商家必用的营销利器。二维码的出现,可以延伸活动的范围,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增加活动的效果。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手机版的抽奖程序,然后将活动二维码印在广告上、宣传单上,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抽奖。

除了活动外,企业还可以与优惠券结合。这种二维码优惠券与传统纸质优惠券相比,成本低、便于保存、使用方便、安全环保;相对于传统电子优惠券来说,能有效控制优惠券的发布数量、不可重复使用,从而真正发挥优惠券本身的促销作用。而商家在电子优惠券被使用后,能保留有效相关凭证,有利于查账和核对。最重要的是二维码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商家以及手机端用户的相互带动。如在线下门店发放线上优惠券,在线上发放线下优惠券等(见图1.7)。

同时在做促销活动或发放优惠券时,我们还可以引导用户将活动、优惠券信息等转发到他的微博、朋友圈等,这实现了企业的二次营销。

图1.7 商场通过二维码发放天猫旗舰店代金券

1.2.5 防伪溯源

消费者在购物时,都不希望买到假货,但是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彻底杜绝这个问题。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会让消费者受损,更会使商家受损。

以前,一些厂商开通了查询电话,但是这种方式,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如果查询的人多,厂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码来防伪溯源。通过二维码将企业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全程记录下来,让消费者可以看到一个十分健全、有据可查的产品信息。这不但方便消费者查询防伪信息,能够放心购物,而且对企业来说,整体上降低了成本,增强了质量监控措施。

现在食品安全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就可以在出售的蔬菜包装盒上打印二维码,以这个二维码作为该蔬菜的“身份证”。通过扫描这个二维码,让购买者清楚地知道该蔬菜的产地、货源、生产日期,甚至是施肥次数。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放心地购买该蔬菜,而企业也等于实现了完全透明化的营销,消费者也不必再为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而担心。实际上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见图1.8)。

图1.8 蔬菜上的二维码

此外,艺术收藏领域,也是假货的重灾区,其完全可以与二维码结合。如书画家在创作完一幅作品后,在落款处放上一个防伪和溯源的二维码,可将此作品的创作背景、原始信息、作品细节等内容放进二维码。

1.2.6 数据分析

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全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数据,尤其是用户数据。以往,企业想获取足够多的用户数据,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而且还需要不小的成本和投入,尤其是还要请专业的数据调研公司,花费不菲。

而通过二维码,企业可以快速收集用户的数据,如来源、关注点、反馈意见、使用体验等信息,实现对营销过程中的渠道效果、兴趣所向、时间分布、客户满意度等数据的收集,多纬度、多角度进行精准的数据统计以及详尽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营销效果的量化,挖掘商业机会。

具体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式,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销售区域、不同的销售地点、不同的活动主题,生成不同的二维码,这样就能快速了解相关的信息。例如,一家企业的产品是面向全国销售,主要是走商超,那理想状态下,其可以在供货时,在供应给每一家商超的产品上都贴上专属二维码,而且不同的产品二维码也不同。这样就能快速知道不同的产品在全国各省、市、区、县的各具体超市的销售情况,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比较。当然,如果实现起来比较难,企业也可以以地区为单位生成。

第二种方式,通过二维码做用户调查。以往企业做用户调查,要么走上街头发放调查问卷,要么与相关的媒体合作,要么找专业的数据调研公司。而现在有了二维码后,企业完全可以在产品的包装、说明书等地方设置一个有奖调查的二维码。这样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参与调查的人,绝对是真实而精准的,得来的数据也是真实而有效的。

1.2.7 会员管理

会员系统,是增加用户黏性、提升复购的利器。而以往企业去发展会员,基本上都需要用户填写烦琐的登记表,而且很多企业的会员系统其实就是一本厚厚的会员通讯录。

与二维码结合后,用户扫一扫即成为会员,非常方便快捷,而且企业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展用户成为会员。同时用户成为会员后,可以通过手机查询积分、下载二维码优惠券、参与促销活动等。

甚至我们可以结合二维码,针对会员提供个性化的VIP服务。在美国,很多服装店对一些没有时间购物却要求“百变”的女性提供特殊的一对一服务,而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二维码实现的。具体形式:每个服装店的搭配师,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中包含了该搭配师的一系列客户及搭配师的资料、专长等。当然,每个客户也都有一个二维码,在这个专属二维码中,客户可以自动扫描查看搭配师的工作情况和时间安排。

搭配师也可以扫描二维码来为客户建立一个一对一的专属档案,包括客户的身高、职业、气质、性格等。这样详细的数据,会让企业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时更加游刃有余,让客户满意。

1.2.8 移动电商

二维码还可以实现扫一扫付款,基于此,通过二维码,企业可以成为真正的“移动电商”。这里说的移动电商,不是在手机上开个商城,而是在任何可以印上二维码的地方设点销售。

在韩国,零售巨人Tesco公司在熙熙攘攘的地铁站里推出了“移动超级市场”,消费者能够迅速地扫描选购需要的商品。晚上,当他们回到家中时,这些货物早已送达,凭借这一举措,Tesco迅速成为韩国在线零售业务的领跑者。

案例1-4:二维码让地铁一秒变超市

在国内,1号店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推出了“无限1号店”。在一些城市的地铁中,1号店将地铁内的广告牌、地铁屏蔽门变成了自己的零售店铺,在广告箱上面“摆”满了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每个商品下面都有一个对应的二维码,客户只需要用手机在联网的状态下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实行现时购物,全程购物不超过1分钟(见图1.9)。

图1.9 1号店地铁广告牌效果展示

而且针对不同的时间段,1号店还会推出不同的产品和主题。如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无限1号店”以“年货”为主题,从1号店的15万种商品中优选出约168种商品,设置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厨卫清洁、母婴玩具、消费电子六大货架,为都市白领上班族提供年货礼包的丰富选择。

这些商品选取的都是新年期间需求量较高的明星产品,并做了各地特色商品推荐,便于用户购买新年所需物品。其中,特别增加了保健类礼品推荐装,过年送亲友和家人都很方便,为来不及购买年货的上班族提前准备好年货,还可以直接送货上门,无须带着大包小包长途跋涉。

同时,每个独立货架上还特别设计了限量领购的“0元商品抢购区”,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掌上购物的乐趣。

1号店采取的这种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1号店的“酷感”,给客户带来了方便。当然,与此同时这个品牌也随之深入人心,销量更是得到了增长。据了解,在推出无限1号店一期一个月的时间,1号店手机应用“掌上1号店”的下载量就同比增加了一倍多。

案例点评:

虽然1号店最终因失败并入京东,但它这次营销活动仍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有时候创新并不难: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或是将国外的案例借鉴到国内,也是一种创新。

此外,在这个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再延伸一下,可不可以在产品的说明书、包装箱、包装盒上、在宣传单上,甚至在产品上(如鼠标垫),开设这样的“商城”呢?

关于二维码的内容,就写到这儿。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和学习二维码营销,可以买一本这方面的书来学习。其实目前在我国,二维码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更多的应用方式和创意、价值,还有待大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