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动、协同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要素流动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分析

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城乡和区域间要素流动与配置逐渐趋向最优化的过程。从新古典的经济增长范式来看,经济增长的实现依赖于以资本、劳动等要素为代表的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地区、产业之间按照边际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合理流动,最终形成要素分布按照收益高低进行布局的态势,促进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的核心要义在于,打破城乡间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提升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双向发展,从而为城乡一体化创造坚实基础,让城乡一体化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个人企业的自主决策,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城市形成以集聚机制为基础的要素配置机制,利用要素空间高度集聚所带来的技术外部性与金融外部性,加速技术进步和知识溢出,促进城市经济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在乡村端,通过将分散的生产要素进行集中,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做大农村经济总量,加速资本积累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美化乡村风貌和提升公共服务,打造新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进程,应该是城市系统延伸出拉力和吸引力,乡村系统延展出驱动力,两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等一系列维度的综合性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不言自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环节,也是城乡一体化长期推进的坚实基础。没有城乡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那么城乡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城乡经济通过要素配置这个纽带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经由要素的自由流动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关乎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五方面要素的流动,即资金流动—资本配置、人口流动—劳动力配置、公共资源流动—制度配置、技术资源流动—知识配置、企业家才能流动—创新配置,通过这五个方面资源的有效配置,驱动城乡经济发展,从而创造有利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基础,然后通过经济纽带联系起城乡一体化进程,让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驱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

本章将为本研究构建一个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主要说明的是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定义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从要素流动的视角探析城乡一体化,而具体又是哪种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起到了作用,这些都是本章着重阐述的内容,也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支点与核心假说。本章将分为三个部分,构建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一体化理论分析框架。具体来说,首先,我们从要素流动的视角重新定义城乡一体化,并指出要素流动视野的城乡一体化有什么显著特征;然后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指出我们为什么要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城乡一体化;最后,我们以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为基础,探讨要素流动理论上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明确哪些要素的流动和优化布局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要素流动视角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见图3-1)。

图3-1 要素流动视角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