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圣鬼谷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盲人为什么要摸象?

上一节提到,人类智慧几乎同时大爆发,目的是摆脱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困境。

那么,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困境呢?这些高瞻远瞩的思想家们又是如何思考以摆脱这些困境呢?

这里我想借用佛经里的一则故事来作说明:

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者。”尔时大臣,受王敕已,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臣即还,而白王言:“臣已示竟。”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摘自《大般涅槃经》,第三二卷)

这个故事就是流传中国甚久的成语“盲人摸象”的由来。

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天下的状态。天下如象,众学者如盲。即使这些学者学识再广,洞察力再敏锐,他所看到的仍旧是天下的局部,如盲人摸象。(佛陀似应除外,因为他几乎将什么都看透了,上升为神。)

但在这儿,在二千五百年前到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不同天下,摸象的不是盲人,而是圣贤,是菩萨,是先哲。他们无一例外,全是智者,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富有创意力群体的先驱者。天下这头大象病了,他们看到了大象的病态,感到了大象的痛苦,各尽其力,尝试用其所知、所学、所悟来为大象诊治。

就三个天下而言,不同的天下是不同的大象,不同的大象生的是不同的病。

佛与菩萨面对的首先是南赡部洲的天下,要解除的是生活在这个天下的人类(凡俗人类,包括三个天下的所有人种)的痛苦。

苏格拉底等先哲面对的首先是大海的神秘叵测,是风是云是波涛是弄潮的人,是如何与泊来客(异族)的相处,是如何解析他们在船头所看到和听到的博大世界。

以孔子、老子为核心的华夏诸子所面对的首先是周室东迁之后的礼坏乐崩,是社会秩序的全方位紊乱,是对重建社会新秩序的渴望与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