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结构
本报告分为组织、人员、教育、技术4个篇目,共17个指标(见图1)。每个指标描述为现状、困难、挑战和趋势四个条目。这个篇目-指标-条目的划分既是我们对科技类博物馆教育实践现状的思考,也是通过调研逐渐生成的结构。
图1 北极星报告指标体系
与之前《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主要关注新兴技术不同,《北极星报告》的关注点是科技类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虽然研究团队在近年的科学教育蓝皮书《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中持续撰文反映场馆教育活动开展现状,但毕竟篇幅、调研的深度有限。因此,希望通过本报告将科技类博物馆开展实施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更全面地呈现出来。
报告的主轴是组织、人员、教育、技术,通过这四个维度,我们希望分层呈现影响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的因素,更希望揭示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组织的定位和愿景是博物馆教育职能实现的保证。组织的架构服务于博物馆战略发展的需要,直接决定了其人员的定位和核心素养要求,也决定了其在人员、教育、技术上的投入。
人员是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技术是博物馆教育进一步拓展和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的意图是反映博物馆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但其背后呈现的是博物馆管理者的理念、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和付出。科技类博物馆教育人员是开发、实施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场馆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教育是科技类博物馆的首要职能。随着学校、公众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重视,博物馆教育的外延和内涵、教育活动的受众面和教学方式都在变化之中。每个博物馆教育特色的彰显都得益于组织层面的定位、专业人员的投入和技术的支持。
技术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使用正改变着博物馆教育的方式。后疫情时代,技术甚至会重塑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样态。技术的应用会反作用于组织对自身价值和使命达成方式的思考,对人员的能力模型提出新的要求,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将是博物馆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必然选择。
组织、人员、教育、技术的各项指标都依据其内在逻辑进行再划分,由现状、困难、挑战和趋势四种类型构成(见图2)。
图2 指标分析的类型
现状:研究团队通过问卷、测试、访谈,获得的目前场馆发展的现实情况。
困难:主要由外部因素引起或受制于外部因素的,阻碍组织、人员、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因素。
挑战:主要存在于系统内部或由内部因素引起的,阻碍组织、人员、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因素。
趋势:结合教育领域、博物馆领域的相关报告,博物馆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领域专家共同进行的对近期发展的预测。
[1] 鲍贤清、陈安琪:《从201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解读博物馆教育趋势》,《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年第5期。
[2] 鲍贤清:《科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状况研究》,载《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 鲍贤清、顾怡雯:《科技类博物馆提供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现状研究》,载《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4]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等:《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调研报告》,《科普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