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我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几乎可以算是文盲,因此,她从未教过我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教给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经验。
最难忘怀的是,小时候,看到别人家里的孩子逢年过节穿新衣服、吃油饼、放鞭炮,我总是很羡慕。每每那时,总会拽着母亲的衣服追问:“为啥我们家不吃油饼、不放鞭炮?”母亲挺了挺由于长年劳作而略显弯曲的腰身,用破旧的衣服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极其认真地看着我说:“你去看啥时候驴头上长出角来,咱家就可以吃油饼、放鞭炮了。”我听了,欢欣鼓舞地跑去生产队的饲养场,当真去看驴头上有没有长出角来,当然,我是失望至极的。此后,每到过年,我依然会向母亲提出类似的问题。提得多了,母亲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比人没活头,驴比骡子没驮头。咱家孩子多,日子过得不如人,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才能吃油饼、放鞭炮。”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内心对母亲有一丝丝埋怨:别人家的父母为啥给自己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呢?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该多好啊!
我上小学的时候,小我两岁的三弟得了急性胸膜炎,母亲和大姐陪着在县城的医院住了整整一个月,为了给三弟筹集做手术的钱,几乎把家里所有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三弟出院后,家里就剩了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母亲精心饲养着那只老母鸡,只要听见“咕咕、咕咕”的声音,母亲就飞快地走过去,捡起那颗宝贝似的鸡蛋,洗干净,打在铁勺里,干炒熟后(因为家里穷,连一点油都舍不得放),拿给三弟吃,而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三弟享用那美味的鸡蛋。三弟坐在土台阶上,慢悠悠地、有滋有味地吃着鸡蛋,我在旁边贴得紧紧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三弟,期望他能趁母亲不注意,偷偷给我一小点吃。但三弟只顾自己吃,根本不看我,而我也没有胆量从三弟手里抢一块来吃,只好干咽着口水,羡慕地看着三弟把一个鸡蛋吃完。
有一次,三弟又坐在土台阶上吃鸡蛋,我实在禁不住诱惑,跑过去连哄带骗要了一点吃,刚放进嘴里就被母亲发现,她满面怒气地走过来,在我头上使劲拍了一巴掌,问:“为啥吃鸡蛋?”我有些不服气地说:“为啥他能吃,我不能吃?”母亲听了我的话,眼睛微微一颤,弯下腰来,轻声对我说:“弟弟刚动了大手术,身体很虚,要好好补补,你是哥哥,要关心弟弟才对呀!”临走,母亲又对我说,“记住,以后再也不许跟弟弟要鸡蛋吃了,要是你也动了大手术,妈肯定给你吃。”我听了,竟然好长时间都在盼望着也像三弟一样能生一场动大手术的病,好吃上鸡蛋。
我真正体会到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学校离家有六七里路,每到冬天,天还不亮,母亲就早早起来,把炉子烧好,用家里唯一的铝饭盒给我蒸满满一饭盒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饭,再用家里少得可怜的胡麻香油为我炸点辣子,拌在切碎的咸韭菜里,让我到学校吃。而母亲和二姐她们每天在生产队上干重体力活儿,却始终舍不得吃一口大米饭。那时,家里其他人要想吃上一顿大米饭,只有在家里来重要的亲戚或是逢年过节才有机会,而我在那极为艰难困苦的岁月,享受母亲给予我的特殊照顾却长达几年,直到我上大学离开家乡为止。
为了让我免受每天起早贪黑走路上学的辛苦,母亲省吃俭用,东借西凑,用九十元钱为我买了辆大半新的自行车,从此我开始了骑车上学的生活。为了让我安心读书,在我上高中那段时间里,母亲从不让我干农活,即便寒暑假也是如此,她说:“有文化才能过上好日子,只要你能把书念好,我就是再苦再累也心满意足。”高考前有一天,我早早起来,到村后排水沟边的树林里看了一会儿书,回来,看母亲不在,就骑自行车到学校去了。谁知到了中午,三叔家的大儿子却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来,看我正在教室里吃饭,他责怪我说:“你这么大的人了,上学也不跟家里说一声。”我很纳闷,就问他:“咋了?”他说:“大妈说你早晨起来到后面的排水沟边看书,没见回来,还以为你出了啥事,不放心,叫我到学校看你在不在。”我听后,鼻子一酸,心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其实母亲对我的爱一点也不亚于曾经每天能吃上鸡蛋的三弟。旁边一位同学听闻此事,十分感慨地说:“看看人家的家长,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啊。”我平生第一次为我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爱我的母亲,她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把我培养长大,用自己无私的善良、博大深沉的爱描绘出了我美好的未来。
2013年6月23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