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是课堂的沃土:杨佰智中学地理教学三十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地理教学应贴近生活 关注乡土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必须体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按照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这一要求,地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所以,当前地理教学要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周围的生活,把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根据课标的要求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实际应用、综合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笔者所在的西海固地区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有名的黄土高原贫困山区。但由于过去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度滞后。所以本地交通的发展就更加迫在眉睫,政府花大力气投资兴建了宝中铁路,该铁路的建成无疑为本区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充分体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战略思想。为此,在上《交通运输网中的线》这节课时,我提前一星期安排学生调查了解关于宝中铁路线的有关情况,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学效果明显。不仅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倍感亲切,也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正午太阳高度本来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地理教材中的讲述较为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乏味,甚至认为其对生活作用不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此也“淡化”处理,只简单地交代一下概念了事。其实,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塑料大棚角度的选择;楼高与楼距的比例等,都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知识。因此,在教这一内容时,我们就不能一带而过,既要讲清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让学生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更要讲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在讲这一问题时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学会算12月22日(冬至日)固原(约北纬36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再编写了下面两道非常有生活气息的练习题:一是冬季,为使固原的塑料大棚(或太阳能热水器)获得充足的热量,塑料大棚的斜坡与地面的倾角应不大于多少度?二是在固原市区楼高与楼距应保持怎样的比例,才能使得靠北一侧楼房的一层在冬天也能得到光照?由于这两道练习题,贴近实际生活、贴近乡土,实用性强,学生兴趣盎然,解题非常踊跃,真正感到地理课学有所用。有的学生说:“难怪我们家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不太高,原来是安装的角度有问题。”一个家在原州区头营乡的学生,他们村在山东寿光市的支持下正在兴建蔬菜塑料大棚,他结合所学正午太阳高度知识献计献策,受到了有关人士的好评。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在大多数学校的地理教育中,虽然竭力教育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所讲述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触及内心深处,使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如果在讲述环境问题时,举家乡的例子,谈身边的问题,效果就很明显。固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到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境地。固原市的环境破坏为什么严重?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认为固原市的环境破坏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具体表现在:滥垦滥砍滥挖滥牧;苦咸水灌溉(以黑城镇为例,该镇地处清水河冲积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为抗御干旱,群众不得已只好用矿化度很高的苦咸水灌溉,大部分土地盐碱化,昔日的“米粮川”已变成今日的盐碱滩);农膜农药污染;土豆加工废水污染等……由于在调查时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令他们“触目惊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就油然而生。

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后,造成了许多地震遗迹和遗址景观,今天的西海固随处可见。这些地震遗迹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也是有待开发的潜在资源,不但具有进行地震研究、灾害防御、环境保护、科普及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宝贵价值,而且我认为是西海固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最现实的课题和最生动的教材。笔者在指导学生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时,固原地震旅游资源引起了许多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有的学生已写出了很有见解的小论文。一位学生呼吁:“由于年长日久、寒暑变化、流水侵蚀、风吹雨淋等自然风化的结果,改变着这些资源的形态。加上人为的破坏,使地震遗迹损坏更加严重,因此保护固原地震旅游资源刻不容缓。”还有一位学生建议道:“应该像黑龙江五大连池建成火山博物馆一样,把我们西海固建为名闻天下的地震博物馆,发挥其效益和功能。”

实践证明,中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想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他们更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生活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作出理性分析和正确解释。因此,我们的地理教学应该走出课堂,把本乡本土作为地理教学天然的实验室,把各种乡土地理景观作为地理教学最形象、最生动的教学用具。这对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地理教学脱离实际的状况、促进地理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原载于《宁夏教育》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