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成语课堂(个人修养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重道遠

 rèn zhòng dào yuǎn

負擔沉重,路途遙遠。後用以比喻擔負的責任重大,要經過長久的努力。

《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責任重大

雞毛蒜皮

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後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可謂任重道遠

歷史讓人鑒古知今,所以史官可謂任重道遠了。古時,就曾出現過史官因忠實記錄事實而被殺害的事件。

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大臣崔杼發動政變,殺死齊莊公,圖謀奪取君位。齊國太史對這一血腥的政變作了客觀記載,直書為:「崔杼弒其君。」崔杼聞知大怒,立即把太史殺了。可太史的兩個弟弟並不畏懼,相繼客觀地記載了崔杼弒君的暴行,結果又遭殺害。太史的第三個弟弟見三個哥哥均被殺,不顧斧鉞之誅,仍忠實地記載了崔杼殺君的真相。崔杼迫於輿論壓力,不敢再殺太史,這樣崔杼殺君謀反的罪行終於為齊國太史如實地記載下來。

有一次,晉國也發生內亂,國君被殺。晉國大夫趙盾的門下史董狐直書為「趙盾弒其君」,並公之朝堂。趙盾反覆申辯,認為自己並未參與謀殺國君的內亂,董狐據理駁斥道:「你是國家正卿,當國君蒙難時,你既沒有逃出國境求援,又不組織人馬討伐叛臣,難道國君不是死在你手上嗎?」趙盾啞口無言,惟有自認理虧。孔子得知後,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對這位無所畏懼的史官表示深深的敬意。而齊太史、晉董狐不畏強暴,敢於秉筆直書的做法,也成為中國古代史學界的一大優良傳統。

把歷史如實地記錄下來是件任重道遠的事,那些聽過、學過歷史,並把它用任何方式流傳下來的人,也一樣重要。

準確記錄歷史真的是任重道遠嗎?若一個國家歪曲史實,例如美化在位者的惡行,會帶來甚麼影響?

從網上搜集日本近年一度因歷史教科書淡化二十世紀的侵略行為而遭鄰國強烈反對的新聞。試找出東亞各國反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