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选
(十九首)
一 游孤山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1),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2)。
孤山孤绝谁肯庐(3),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4)坐睡依团蒲(5)。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6)。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7)盘浮图(8)。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9)。
作诗火急追亡逋(10),清景一失后难摹。
注
(1)孥(nú):子女。
(2)纡(yū):曲折。
(3)庐:陋舍。
(4)褐(hè):粗布衣。
(5)团蒲:蒲团。
(6)晡(bū):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
(7)鹘(hú):隼(猛禽)。
(8)浮图:舍利塔。
(9)蘧(qú)蘧:惊喜状。兹引《庄子·齐物论》以鉴“蘧蘧”:“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10)逋(bū):逃逸。
和
云光空蒙山有无,林幽溪清影飘忽。
纸窗竹屋深自暖,幻翳空花东坡苏。
按 幻翳,病眼,视相幻觉,“看花了眼”。空花,空中生花,子虚乌有。
“幻翳空花”,典出《圆觉经》: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翳、华二法(‘法’,此处意为‘现象’)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幻翳空花东坡苏”,取意“似有若无”,相和东坡居士“楼台明灭山有无”之禅意。
疏
有宋一代,文人辈出。诸大家中,苏轼是我的最爱。
我之爱东坡,一如喜爱文人画大家,比如宋之梁楷、夏圭、马远,元之赵孟、黄公望、倪瓒,明之文徵明,明清之交的朱耷,等等。
我之爱东坡,一如喜爱古琴音乐,比如《幽兰》《流水》《渔樵问答》等等。
萧散,清虚,旷达,简远。以有形,见无形。以有声,悟无声。以有言,会无言。
其所谓“见无形”之“见”,非眼之实见,乃心所悟、灵所见。亦如禅家“明心见性”之见。
苏轼有些诗词佳作,也令我联想19、20世纪之交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极度细腻、极度敏感,却不自恋。
对山水、光影、湿度与冷暖,触感细入末梢,恍惚,幽深,其境若化,言文、语所不能言。微妙。
老实人说老实话,我不会诗,更不会词。所谓“和”,意和、意会而已。
一笑。
二 望湖楼醉书
放生(1)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未成小隐聊中隐(2),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安何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注
(1)放生:佛家布施之一种,“救众生于厄难”,称“无畏布施”。
(2)小隐、中隐:古人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会意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纯白,纯然无念之净境。
“机心存于胸中”,便搅扰无念净境之纯。心境不纯,气便紊乱。气紊乱,“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则耗,则伤。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
东坡居士终生之郁,憾未能一如陶渊明,决然弃绝仕途,亲行躬耕自在于天地,远离俗务之绊。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道人,孤山,苏轼心向往之。无奈未能纯如陶潜,身陷仕途而不能决绝,疲于有为人道之累而难以自拔,憾不能隐于山林,聊以中隐自慰。
和
家非家,随遇则安。
小中隐,心即湖山。
三 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4)已忘言(5)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注
(1)秀州:今浙江秀水。
(2)报本禅院:始建于唐,宋更名“本觉寺”。
(3)乡僧:报本禅院方丈文长老,诗中“蜀叟”,苏轼同乡。
(4)师:禅家对得道禅师的尊称。
(5)忘言:典出《庄子·外物》。
疏
筌(捕鱼工具)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和
禅院老方丈,深知道无言。
潇洒苏居士,几时得忘筌。
四 百步洪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1)雁起,乱石一线争蹉磨。
有如兔走鹰隼(2)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3)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4)。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5)。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鸵(6)。
觉来俯仰失千劫(7),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8)。
但应此心无所住(9),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10)师所呵(11)。
注与疏
(1)凫(fú):野鸭。
(2)隼(sǔn):猛禽。
(3)崄(xiǎn):通“险”。
(4)“水伯夸秋河”:典出《庄子·秋水》(文摘见后)。
(5)逾:越过。新罗:唐宋地名,今属朝鲜。
(6)“荆棘埋铜鸵”:晋代索靖知天下将乱,手指洛阳宫前铜鸵道:“会见汝在荆棘中。”后人以“荆棘铜鸵”喻世事无常。“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鸵”,暗喻众生醉生梦死,难信生死无常。
(7)劫:佛学时间单位,相当久远。
(8)窠(kē):巢。“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暗喻光阴如梭。
(9)“心无所住”:典出《金刚经》(引语见后)。
(10)(náo):争辩之声。
(11)“师所呵”:棒喝,禅师用以阻断学人拘于概念思辨的极端方法。
引文一,“水伯夸秋河”,典出《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河神)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北海海神)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引文二,“心无所住”,典出大乘佛法经典《金刚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意指不受缚于任何感官与意念,彻底心无挂碍,入大自由境。
诗和
流沫飞腾圈千涡,月晕日影如投梭。
世事人生云翻雨,心若虚空任蹉磨。
文和
心无所住,幻若虚空。
流沫惊涛,云翻雨覆,生自生,灭自灭。
虚空之心,随缘不动,不动随缘。
古今事,顺逆境。
容而无应,历而不染。
五 望亭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会意
日本17世纪有位诗人,名叫松尾芭蕉,专写两三句的俳句。其中有一首,写一参天古树围绕的池塘,沉寂静穆。寂寂无声之中,一只青蛙,轻跳入水,如镜的池面,微波摇曳,暗光粼粼。
少时,波平复,声消散,池塘重归安宁。此时之静,愈显古寂。
早于松尾芭蕉数百年,苏轼此诗古寺修竹,寂寂苍苍,不意间,鹤鸣陡起,凛烈凄厉,惊醒出神入静的行者,另有境象开豁。
和
雨住蛙声噪,海棠梦一场。
古寺寂寂,修竹苍苍,
突兀一声鹳鹤,惊见满坡夕阳。
但喜赤霞漫天,太虚空阔心广,
一灯除却宿暗,灵台晨曦微亮。
按 1.“突兀一声鹳鹤,惊见满坡夕阳”:暗喻“意外”乃“顿悟”契机。
2.宿暗,喻累世无明。一灯,喻智慧之光。
3.“灵台晨曦微亮”:暗喻乍见真性。
六 寻春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1),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
(1)酽(yàn):浓。
和
事如春梦,觉后无痕。
酽酒三杯,张口一吹。
世间有甚牵挂?
七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和
莫听之以耳,且听之以心。
莫听之以心,且听之以气。
出之以指,莫若出之以心。
出之以心,莫若出之以气。
往复幽深,气清心宁。
声起声灭,非闻非听。
按 1.“莫听之以耳,且听之以心。莫听之以心,且听之以气”:典出《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2.“往复幽深,气清心宁”:心气合一。
3.“声起声灭,非闻非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吐纳修真深处,不滞感官。
八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会意
东风袅袅,香雾空蒙。
月下燃烛,隐照海棠。
千古一痴,耳目虚旷。
言尽意空,物我两忘。
按 此“会意”,既感叹东坡居士忘事忘机、空无古今之“痴”,也借题暗喻一禅修技。专注一物,不思议,不分辨判断,一任念头自生自息。久而久之,渐入无体之境,无内无外,物我皆空,松弛安寂空阔旷广。
九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
忘观山,燕语莺歌趣无穷。
离不去,往返流连昧西东。
不识本山真面目,只缘身内迷糊翁。
后身而身先,外身而身存。
外其身,旁观清,远近高低自通融。
按 1.“不识本山真面目,只缘身内迷糊翁”:暗喻佛陀释迦牟尼大彻大悟当下的感叹。“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2.“后身而身先,外身而身存”:语出《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十 石塔寺
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相传如此,戏作此诗。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1)。
山僧异漂母(2),但可供一莞(3)。
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4)?
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5)盖具眼。
注与疏
(1)钟非饭:唐朝有个王播,是扬州仓曹参军王恕的儿子。王恕死后,王播无所依靠,寄食扬州惠昭寺。王播终日无所事事,每到进食钟响,尾随钟声到饭堂用饭。日子长了,寺里的僧人开始厌烦这条懒虫。
一日,王播听得钟响,照例来到饭堂,却见人去堂空。原来众僧先吃饭,后撞钟。王播尴尬,题诗上墙:“上堂才了各东西,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后,王播做了淮南节度使,来到扬州,重游惠昭寺。但见那诗被寺僧用碧丝罩了起来,以示尊重。王播心中得意,挥毫增补二句:“二十年前尘拂面,而今始得碧丝笼。”
苏轼笑王播二十年不忘“钟非饭”旧故,心胸狭小,不厚道,因而讥言:“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
(2)漂母:陶潜诗《乞食》有句,“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汉代韩信,发达之前穷困潦倒,曾寄食于一亭长之家。亭长夫人不欢喜韩信,时常有意提前开饭,令韩信肚空。有一专事拆洗的漂母,看韩信挨饿可怜,接连为韩信供食十数日。韩信感激,誓言报恩。漂母斥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3)一莞:一笑。
(4)讪:讥嘲。
(5)阇黎(shé lí):僧人。
会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东坡此句,俏皮幽默,颇具禅意,不妨作一话头参。
王播听钟声赶饭,以为“钟即饭”,犹如巴甫洛夫实验室内“条件反射”之犬。不料,寺僧将饭前钟,改为饭后撞。王播赶上了钟声,却错过了饭食。
钟即饭?钟非饭?
虚虚实实自分断。
“上堂才了各东西,惭愧阇黎饭后钟”,日后官至淮南节度使,知否得福于寺僧之棒?
“二十年前尘拂面,而今始得碧丝笼。”可曾想,再作话头参?
尘拂面,碧丝笼,辱耶,宠耶?
孰虚孰实,孰实孰虚?
参!
韩信寄人篱下,忍亭长之妇揶揄鄙薄。经漂母呵斥,大志惊起。日后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岂知非因漂母之呵?
寺僧饭后撞钟,漂母哀斥王孙,一棒一呵,或有意,或无意,千古之疑,不妨留待学者追索。
十一 考牧图
书晁说之(1)考牧图后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2)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3)。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4)。
寻山跨坑谷,腾趠(5)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注
(1)晁(cháo)说之:苏轼友人,能诗,善画。
(2)斛(hú):十斗。
(3)鼙(pí):小鼓。
(4)“草长病牛羊”:瘠地短草,有嚼头,牛羊食之体壮,草长反倒不利。
(5)趠(chào):跃。
疏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1)。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2)。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3)。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4)。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5),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
旐(6)维旟(7)矣,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旐维旟矣,室家溱溱(8)。
(《诗经·小雅·无羊》)
注
(1)犉(rún):黑唇黄牛。
(2)濈(jí)濈:聚集。
(3)讹:此处作“动”解。
(4)糇(hóu):干粮。
(5)肱(gōng):肩至肘的部位。
(6)旐(zhào):龟蛇图腾旗。
(7)旟(yú):猛禽图腾军旗。
(8)溱(zhēn)溱:众盛。
会意
诗经瘾君,田间游魂。
卧读扬鞭,返朴归俭。
恍惚前世今生,放牛牧羊消遣。
十二 被酒独行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1)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2)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3)风。
注
(1)牛矢(shǐ):牛粪。
(2)总角:童子小辫。
(3)雩(yú):古代求雨祭祀之舞。
和
但随牛粪去,童子葱叶戏,溪边风雨舞祭。
万物自在,田园天然。
醉看今身何身,莫辨今夕何夕。
十三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会意
清夜朗月,汲江煎茶,风起松涛浪涌。
隐约荒城更长短。
悠幽。
十四 过岭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1)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2)。
注
(1)濯(zhuó):洗。“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典出屈原《渔父》。
(2)毵(sān)毵:细毛。
会意
梦幻海外,酒醉江南。
人生长醉,光阴荏苒。
梦听山鸡惊起,醉看细雨毵毵。
恍兮惚兮,疑云四起。
山鸡惊耶?细雨落耶?
醉耶?梦耶?
似真非真,似幻非幻。
迷漫。
十五 和子由(1)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2),今年箔(3)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丱(4),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注
(1)子由:苏轼弟苏辙。
(2)荻(dí):草本植物,状如芦苇,可用以编席。
(3)箔(bó):养蚕的簸箕。
(4)丱(guàn):古代儿童头发分束为两角辫的样子。
会意
人生迅速,祸福相依。
性恶性善,刁慈参半。
轮回遥遥,不见翻转。
哀哉。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哀民生之艰,叹众生之顽,悲悯之心昭然。
善哉,东坡居士!
十六 吴中田妇叹
和贾收韵
今年粳(1)稻熟苦迟,庶(2)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3)。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4)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頳(5)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6)。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7)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8)!
注
(1)粳(jīng):稻谷之一种,其米短而粗。
(2)庶(shù):众多。
(3)镰生衣:镰刀生锈。
(4)茅苫(shān):草被。
(5)頳(chēng):红色。
(6)粞(xī):碎米。
(7)龚黄:龚遂、黄霸,汉代官吏,对百姓有悲悯心。
(8)河伯妇:河伯,黄河水神。魏文侯年代,有巫假托“神意”,强选少女投河,谓“祭河神以避水难”,每年一妇,称“河伯娶妇”。后西门豹救民于水火,止此陋习。
会意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可怜吴中田妇,千辛万苦收获粳稻,汗流浃背拉赴市场,其价仅值糠粞。卖牛拆屋纳税养兵,今岁熬将过去,不知来年如何苦度饥荒?
《道德经》有言:“兵者,不祥之器。”自来官家开仗,黎民百姓遭殃。
战乱年间,即令忠臣满朝,百姓依旧苦不堪言,以致情愿做个“河伯妇”,投河自尽,一了百了。
深谙农事,恤庶民疾苦,痛苛政酷厉,东坡居士乃真居士。
善哉,东坡居士!
居士东坡,善哉!
十七 问囚
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余,复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济、子侔二通守前诗。
除日(1)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2),堕网(3)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4)。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闵默(5)愧前修(6)。
注与疏
(1)除日:除夕之日。
(2)糇粮:干粮。
(3)堕网:落入法网。
(4)归休:陶渊明诗《游斜川》有句,“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归,典出《庄子·田子方》,“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休,典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5)闵默:忧而难言。
(6)前修:佛家有个说法,向往究竟解脱、心慈悲、趣在了悟生死实相之士,前世曾经修行。此生续修,称“再来人”。
会意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鸟为食亡,人为财伤,贤也好,愚也罢,半斤八两。
庄子有言:“天道无为而尊,人道有为而累。”
穷汉盗粮堕网,审囚的“我”,也因俸禄而营营,大家鱼虾同网。
推己及囚,执笔面囚而悲泣,深心凄怆。
推囚及己,抚案垂首而警觉,惊怵仓皇。
东坡居士对苦囚的真切悲悯与反躬自省,深发后来人思量。
十八 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1)。
鹤有难色侧睨(2)予(3):“岂欲臆对如(4)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
俯啄少许便有余(5),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
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注与疏
(1)隅(yú):侧。
(2)睨(nì):斜视。
(3)予:我。
(4)(fú):形似猫头鹰的一种鸟,据称不祥。
(5)“俯啄少许便有余”:陶渊明诗《饮酒》二十首有句:“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会意
不卑,不亢,不贪
鹤——
不为食而气短,不因宠而丧节
孤傲清高,仰天长鸣,凛然不容侵犯
鹤友,鹤师
鹤训
鹤叹鹤叹,因鹤兴叹
十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会意
长老生死,新塔旧题。
莫若飞鸿,不计东西。
一路踉跄,回首苍茫。
世事人生,大梦一场。
似有所悟。
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