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职业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根据职业目标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事关大学学习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会影响人生的幸福。
职业目标的树立与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职业目标的树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核心,它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和内容。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对职业目标的细化,它是职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对职业目标有更深入的思考,调整不合适的职业目标,树立更加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并按新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实践,不断循环,直到实现职业目标为止。
2.1.1 树立职业目标的意义
职业目标是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只有尽早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才能定下来,才能进行具有可行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职业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最终引导大学生走向职业的成功。
(1)职业目标可引导大学生有意义地学习生活。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曾就“当代广州大学生生活与思想现状”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接受调查的广州高校在读本科生共返回191份有效样本,结果显示,在未来规划方面,73.3%的同学表示只有粗略的想法,并无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路牌,大学生要及时有效地树立职业目标,并以积极的心态引导自己下苦功夫、求真学问,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按照职业目标的方向做好大学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负责。
(2)职业目标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职业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向,使大学生能自觉按职业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自主、全面、创新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勤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习惯,塑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形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创业。例如,有些大学生在大一时就树立了要进某家公司的目标,在大学期间为之奋斗,大多实现了当初的目标;再如,参加招聘会,职业目标明确的大学生将直奔主题,向目标单位投出简历,并寻找机会与用人单位沟通,而目标不明确的大学生只会走马观花地海投简历。显然,职业目标明确的大学生,其就业成功率比较高。
(3)职业目标可激发工作热情。首先,职业目标会引导人们明确要解决的重要事项,从而避免那些不重要事项造成的干扰,为了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次,职业目标会引导人们高效地管理目标任务,将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发挥团队力量协作完成,从而增强工作的获得感与愉悦感;最后,职业目标会引导人们享受适当的空闲时间,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不断地朝着职业目标努力。
(4)职业目标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只有找到了人生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树立的职业目标努力。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就越高。职业目标的实现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实现职业目标,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社会做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2.1.2 有效目标的特征
只有有效的目标,才能发挥巨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树立有效的目标时,必须符合SMART的原则,该原则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根据彼得·德鲁克的观点,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Activity Trap),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这一原则对大学生树立有效的职业目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SMART原则如图2-1所示。
图2-1 SMART原则
(1)S(Specific)原则:明确性,即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目标。不明确的目标经常是模棱两可的,也无法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因此,目标的设置要有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和资源要求,使考核人员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计划要做哪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程度。符合S原则的目标实例如表2-1所示。
表2-1 符合S原则的目标实例
(2)M(Measurable)原则:可衡量性,即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如果树立的目标没有方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已实现。目标的衡量标准应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原则,使目标的树立和考核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职业目标的设置中使用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目标应该从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上级或客户满意程度五个方面来衡量。如果不能衡量,则考虑将目标细化,细化成分目标后再从以上五个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则可以将完成目标的工作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变得可衡量。例如,对表2-1所示的实例进一步细化,使目标变得可衡量。符合M原则的目标实例如表2-2所示。
表2-2 符合M原则的目标实例
(3)A(Attainment)原则:可达成性,既要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又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即目标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达到的,但应该是高于现状,跳一下能够得着的。达成目标的程度对个人的激励性是一个倒“U”形曲线,过低的难度和过高的难度都不具有激励性。例如,一个没有做过软件开发的人,定下“我要在一个月内成为C语言的专家”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不切实际的。符合A原则的目标是“我要在3个月内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如继承、多态、虚函数、STL常见容器类等”。
(4)R(Relevant)原则:相关性,制定的目标与其他目标通常是相关的。如果某个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那么这个目标即使实现了,其意义也不大。目标是和岗位职责相关的,例如一个财务人员,学好Excel这一目标与提高报表、数据分析的职责直接相关,若制定的目标是设计Excel软件,就与岗位职责不相关了。
(5)T(Time-bound)原则:时限性,目标的实现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制定目标时,要拟定出完成目标的时间限制,并定期检查目标的完成进度,以便根据目标及时调整计划。在现代职场中,做好时间管理不仅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益,更能令自己的事业突飞猛进。时间管理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今天”,如毛主席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1.3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诺斯维尔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在对自身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未来职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简言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所做的各种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社会属性和一定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接受学校的各种职业教育和指导,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从而客观、清晰地认识自己,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能力等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人差异性、可规划性、终身不可逆行、阶段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也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部分,结合有效目标的特征,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可行性、时限性和适应性。首先是可行性。从长远发展来看,职业目标一定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坚持“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如果选择的目标过高,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提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免影响个人的发展。其次是时限性。所谓时限性,是指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时间,确保职业目标的实现。最后是适应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职业生涯规划而言,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制订职业发展计划,要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职业发展计划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适应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社会需求、所学专业、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而设计的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轨迹。首先,大学生要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职业生涯。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会受到社会的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脱离社会需求,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大学生应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把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需求为准则,既要看到当前利益,也要考虑到长远发展;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求,坚持社会需求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其次,大学生要根据所学专业规划职业生涯。用人单位在招聘,个人在某专业方面的特长、训练、知识与技能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所学的专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如果职业生涯规划脱离了所学的专业,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补课”的负担,实现个人价值的难度就会加大。值得指出的是,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拓宽专业的知识面,掌握和本专业相关、相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最后,大学生还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来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要与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工作中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大学生在进行规划职业生涯时,要对个人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力争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相一致,形成优势。能力特长是求职择业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需要提醒的是,知识多、学历高并非意味着能力强,切不可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来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如表2-3所示。
表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2.1.4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如图2-2所示,包括自我认知、职业定位、目标路径、实施策略和反馈调整。
图2-2 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1)自我认知。“认识你自己”是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这也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开启了哲学研究领域从自然转向人、从神转向人的伟大转向。这句话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流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步骤。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定是在自我分析、自我定位、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学会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也就是说,要弄清楚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如何选择等问题。
(2)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要在职业目标、自身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中寻求最佳匹配。一般采用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考虑性格、兴趣、特长、专业与职业的匹配,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评估职业机会,从而有效降低机会成本和选择的风险。大学生应当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特长、自己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此外,多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热门职位)对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深入了解这些行业与职位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就业机会,才能选择好自己可以终生从事的理想职业。
(3)目标路径。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这也是实现职业目标的路径。长期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在树立长期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其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相对比较具体,对个人的影响也更直接,是长期目标的组成部分之一。
(4)实施策略。实施策略是指制定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方案。职业目标的实现要由具体的行动方案来保障,没有行动方案,职业目标就会沦为空想。
(5)反馈调整。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素是可以预测的,有的因素则难以预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检验效果,及时查找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大学生应当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树立职业目标,并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以《荀子·劝学》中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警示,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努力。