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专业读者
这不是你的数学课本中的那种“引论”。与你见过的大多数书比起来,这里更为浅显,同时也更加深奥,这是一次新的试验。
什么样的试验?
这本书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数学课本,当然它与数学课本有很多共性,也的确可以用来当作课本。为了解释这本书的目的和结构,我必须创造一个新名词:前数学(pre-mathematics)。我所说的前数学不是指代数或微积分的预备知识这类用来折磨天真学生的让人厌烦的玩意。这个词指的是发明那些数学概念的人头脑里的一整套想法、问题和动机,驱使他们定义和研究新的数学对象的东西。
例如,导数的定义以及从中衍生出来的大量定理都是很重要的数学内容,在每本微积分教材中都会讲到。但是这个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而不是采用其他各种可行的定义方式,以及人们(在这些东西还没有写人数学课本之前)为何选择了这个标准定义而不是其他备选定义的,这其中的过程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前数学一词指的正是这些可能性和推理的过程。前数学不仅包括数学概念的其他可行定义(用这些定义能推导出本质上相同的定理),还包括在尝试发明标准的数学定义和定理的过程中各种可能的摸索路径,这一点可能更为重要。这是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数学概念必须经历的思维路径。如果数学是香肠,前数学就是香肠的制造过程。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讨论从模糊和定性到精确和定量的过程,或者说,如何自己发明数学。我所说的“发明”不仅仅是创造新的数学概念,还包括学习如何重新发明已经被其他人发明了的数学知识,从而获得对这些概念更深人的理解,仅仅阅读标准教科书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这个过程以前从没有被明确讲授,然而它比任何数学课程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对于纯数学还是应用数学,学会自己(重新)发明数学都极为重要。其中包括纯数学的问题,例如“数学家是用什么方式定义曲率,从而可以讨论无法描绘的17维空间?”也包括应用数学的问题,例如“根据已知条件,应该怎样给研究的对象建立模型?”这些问题在教科书中也经常见到,但往往是作为思考题,篇幅不多,地位也远不如定理和结论之类的事情重要。
在各个层次的数学课程中,从小学到博士后水平,都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模糊和混乱的创造过程的忠实描述,而这个缺失是数学课让最积极的学生也感到厌倦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对数学概念创造过程中的思想之舞没有深刻认识,就无法充分领悟数学的优雅和美丽。这个过程不像看上去那样难,但是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讲授数学的方式。我们需要在教科书中至少纳人一些错误的假设、推理和结论,让学习者在接触现代形式的定义之前体验到这些。我们需要像讲故事一样写教科书,让书中的角色经常被难住,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这本书就是我描绘前数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分析策略的一次不成熟的尝试:职业数学家每天都要用到这些策略,但是在教科书中和课堂上很少拿出来讨论。
这凸显了一个要点。强调前数学需要彻底改变数学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需要职业数学家改变他们思考数学的方式。前数学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这就是他们用于思考的语言,他们正是这样创造——或者说发现——了这门学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新鲜。这本书只不过是将通常隐藏在(“不友善的”课本中的)形式化证明或(“友善的”课本中的)基本未加解释的事实陈述后面的内容呈现到聚光灯下。之前无论是友善的人门教材还是格罗滕迪克式的让人生畏的专著[1]都没有以便于教学的方式呈现过这个创造过程。
对于某个给定的概念,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在讲述其中的数学之前穷尽其所有的前数学,本书也不例外。我的做法是构造一种前数学的叙事,从一个概念引出另一个概念,从加和乘开始,很快推进到单变量微积分,然后又回到通常被认为是预备知识的(其实更高深的!)主题,最后进人有穷维和无穷维空间中的微积分。在这个过程中会引人大量数学,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可以用作数学课本。一旦某个给定概念的前数学得到了充分阐释,数学本身就会变得顺理成章,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前者。这并不是说这本书会穷尽所讨论主题的方方面面。远非如此!这里只是我个人认为缺失的东西,包括信息、动机,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本书是对概念的蹩脚证明,而不是打磨好的钻石。我希望它能引发讨论,而不是下最后的结论。
另外必须明确我没有批评的东西。数学教学的基础不能等同于数学的逻辑基础,虽然它们在大部分教科书中被混为一谈。我并不是在批评这个领域的逻辑基础,所谓的逻辑基础指的是选择一阶谓词演算作为逻辑推理规则,选择ZFC、NBG或某个你喜欢的集合论公理系统作为推理的出发点。[2]我批评的是用数学的逻辑基础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要接触的东西。
为什么前数学被忽视?
前数学推理在职业数学家的思维中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问一问为什么在课本和期刊论文中却很少出现。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罪魁祸首是专业性。虽然前数学对于理解这个领域很重要,但在要求专业性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期刊上的数学论文,却绝对禁止这样做。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前数学不够正式。推动严格的数学理论发展的是各种预感、猜测和直觉,而要忠实准确地解释这个不严格的思维过程,就只能用不严格的语言表述不严格的论证:这种语言会向读者准确呈现出我们不是100确信自己的直觉位于正确的轨道上,而且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在黑暗中摸索。这种不严格的语言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傻瓜也能懂。它能准确地描述创造新数学概念过程中的推理链条。如果对数学的创造过程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这个学科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如果不这样就会怎样的水平。
需要澄清的是,这并不是批评数学的严格表述或严格证明。但严格的证明并不是一下就蹦出来,直接就成形了,包括(更重要的)其中所依赖的数学概念的严格定义也是如此。对不严格的思考过程的过于严格的描述会给出不存在的原理的证据,从而误导读者,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认识到如何从A推出B肯定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有缺陷。而事实上这通常是因为背后的前数学推理本身缺乏精确性。要完整地揭示这个过程,我们就需要给出不严格的过程的不严格的描述。专业性有它本身的目的,但它的主要作用是审查正确性,因此在其中基本已经没有前数学的位置了。
我希望这本书是怎样的,初衷是什么
这本书的目的是尽可能诚实可信地解释数学世界的一部分,确保每一步的秘密都毫无保留。在每一步我都会尽量将必要的推演与历史偶然导致的传统区分开来:我要强调,“方程”和“公式”这些唬人的字眼只不过是“句子”的另一套说辞:我会尽量澄清,所有的数学符号都只不过是我们可以用口语表述的事物的缩写: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尽量请读者参与发明好的缩写:我会对其他课本中是如何做的与它们为何这样做加以明确的区分:我在呈现事情的渊源时不会用事后的标准形式,这些标准形式都被梳理过,体现不出之前的思维过程,我至少会展现一些死胡同,我们大多数人在最终得出答案之前都会受诱惑逡巡其中:我会尽我所能地深人解释一切,同时保持叙述的连贯性:我发誓宁可把书烧掉,也绝不说“请记住”之类的话。我对这本书还有很多愿景,但首先要做到上面这些。
我也会尝试解释这个领域在结构的必然和条件的随意之间的边界上的奇怪舞蹈。这一点我们实际上从未向学生解释过,因此一旦有可能我就会加以强调。我的意思是这样。一方面存在随意性。我们可以随意选择我们喜欢的公理,甚至是不一致的。定义并推演一套不一致的形式系统并不是不合法,只是很无趣。例如,“被零除”就并非不合法,所有数学教授都知道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定义一个符号★具有如下性质,对于所有a都有★≡a/0,许多数学分析的书正是这样做的,这一节通常被称为,扩展实数系”。[3]但如果你坚持要定义这个符号,你得到的代数体系就不会是场。如果你坚持说它是场呢?也行,但那样你就只能谈论“一个元素的场”。如果你坚持认为还有其他元素,或者根据你的定义,这个场至少有两个元素呢?也可以,但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个不一致的形式系统。你就是想这样?也行。但这会使得任何语句都是可证的,因此没有什么意思。
要强调的是,即便像这样踢到了石板,我们也没做什么不合法的事情。我们只是使得讨论变得无趣。所有数学家都明白这一点,至少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在数学中是没有律法的。数学结构只有是不是优雅和有趣。是谁决定什么是优雅和有趣呢?我们。证毕。
另一方面,数学中存在结构。一旦结束了“什么都行”的阶段,决定了所作的假设和探讨的对象,接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构想了一个不由我们决定的真理世界,我们对它可能知之甚少,我们的任务是探索它。
显然,如果我们没有告诉学生这个关于随意和必然的基本事实,我们就是在误导他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不知为何,我们几乎没有告诉过他们这个随意的创造和必然的推演之间的奇怪关联。我认为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某种极权主义者的荒野,充斥着未经界定的法律,没有人向你解释,你总是担心会不小心犯错。这就是我在中学时的感觉,我在前言中讲的那个故事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试图弥补的事情。
这本书决定它还想要这样
虽然我想尽可能的多讲一些数学整体上的格局,但我还是需要花时间讲一下标准教科书中讲述的那些思想,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为达此目的我需要做一点叙述,让我们能够得到标准课本上的许多定义,然后才能解释从中衍生的数学论证。不过,基于这本书的目的,我保证不会以标准形式引出这些定义,标准形式通常让人感觉很突兀,顶多稍加解释一下这样做的动机,可能是思想或历史方面的,然后就猛地一下跨越到数学定义本身。为了避免用这样的方式,我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限制。问题可以总结如下:
说面积在测度论中是怎么定义的,或者说公理或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或者说公式A=lw在非欧几何中不成立之类的,都是扯淡。这个问题关心的不是严格性,也不是历史,而是要创造某种东西。这个问题问的是如果没有人帮助你或替你做,如何从模糊的、定性的、日常的思维过渡到精确的、定量的、数学的思维。
最初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艾琳·霍洛维茨(Erin Horowitz)问我这个问题。在我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偶尔会在一起聊几个小时的数学。她不是学数学的,但她很好奇,总是想知道事情的缘由。我们会谈论形式语言、泰勒级数、函数空间,等等,内容不拘,随心所欲。有一天她问我上面这个问题,关于数学思想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来,用长方形的面积作为测试,并不是很难回答,我给出了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论证,这就是你将在第1章“如何发明一个数学概念”中看到的关于面积的论证。等我讲完,她又问为什么在学校里从不这样教。她完全理解了这个简短的论证,任何人都能理解。不可思议地是:这个论证涉及解泛函方程。
数学系很少有课程专门讲泛函方程。我不敢说是不是应该有更多,但这其实是一件相当让人困惑的事情。毕竟,每一个数学系的本科生肯定都会遇到大量微分方程,他们必然也会遇到积分方程,但研究和解决未知函数的一般表达式的数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虽然这个领域实际上是数学最古老的一部分,我们却没有经常听到它。阿克塞尔(J.Aczél)在他的名著《泛函及其应用讲义》(Lectures on Functional Equ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中这样说道:“这个领域多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它历史悠久,在应用中也很重要。”
此后,我吃惊地发现,只要讲述的方式适当,泛函对于解释即便是最简单的数学概念也很有帮助。[4]做法是这样。不用“泛函方程”的说法,如果有可能,连“函数”的说法都不要用。大部分人在数学课上都有糟糕的体验,如果采用太多正统的数学术语,很容易吓到他们,从而封闭他们天生的创造性。你可以这样说:
虽然看上去很疯狂,我认为借助于泛函方程的非正式数学论证不仅提供了一条更好的解释各层次数学中的定义的途径,同时也提供了一条反权威的教学风格,让读者能够以在传统课本中闻所未闻的方式参与创造数学概念的过程。常常(虽然不总是)让人吃惊地是,很少讨论的从模糊的定性概念转化到定量的数学概念的前数学实践,居然涉及泛函方程。在第1章,我们用这个思想去“发明”面积和斜率的概念,得到标准的定义不是通过简单的假设,而是从日常的定性概念推演出来。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前数学教学法是怎么回事,但肯定还有改进的空间。在后面,我们还将继续用这种方式“发明”大量数学,有时候用到泛函方程,有时候不用,但都会明确我们想做什么,以及如果不这样还能怎么做。
这样有何作用
强调前数学的教学方式与标准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目前的教学实践是如何让自己陷人困境的。我们来看看教师和课本在介绍斜率的概念时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你需要启发思想。另一方面,你需要最终得出传统定义,,或者像人门课本中说的那样,“平移的同时爬升。”所有微积分都依赖于这个公式和极限的思想,因此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和人门教材的作者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也许能想出一组假设条件,使得“跑的过程中爬升”成为满足这组假设条件的唯一定义,但证明过程对于人门级的学生显然太过复杂,而且可能会让人更加困惑,因此他们只好简单给出“跑的过程中爬升”作为斜率的定义,可能还会给出一点动机。考虑到实际情况,这样做似乎完全是合理的。
然而,我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会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并使得他们远离数学。当我第一次在高中学到斜率的定义时,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进一步打击我的学习热情。用这样的方式介绍概念,(1)会留下无穷的疑问,(2)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什么,(3)暗示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是他们自己的错。学生的确遗漏了一些东西,但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之所以遗漏是因为这些被刻意向他们隐瞒了,并且这种隐瞒是出于他们老师的好心。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的感觉就像“我自己无法从源头发明这些定义,肯定是有些东西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当然在当时我没有这样明确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我不理解这玩意”。
多年后,当我在给别人讲解数学时,我总是强调我们可以将斜率定义为“爬升3倍于跑,”或者“爬升是跑的5次幂,”甚至“爬升的同时平移”,并且我们可以接着用这些定义发展微积分。我们的公式可能稍有不同(甚至可能差别很大,取决于采用哪种定义),我们也可能用稍有不同甚至认不出来的形式陈述一些熟悉的定理,但本质的内容是一样的,无论它看上去有多么丑陋和陌生。其他数学概念也是类似的。我在向人们解释这些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课本里和课堂上没有这样解释。我不知道。但应当这样。
数学创世记:数学创造的故事
——杰恩斯(E.T.Jaynes),《概率论沉思录》
(Probability Theory: The Logic of Science)
写一本书是一种情感体验。在准备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幸运地遇到了两位很棒的编辑,凯莱赫和杜琼,他们都给了我很大帮助。在出版过程中我主要和杜琼联系。她以极大的耐心帮我改进这本非常难以编辑的书,虽然我们不能总是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她的建议极大地改进了这本书。在致谢编辑之后,一般的说法是“书中的错误作者自负”,但这样的说法太过轻描淡写。
即使最终定稿之后,这本书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包含大量如下问题:书写错误,过度夸张,用词不当,重复,自相矛盾,太过自负,太过随意,说“我绝不会这样做!”然后立马这样做,说“我绝不会这样做!”然后后面又这样做(但不是立马),放一些谁也找不到或理解不了的彩蛋,无意间疏远或冒犯无辜的读者,尝试用让人分心的媒介,太多前言,太多跑题,太多对话,太少对话,太多形而上,使用神秘的希腊和拉丁文字还嘲笑它们(和使用它们的人)过度显摆,并且至少有一处不可饶恕的错误,很可能是无意间将某一段复制粘贴到书中某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数不胜数。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搭建在不完美的脚手架上。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去写一本书,真的开始时我都被自己惊呆了。2012年夏天我花了4个月写这本书,猛喝咖啡,两眼发涩,每天工作16小时,废寝忘食,并且沉醉于其中。写作从未如此快乐。当时我25岁。从此以后,我感到自己截然不同了。书中一些部分现在都让我不忍卒读。当一本书是以这样的方式写出来,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无论怎么编辑或修改都难以隐藏的缺陷。
其中大部分缺陷都是不小心,但也有一些是故意设计的。如果一个错误只是因为失误,改正不会有什么影响。当我们改正句子N中的一个书写错误,句子N+1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对于用词不当或不必要的重复也是如此,(虽然书中最终肯定会留下许多失误)这种错误是应当改正的。
但有时候,错误不是缺陷而是台阶。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到达某个地方。从楼梯上拿掉第N级台阶就会影响后面的步伐,无论这个楼梯是叙事还是数学论证。有少数思想需要错误才能适当说明。我的目标是向读者揭示创造过程的奥秘,无论是数学还是书籍本身,而创造的过程无法以毫无缺陷的方式准确呈现。如果用一个主题总结这本书的所有怪癖,那就是彻底呈现。彻底呈现的意思是毫无保留的开放和诚实,不仅仅是数学创造的过程,也包括写书的过程,以及某个人写了很久之后突然回头发现了一些已陷得太深无法消除的缺陷的情感体验。一想到有人愿意花时间阅读这本书我就很开心,愿意向他们毫无保留。我想向他们展示一切。所有的一切,最终导致的就是这本相当不寻常的书。
我希望能让你相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从没有爱上或理解数学,是因为我们讲授这门课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知道正确的方式!这本书最终也许会彻底失败,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层次的数学都需要有更好的讲授方法。这本书是我个人的一次尝试,通过写一本我一直想要读的书来纠正部分错误。想要找一些乐趣吗?我也想。让我们开始吧。
[1]格罗滕迪克(Alexander Grothendieck,1928—2014),犹太裔数学家,代数几何学大师,他的著作被普遍认为艰深难懂。——译者注
[2]哥德布拉特(Robert Goldblatt)的《传统主题:逻辑学的范畴分析》(Topoi:The Categorial Analysis of Logic)对用集合论作为数学的逻辑基础的标准做法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3]当然这些书中通常是写成∞而不是★,我用★是为了提醒后面论证的问题与,无穷“无关”一旦我们假设加性单位元(0)具有导数,这个无趣的问题就会败坏我们的数学世界。
[4]不是用阿克塞尔的专著中那样抽象的泛函方程,而是以某种非正式的伪装,类似于在讲授分析之前讲授微积分的方式。
[5]这时候他们其实是在写泛函方程,只是自己没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