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流行过程
一、传 染 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在流行过程中隐性受染者比显性发病者多百倍以上,而且成人大多是隐性感染。患者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因而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多种,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污染的公共游泳池、医疗器械的交叉传染等也会导致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对肠道病毒易感,不同年龄阶段均可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由于儿童免疫力差,手足口病的患者以5岁及以下儿童占多数,尤其以3岁以下儿童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作用。到目前为止,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还没应用到人类手足口病的早期预防。所以保持儿童生活规律,多饮水,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居住与活动空间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每年4月份各地区发病水平开始上升,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男性患儿多于女性,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特别是农村散居儿童,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学生,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李秀惠 丁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